代道強 周 祥
名師工作室是一個由一定區域內的名師引領的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是優秀教師共同學習、共勉互助、集體成長的平臺。如何促使名師工作室活動常態開展?如何促進名師工作室成員共同發展?如何在區域性教育變革中發揮名師工作室的示范引領作用?這些是名師工作室建設中永恒不變的話題。筆者結合代道強湖北省名師工作室的實踐,就名師工作室建設中遇到的問題,探索解決的方法。
代道強湖北省名師工作室是2016 年12 月成立的隨州市首批名師工作室,2017 年12 月成為湖北省名師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之初,以主持人課題研究和學科綜合的特長為導向,確定特色創建和品位提升兩大工作推進策略。特色創建策略是以主持人承擔的湖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初中學校活動文化的構建與實施行動研究”為背景,由湖北省廣水市實驗初級中學的教師組成工作室研究團隊,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和中小學生六大核心素養整體架構學校活動體系,形成活動文化特色,促進學校內涵式發展。這一階段由于以本校骨干成員為主,利用本校人力物力資源研究并對全市輻射,取得了明顯效果。工作室第一階段的特色創建工作得到各級部門和各級領導的肯定,學校榮獲隨州市五星級文明校園、研學旅行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工作室在2018 年11 月被全國名師工作室聯盟評為全國先進名師工作室。
工作室的品位提升策略以核心素養為導向,以我校多年探索的《快樂導航(原四合一優化設計)》為載體,分學科申報課題,組建團隊深入開展課堂研究,在研究中切實轉變教學方法,轉變學習方法,促使團隊成員專業發展,引領區域性教學發展,提升教育教學品位。進入第二階段,正趕上隨州市名師工作室領導小組在全市遴選工作室成員,并要求分學科推進名師工作室建設,給工作室配備了9 名生物學科成員。這批成員大都年輕、職稱低、教學任務重、專業發展空間大,并且遍布隨州市各個區域,集中學習、現場研討不方便,加之生物學科教師數量少,工作室成果區域輻射更難。
綜合考慮了工作室日常工作開展的難度,筆者開創性地提出了“一主多片”的名師工作室運行機制,逐步嘗試并確立采用“一主多片”工作室運行機制促進工作室活動常態開展,逐漸解決或緩解上述矛盾,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一主多片’促工作室活動常態開展”被全國名師工作室聯盟評為工作室建設成果特等獎,工作室也被評為2019 年全國十佳名師工作室。
“一主多片”就是圍繞工作室發展確定某一主題,將主題分解為若干子任務,將工作室成員按相近地域、相似任務和便于溝通研討等原則組成片區,并指定一人為中心主持人(同片區中心主持人可以輪職)。集中研討由片區中心主持人所在學校承辦,活動向周圍學校輻射,由主持人組成指導團隊分赴各片區開展活動,進行分片集中指導。
在中考原創命題競賽活動、好課堂推評活動、送課下鄉活動、課題研究活動、中考全程突破編寫活動等系列推進中,在各級專家的指導以及我們工作室成員的集中討論下,我們將“一主多片”活動流程制定為:確定主題、任務認領、組成片區、活動實施指導、成果展示和評比推優。
確定主題:我們根據工作室的規劃和年度計劃、工作室運行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區域性成果輻射的實際需求及工作室成員專業發展的需求,確定活動主題。例如工作室針對2019 年新進的9 名工作室成員,確定以發展成員的生物學科素養為主旨,以提高講課、命題、寫作和研究方法及培養研究習慣為目標,確定本年度工作室研修計劃。我們把送教下鄉活動、初中生物原創題命題展示活動、課題研討活動、微型教研展評活動、專著編寫等確定為本年度工作室活動。
任務認領:我們將工作室確定的主題活動進行任務分解,確定具體目標、要求、成果呈現方式、時間節點等,發布在工作室QQ 群中,各成員根據自身特長和學校實際情況進行任務認領。
組成片區:按照工作室成員承擔任務相似和區域相近的原則自由組織成片區,并推薦出一位片區負責人規劃組織片區的工作室活動。例如,為了促使工作室團隊成員聚焦主題研究,提煉個性化研究成果進行課堂應用、區域輻射,開展名師工作室成員“校校行”活動。此次活動以講課、聽課、評課為抓手,加強教學常規管理,促使教育科研活動常態開展,提高成員生物學科專業水平。我們邀請初中、高中生物學科教研員及部分骨干教師開展研討,確定了13 個與初中、高中銜接比較緊密的課題發布在工作室QQ 群中,讓所有成員自由選擇課題,并按區域相近的原則組成廣水市片區、曾都區和高新開發區片區、隨縣和大洪山風景區片區,指定熊斌老師、張萍萍老師、孟雪飛老師為這次活動的片區主持人,以片區主持人所在學校承辦活動,并向周圍學校進行輻射。
活動實施指導:片區活動主持人以所在學校為中心,組織片區成員參與活動。成員在活動中遇到問題時,報請工作室主持人,由工作室主持人組建專家指導團隊,赴片區參與活動并進行指導。例如,針對曾都區和高新開發區成員的快節奏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問題,專家指導團隊先幫助成員厘清教學理念,促使成員教學方式優化,再進行課堂指導,取得了明顯效果。該片區成員張萍萍老師、陳麗老師所授錄像課均獲隨州市“好課堂”評選一等獎,陳麗老師的示范課獲2019 年全國名師工作室建設課例成果一等獎。另外,工作室主持人在片區指導活動中還需加強與成員所在學校領導的交流與溝通,為工作室成員的活動尋求更大的支持和幫助。
成果展示和評比推優:我們將片區內的成果互評推優,將工作室內成果評比展示,將優秀成果推薦上級評比。通過成果展示和評比推優,讓每個成員發現自己的亮點,獲得成功的體驗。工作室的每項活動從成員的“亮點”出發,給每個成員謀發展之路,想成功之策,增強每個成員的自信心,激發成員的發展欲望,提升參與工作室活動的積極性。例如,在“校校行”聽評課活動的過程中,成員在教學理念、方法上都有進步,我們看到了孟雪飛老師、陳麗老師、周軍昌老師等在情境創設方面的轉變。“校校行”聽評課活動在團隊內傳播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經驗與方法,更在本市乃至省內外的團隊之間相互推介、相互交流。同時,我們通過活動的形式把新教育的思想、經驗、方法介紹到課題組成員所在的學校,主持人將工作室第一期撰寫的《全系德育活動實施指南》免費贈送給工作室成員學校的每一位教師,擴大名師效應、教育效益,受到了學校的一致歡迎。
1.“一主多片”課題研究活動,搭建共同提升平臺。圍繞特色創建和品位提升,我們工作室申報并承擔了湖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初中學校活動文化構建和實施研究”“基于研學旅行行走閱讀課程開發和設計”和湖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核心素養引領下農村初中學生生物學概念框架構建行動研究”等課題研究。通過這些課題研究,指導片區學校開展教育教學,促進工作室成員專業發展。
2.“一主多片”送教下鄉與城鄉結對活動,搭建城鄉輻射平臺。工作室首席主持人代道強、主持人周祥聯合工作室成員,分片區送教下鄉6 次,開展同課異構活動,構建了工作室城鄉輻射平臺。片區內城鄉教師結對、特級教師與學科帶頭人結對、名師和骨干教師結對、骨干教師與青年教師結對,按照不同片區成員、不同成員專業發展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幫扶和指導,促進團隊成員快速成長。
3.“一主多片”教學培訓,搭建區域性輻射平臺。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員在隨州市中考備考會、廣水市中考備考會、中考適應性考試分析會、協作區教研會等培訓會上,開展“中考考試說明解讀”“近三年中考考試試題和中考考試說明對應性分析與對策”“初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學實施建議”主題發言16 次,12 名工作室主持人和成員積極參加國培項目、縣培訓任務和國培項目縣講課任務,在區域性教研活動中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2019 年,工作室有10 名成員積極參加各級好課堂推評活動,通過網絡展示工作室研究成果,2 人獲全國優課獎、1 人獲省級優課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