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非
(福州職業技術學院,福建 福州350108)
以就業為導向是當今教育改革發展中高職教育的必經之路,也是當今高職教育通過學科教學,為學生未來職業發展奠定基礎的趨勢。近些年來雖然教育部提出了以就業為導向的高等職業院校教育改革方向,使高等職業院校為社會培養出具有綜合素質的技能型人才。但是目前高職英語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一些高職畢業生無法滿足現代企業需求,就業面臨困境。基于此,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葛道凱提出,高職教育要以學生就業為導向,以企業需求為發展方向,以學生興趣為教學引導,不斷創新教學方式,使教學管理和教學改革不斷加快進度。
2.1.1 英語課堂教學實效性較差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英語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立足專業,結合英語學科,對課程進行重構,才能使教學活動更加適應學生的需求。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按部就班地教學,沒有將其與專業融合,導致學生的學習需求與課堂教學脫節,難以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課堂教學實效性不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不足。
2.1.2 英語教學方法相對單一
高職院校教學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當前高校專業中幾乎沒有與英語直接相關的專業,教師更多地將英語作為一門文化課程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理念導致教學方法相對單一,只是在課程上進行灌輸式講解,讓學生掌握一般的英語基礎知識,在以就業為導向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忽視英語的使用技能和實踐應用教學。
2.1.3 教師專業發展有待提升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學,需要教師將英語課程打造為一門能夠提高學生職業競爭力的技能型課程,這樣的學科建設對于教師的專業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由于教師專業能力不強,因此無法結合學生的就業需求進行英語學科建設,進一步阻礙了高職英語教學的發展。
2.2.1 適應高職英語教學的特點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英語課程教學,需要教師在制定教學策略時,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使教學策略與英語教學特點相結合,才能夠使學生通過學習獲得良好的英語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在就業擇業的過程中,將英語作為一門核心技能提高就業競爭力,找到理想的工作崗位,擁有良好的職業生涯發展前景。
2.2.2 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
所謂因地制宜是指教師在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使英語教學活動與學生的專業結合起來,學生通過學習更好地發展。因地制宜原則還體現在因材施教,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結合不同學生的英語水平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提高,進一步增強教學實效性。
2.2.3 采用適宜的教學方法
在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的實際特點及學習水平,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并且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教學活動適應學生的學習需求,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教育教學現代化過程中,加強教學方法的創新,將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應用于課程教學中,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自主學習,體現高職英語教學的個性化發展。
如今,高職英語教育改革勢在必行。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學創新使學生能夠將英語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融聽、說、讀、寫能力于一體,指導學生職業成長。在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能有效提高英語學習興趣,收獲豐富的英語知識,有效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英語教育能夠有效反映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與職業邏輯,學生通過高職英語教學了解企業發展在英語方面的需求,從根本上提高英語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有效就業,增加就業率。一方面通過高職英語創新教學,不斷優化課程設置,重視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并給予學生科學、高效的就業引導,幫助學生選擇符合自身發展的職業,建立基于未來成長的職業發展規劃和職業發展目標。有效滿足市場對于專業技能型人才的英語需求,提高高職院校就業率。另一方面對于教師而言是一種有效的成長與提升。通過高職英語教學創新教學,教師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能力,更新教育理念,創新應用教育模式,深入了解學生實際發展,進一步提高實踐能力與英語教學能力,從而成為專業“雙師型”人才。在以就業為導向的英語教學創新過程中,教師通過與企業對接、合作,科研、實踐、教學能力都得到有效提高。
高職教學應改變教學理念,以促進學生職業發展為教學目標,深刻認識英語知識對于學生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提升的重要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主動了解學生的職業規劃,明確學生職業發展中需要用到的英語知識,重點教授專業需求的英語知識。同時教師應該了解市場需求和企業需求,深入掌握企業對于專業技能崗位的英語需求趨勢,以學生就業為導向,為學生提供更加專業性的英語教學。
例如:對于護理專業的學生,教師應該重點傳授學生有關醫療方面的英語知識,為此應該收集有關醫療的專業英語知識,并以此為基礎,改編傳統的英語教材。在傳統英語詞匯的教學基礎上創新加入醫用英語詞匯,鍛煉學生英語口語能力。通過創設醫院對話情境的形式,讓學生使用教學中的醫用詞匯進行對話,促使學生掌握常用醫療對話句型。教師應該及時了解醫療專業的最新知識,拓展教學。教師應該進行醫院調研,實地考察醫院對于高職院校醫護人才的英語需求,了解醫院對于高職院校醫護專業人才的英語需求趨勢,并以此為英語教學目標和創新基準,不斷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教師應該有效結合學生專業進行英語教學,為學生的就業提供輔助和指導,促進學生成長與提升。在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深入理解學生的專業特點和專業知識,把握學生的專業教學過程,結合專業教學,積極開展專業化的英語教學。教學前,英語教師與專業教師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專業發展趨勢和專業基礎知識,根據學生的專業發展和專業技能,開展英語教學。在課堂教學前,教師應該仔細研讀學生專業課本內容和專業老師進行商討,共同開發教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在英語知識中加入專業知識,引導學生進行實地訓練。在課程結束后,英語專業教師共同進行課后反饋,對學生的英語知識重難點和專業知識重難點進行針對性指導。通過英語教學和專業知識教學,共同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確保學生在未來職業發展中符合社會需求。
例如:在焊接專業實訓過程中,實訓教師應與英語教師配合,根據學生焊接專業的英語需求,共同制訂符合學生職業發展的實訓課程計劃與英語教學計劃。開展英語教學前,了解學生的焊接實訓安排,英語教師要深度了解焊接相關知識,成為“雙師型”教學人才,并且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合理的專業英語教學。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實訓進度,安排教學內容。英語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以英語教材為載體的教學內容,以實訓知識為基準,以英語課本內容為中心,延伸焊接職業的英語需求和企業對于焊接專業的英語需求,將英語教學內容穿插進焊接實訓過程中,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及時運用專業英語知識。教學可以開展焊接實訓,教師及時進行英語專業知識教學,使學生在焊接過程中能夠深化理解專業英語知識。過后,反饋學生專業英語知識的掌握情況,也可以開展英語實訓游戲等游戲化教學,通過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形式,學生深度理解焊接知識和英語知識,通過這樣教學,提高焊接技能和英語能力,為學生的就業提供保障,使以學生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學能夠平穩推進。
以創新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學,需要英語教師深入落實學生的職業發展和就業情況。可以應用“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使高職英語教學特色更加突出。通過“校企合作”,英語教學更加貼近職業生活,企業能夠有效獲得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專業技能型人才。通過“校企合作”教學模式,學生能夠了解英語教學對自己的重要作用,強化英語意識,促進專業技能的提高。
例如:針對即將畢業的高職學生,高職英語教師和高職領導可以選擇符合學生專業技能的相關企業,為學生安排需要英語專業知識的相關工作職位,學以致用,提高英語知識應用能力。如城市軌道交通管理專業的畢業生,教師可以安排其到機場工作,通過和機場或航空公司合作,將學生安排在國際航班或來往國際飛行的航站樓,這些崗位都需要具有較強英語能力,對于學生的英語發展具有較重要的作用。這樣的崗位工作和實踐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和英語表達能力,在實踐過程中,學生的英語能力與專業能力獲得穩定提高。對于旅游專業的畢業生,教師可以安排其到地方旅行社工作,通過與地方旅行社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安排學生進入旅行社擔任翻譯或導游工作,日常工作中的實踐應用,使學生更加了解英語對自身的重要意義,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英語學習過程中。通過這樣的合作模式,拓寬學生眼界,開闊學生的視野。面對學生在翻譯或導游工作中遇到的英語難點,教師可以輪崗進行企業跟蹤輔導,有效掌握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和英語基礎知識積累量。這也是一種有效的社會調研,通過教師在工作輔導中對崗位職業需求和英語需求的了解,教學時能夠有效結合學生職業發展進行。
創新以職業為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學,需要教師改變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手段,重視學生專業發展的英語知識掌握程度,重點培養學生專業發展的英語知識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高度重視學生的口語能力、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與閱讀能力,并且進行教學實踐。英語教學實踐要明確以職業發展為導向,以企業需求為基礎,以課堂教學為載體,以社會實踐為發展。
例如: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開展校內實踐,成立校內企業,以學生為企業員工,以教師為主導,進行英語交流。開展專業服務或專業技能訓練,為學生提供校內英語實踐平臺,提高學生的英語專業技能,促進高職英語教學改革。
以職業發展為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學創新是一種適應社會需求和經濟發展趨勢的教學改革,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當下,具有重要意義。為如今缺乏具有全面綜合能力的技術性人才培養模式的高職教育注入一劑“強心針”,使學生職業發展能夠滿足企業需求,在就業壓力較大的當下,為學生就業提供幫助,為學生成長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