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雅芳
(邵陽學院 外國語學院,湖南 邵陽422000)
動詞是英語語言的核心組成部分,語言的表達離不開對動詞的運用。英文中許多動詞存在一詞多義現象,是英語動詞語義理解的難點之一。認知語言學認為一詞多義現象是通過認知手段,從一個詞的中心含義延伸到其他含義的過程,是人類認知和概念化的結果——“語言符號的多義性和創造性得益于隱喻在概念上的形成和使用”[1](50-57)。本文試圖從概念隱喻視角出發,對英語多義動詞進行研究,探尋語義與文化認知方面的關系。
動詞是和主語用在一起表示主語動作或者狀態的詞匯。根據英語動詞的構成形式一般將其分成單字詞(oneword verb)和短語動詞(phrasal verb)。短語動詞從結構上看主要由動詞加小品詞構成,分為三大類:動詞+副詞(如turn up),動詞+介詞(如arrive in)及動詞+副詞+介詞(如do away with)[2]。英語動詞一詞多義的現象很常見,同一個詞可以表達好幾種意義,比如stand,既可以表達站立的意思,又可以表達忍受的含義。學者們一直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對一詞多義現象進行合理解釋,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最流行的趨勢是從認知語言學的原型范疇、轉喻、隱喻等角度研究同一詞匯不同意義之間的聯系,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概念隱喻理論在認知語言學領域有著超然的地位,萊考夫和約翰遜在《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中將隱喻研究與體驗哲學結合到了一起,突破了傳統隱喻研究的局限性,開創了新的研究方向,推動了新時代認知語言學的飛速發展。概念隱喻理論認為隱喻不僅是一種語言現象或者修辭手法,而且根植于我們的身體、思維和文化經驗當中,構建了基本的概念系統[3]。概念隱喻理論把隱喻分成了結構隱喻、方位隱喻和本體隱喻。結構隱喻認為一個概念是另一個概念建構的,比如“時間就是金錢”,從金錢的概念理解時間,把時間定義為可以花費、浪費或者節約的量化物質;方位隱喻以自然和文化經驗為基礎,組織了一個相互關聯的概念的完整系統,與空間方位密切相關,比如“道德為上,墮落為下”:思想高尚可以用high-minded表達,卑鄙的伎倆英文表達為a low trick,都是通過英語文化中的“上—下”空間感知經驗基礎幫助了解一些概念的含義;本體隱喻包括實體和物質隱喻及容器隱喻:實體和物質隱喻以自然物體(包括我們的身體)經驗為基礎,將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想法、觀念、情感等概念化為實體物質來理解,比如把理論概念化為建筑,會說the basis of this theory(這個理論的基礎)。容器隱喻是將抽象的物體概念化為容器和容器里的物質來理解,比如把視野看作容器,視野中看到的景象概念化為容器里的物質,例如The car came into view(這輛車正進入視野中)[3]。幾種概念隱喻機制相互關聯、互為體系,在生活中處處可見。從概念隱喻角度出發探尋英語多義動詞的不同含義在文化認知方面的連貫性及系統性是切實可行的,將為這一領域增加新的研究視角。
語言在誕生之初通常是一詞一義,一詞多義的現象往往是隨著語言的交流逐漸發展形成的。人們在用語言交流的過程中,交換彼此對周邊世界的感知體驗,各民族文化逐漸產生。因此對英語多義動詞的研究離不開對語義背后概念系統文化認知根源的探析。
語言是人類概念認知系統的派生,經驗系統所見形式狀態的關聯形成了概念認知的相互聯系,最后擴展到語言系統當中,使得詞匯產生了可以關聯的不同含義。上文提到結構隱喻是基于經驗,通過常見概念理解新的概念,在英語多義動詞中有較多例子。以動詞bear為例,基本含義為開花結果,比如When the flower starts to bear fruit,it needs a lot of water(花朵結果的時候需要很多水分)。Bear另一層含義是生孩子:She bore him a lovely daughter(她為他生了一個可愛的女兒),還有承擔、攜帶和產生利息的意義,比如The bond will bear an annual interest of 8.5%(這個債券將產生8.5%的年息),這幾種詞義從認知上都和植物開花結果的狀態有某些類似之處,可以找到基本的隱喻聯系,因此常見的語義概念與新的概念由認知經驗作為紐帶聯系到一起。人們基于自己的感官感知世界,通過視覺、聽覺、嗅覺等獲得知識,所以感官類動詞的多層含義在人們的概念認知中與心智密切相關。以see為例,基本含義是看見、拜訪、看望等,從基本含義出發,人們通過看的動作體驗周邊的世界,獲得基本知識,在這個基礎上,see的概念又擴展到與知識相關的理解、認為、預測、想象等,例如:I can see what you mean.(我明白你的意思);She saw him as a poet.(她認為他是個詩人);I couldn’t see he trying this.(我不能想象他嘗試這個)。除感官動詞以外,英語多義動詞的意義往往在身體經驗基礎上相互關聯,包括人類在內的大多數哺乳動物睡覺的時候身體需要躺下,方位朝下,清醒過來以后往往站立,身體是朝上的方向;同樣,身體健康或者情緒較好的時候身體姿態是挺拔向上的,健康不佳、情緒低落的時候身體姿態會低垂。在這個基礎上用up表示清醒、健康或者快樂的狀態,down用來表示無意識、生病或者情緒不佳的狀態,也是方位隱喻的概念。方位隱喻與英語動詞短語的聯系最緊密,動詞短語中的介詞和副詞很多就是方位性的,比如上(up)—下(down),里(in)—外(out),前(forward)—后(backward)等。以動詞短語break down的多種語義為例,既可以指機器故障,又可以表示談判或者討論失敗,甚至能夠表達情緒失控、痛苦的狀態,這幾層含義與身體經驗關于方位的基本認知分不開:惡為下,疾病為下,悲傷為下等。人們基于對周邊世界的感知體驗,賦予語言多層含義,概念系統的根源是有跡可循的。在感知周邊物質的基礎上,人們會參照實物理解一些抽象概念,例如感情、事件、理念等。在本體隱喻的基礎上構建出新的思維模式,例如enter的基本語義是進入,賓語一般指特定的空間,在這個語義上衍生出一系列相關的意義,如參加:He is going to enter a speech competition.(他準備去參加一個演講比賽);加入:He entered a big company.(他加入一個大公司);想過:A good idea enters his mind.(一個好主意出現在他腦海里)等,在基本語義的基礎上,抽象化的意義被概念化成可以進出的容器,形成了從具體意義到抽象意義的投射。總之,人們腦海中已經形成了特定的概念隱喻系統,并有意無意地基于這個系統思維與行動,發展出語言各種新的含義。
認知經驗與文化之間是緊密連貫的,不同群體的認知經驗構建了該群體特定的文化體系。各民族文化凝聚了對世界的獨特認知與體驗,各民族語言折射出這種獨特的文化內涵。比如英語語言文化中,黑色代表邪惡、災難、苦痛等,在宗教意義上常常與魔鬼及不幸事物聯系到一起,blacken的基本含義是使事物變黑,又衍生出了誹謗和詆毀的意義,例如:You are trying to blacken his name.(你們在設法敗壞他的名聲)。Cobble一詞原本是指用鵝卵石鋪路,英美國家古代的道路多用鵝卵石匆匆鋪就,因此人們將cobble的詞義擴展到了草率地拼湊,拙劣地修補,或者粗制濫造等,例如She cobbled together an essay in half an hour.(她半小時以內拼湊了一篇文章)。由于歷史原因,英國曾經被法國統治過較長一段時間,英語文化受法語文化影響頗深,這點在語言中有所體現,比如bandy一詞源自法語,原本是體育術語,意為網球運動中的來回擊球,在英語文化中“爭論是戰爭”是很常見的概念隱喻。人們通常把爭論的另一方看作對手,當一方對另一方用言語發動攻擊時,另一方會很自然地采取反擊的策略,爭論雙方來回捍衛自己的立場。在這個概念的基礎上,爭論過程中的你來我往與bandy的本意有共通之處,因此衍生了bandy的另一層含義爭吵,比如I was tired of bandying words with you.(我厭倦和你吵架)。類似的還有browse,同為法語外來詞,本意源自古法語brost,意為食草動物選取嫩苗、嫩葉食用,吃草這層本意在英語語言中保留下來。動物吃草的這個行為體現了選擇性和悠閑的特質,因此在英文中browse還具備另外兩層含義:瀏覽和閑逛,例如browse through this book(翻閱一下這本書),browse around the shops(逛商店),兩個行為從本質上說都符合“悠閑地選取有趣之物”的認知特點[4]。在大多數情況下,文化和認知經驗是連貫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分割。以動詞短語knuckle down為例,兩個主要含義為努力工作和屈服,二者看似毫無聯系,追根溯源,卻能從英語文化認知中找到關聯。Knuckle一詞本意為手指關節骨,在十四世紀,這個詞也被用以表達身體其他部位的關節。一種解釋認為knuckle down這個詞來源于彈球游戲,開始玩游戲時,膝關節會著地,以便更好地瞄準目標,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了努力工作的含義。另一種解釋來自經驗系統,人們在伏案工作或者學習時,脊椎通常呈現朝下的狀態,努力工作的詞義來源于此。屈服的含義自然與英語文化中對于down的感知體驗分不開,被征服者往往向征服者彎腰下跪以示服從[4]。文化與認知經驗息息相關,二者共同構建概念隱喻系統,極大地豐富了語言,使得各民族語言具備了自己的特性,動詞多義現象隨之蓬勃發展。
概念隱喻理論提供了探析語言與文化及經驗之間關系的新角度,英語動詞作為英語語言重要的組成部分,凝結了英語民族獨有的文化結晶及認知體驗,多義動詞各層含義之間的聯結大多可以通過概念隱喻系統尋根溯源。從概念隱喻角度對多義動詞語義進行探析,有助于了解語義背后的深層次關系,加深對多義動詞各種意義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