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偉,李 紅
(安徽工業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院,安徽 馬鞍山 243000)
約翰·拉斯金是19世紀工藝美術運動發起人,也是現代設計的理論先驅,作為工業設計思想奠基者,其角色豐富龐雜充滿矛盾與斗爭。拉斯金被稱為“美的使者”,是維多利亞時期偉大的藝術設計家、思想家、社會批評家,致力于通過對藝術與社會的相互作用的關系,宣揚自己的道德倫理和藝術美學思想,批判工業化時期由資本主義社會所造成的尖銳的社會矛盾,高度評價中世紀手工藝藝術與理想化的社會勞動形式,以期回歸到中世紀的傳統。以拉斯金的文學著作為文本依據,通過把握他的藝術社會主義思想及其藝術教育實踐研究對于設計專業及現代藝術教育所產生的時代影響,以期為當代社會的藝術設計發展提供借鑒。
拉斯金藝術社會主義觀形成的時代背景一方面源于英國工業革命所創造的工業文明,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并豐富了物質基礎從而創造了高度繁榮的維多利亞時期,與此同時也引起了社會結構大變革,資產階級剝削無產階級搶占市場,強占生產資源造成無產階級辛勤勞作卻日益貧困。工業文明時期造成物質與精神的脫節,機械化生產方式割裂人的主觀感受,把人作為生產的機器而過分強調理性,這一工業文明是以無底線犧牲無產階級工人的自由平等、快樂和尊嚴來維持的表面繁榮。“一個人不用自己的雙手而使用其他的裝備來構造自己精神造物的人,只要他愿意,他甚至也會給上帝的天使裝上令人生厭的器官,使她們能更輕松地歌唱。”[1]116拉斯金所處的是這樣一個物質精神失衡、道德倫理逐漸淪喪的時代,他用憤慨激昂的言語和犀利的文筆批評這一時代機械化生產方式對人文主義圖景的毀滅。
另一方面,機械化生產毀滅了英格蘭文明鄉村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工業的迅猛發展破壞了自然環境并逐漸威脅惡化了人們的生存環境,人們開始期望于從現代都市逃向自然風光,這時候民眾對于風景的熱愛比任何時候都更為深厚。“英國是世界上一半疆土的主人,不應成為一堆廢墟,任由吵吵嚷嚷的人群踐踏。她應該重現自己昔日的風采,依然美麗如昔,更加快樂、與世隔絕且純潔,在那個未被不圣潔的烏云污染的空中,她可以正確解讀夜空中閃耀著的群星的星象。”[2]15拉斯金認為環境的優劣是衡量健康文明社會的尺度,也是影響人們生存質量和審美水平的關鍵性因素。在工業化時期他流露出對環境的關注而成為環境保護第一人,站在時代的高度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造成的自然規律與社會環境的破壞進行最嚴肅的道德譴責,對“自然”的關注是拉斯金審視藝術風格以及對社會問題關注的標準,拉斯金的綠色人文主義立場是藝術社會主義思想形成的基點。
藝術社會主義思想是針對工業化生產背景下異化的勞動分工強調愉悅勞動倫理的社會主義思想主張,其藝術社會主義思想通過系列社會實踐致力于藝術教育普及的目標,提倡藝術為人們服務從而創作有益于社會的藝術,以及藝術必須反映真實且為心靈傳遞思想,源于對自然的熱愛他提出藝術要忠實于自然的觀點。
藝術社會主義思想明確“以人文本”的人文主義立場導向,從勞動倫理角度對工業化把人當成流水線上的工具,對禁錮勞動者創造力的勞動過程進行批評。拉斯金提倡的勞動倫理是基于藝術化的勞動,在勞動中每個人都能快樂地享受藝術,從資本主義社會對商業資本的追求把勞動者當成生產工具進行嚴厲的批判是基于勞動本身不帶有任何階級屬性的觀點,他認為勞動是創造人類物質與精神財富的階梯。拉斯金強調愉悅勞動而渴望建立一個沒有壓迫的理想的社會制度,他希望將藝術和美學重新引入到工業生產的過程,而勞動幸福是人的本質實現,每個人都具有不可轉讓的勞動幸福權利,他強調勞動自由以及批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舊式勞動分工制度。拉斯金愉悅勞動概念倡導手工替代工業化的機械生產方法,恢復勞動的幸福本性以及最終實現生活本身的藝術化,反映了強烈的社會主義勞動觀屬性。
拉斯金在論及手工與機器制作的區別,強調工匠的勞動所賦予建筑的尊貴生命力與機械制品是不能同日而語的,即“關于裝飾,真正該問的問題只有這個:它是帶著愉快完成的嗎——雕刻者在制作的時候開心嗎?……它總必須要令人做起來樂在其中。”[1]44這種在拉斯金看來超越一切價值的東西便是工匠將情感與生命力傳達給建筑,使其具有如自然生物一般的煥發勃勃生機的生命能量,它們雖不具有“完滿”的性質,卻因其有趣奇特而令人欣慰不已,勝過工業化批量生產的沒有生命力的產品。拉斯金援引《詩篇》中的語句來描述那些企圖以破壞欺詐生命的法則來壓榨窮人獲取財富的現象:“惡人在驕橫中,把困苦人追得火急,他祝福貪財的,卻輕慢耶和華”“他在村莊埋伏等候,他的眼睛窺探無依無靠的人”[3],資本家以高人一等的姿態壓迫一個其勞動只能提供生存、沒有任何可供度量的財產積累的階層,要求終身每天對工作10個小時,壓迫他們置于不平等的社會關系之下,拉斯金看來這就類似于中世紀男爵通常用的“拇指甲”,搶取財產卻從不感覺到內疚羞恥。
基于對工業文明時期維多利亞社會現實材料的分析考察,拉斯金的勞動倫理是對藝術前景與社會矛盾的關注,是追求人的最高價值與人的自由解放,從而建設高度的物質與精神文明的統一。勞動異化毀滅人的主觀能動性和人的尊嚴,工人失去對于藝術創作的激情而墮落為生產工具,批量的機械制品粗糙單一,毫無藝術設計和美學可言,在這樣的生產條件下,拉斯金對于恢復勞動快樂本性最終實現生活藝術化的愉悅勞動倫理的創設一開始就體現出濃厚的社會主義理想傾向。
藝術社會主義思想是為人民的藝術,以藝術為民服務為宗旨并從藝術中得到所有愉悅有用的藝術,就像不過分描摹渲染王權貴族的精英生活以及刻畫圣人與國王的生活場景,而是加入最熟悉的以及最簡單的主題的藝術才是偉大的。他贊美中世紀哥特式建筑,“任何建筑如果得不到窮人的欣賞,就并不真正值得欣賞,哥特式建筑從本質上來說是高尚的,前者自命不凡,后者則非常謙卑”[1]6。由19世紀人們對通俗藝術、實用的裝飾藝術需求逐漸增加來看,拉斯金呼吁打破大藝術與小藝術的界限,提高實用藝術地位從而為人民大眾服務。
藝術社會主義思想是拉斯金教育體系的精髓,為了實現藝術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并達到教化人心的目的,拉斯金積極進行一系列藝術教育普及的實踐。在牛津大學任教期間通過開設藝術講座、建立藝術作品收藏館、增設繪畫教職、建立繪畫碩士學位等系列實踐為廣大民眾傳授藝術思想,提高審美水平,改善人類的精神狀態,為人類提供物質服務和愉悅的感受而努力。他認為“如果英國真正讓全民族都視仁慈和學識為最高地位的美德。為了達到這樣好的效果,我們在大學教學課程當中增加一些低等藝術的內容是有幫助的。但最關鍵的一點是,我們應該將大學教育的精神向普及低等藝術的方向延伸。”[2]2接任斯萊德講座美術教授一職后,拉斯金致力于藝術評論和美術教育,視覺藝術的引入極大地促進了藝術審美水準的提高。通過講座的形式結合系列實踐活動,豐富提高民眾的藝術修養和審美力,創立藝術作品收藏館有意識地去為民眾提供審美標準,通過素描、寫生等訓練提高感知能力,契合藝術教育需具有實用且通俗的功能,滿足平民大眾對藝術的精神需求而不被限制,它來自于最真實的感知和欣賞而不強調任何高明的藝術技巧以及傳統教育觀念的限制。拉斯金藝術教育的目的是去詮釋一個民族的道德狀態,體現藝術平民化的藝術社會主義思想傾向,其藝術教育思想體系中的“藝術社會主義”思想維系了物質和精神之間的平衡,通過藝術普及教育的方式,加強人的道德修養,推動構建和諧社會的理想。
拉斯金討論哥特式建筑時認為哥特建筑粗陋和不完美是建筑的最高貴品質之一,任何建筑都不會是真正完美的建筑,所有的藝術都是不完美的,這才是最真實的狀態,對于藝術真實性的描述映射在其專著中對哥特建筑的考究與評述。對于建筑欺詐的論述主要表現在:一為名不副實的結構或支撐模式;二是與實際不符的其他材料;三是使用任何鑄造或機制的裝飾物,并在“真理明燈”中寫到“誠實原則必須再次左右我們的處理方式,我們決不能讓任何裝飾覆蓋整個建筑(或者最起碼覆蓋每一個部分),使它近看時非常精致,遠觀時卻非常粗陋,那是詭計和欺詐”[1]27。拉斯金著作中對于建筑形制與美學的評述以及后期對唯美主義“為藝術而藝術”的美學價值觀發生改變都映射出藝術真實地反映情感、真實地表現自然規則的思想。藝術是從生活或自然中提煉、概括、反饋的,藝術的形象是社會現實與特定歷史生活的反映,最好的藝術都必須表現所處時代的事實,真實是藝術作品應該具備的高貴品質。虛假粗陋、名不副實的材料或結構等不以真善美為前提條件就破壞了真正的藝術職能,對于這種違背生活的邏輯與真實的藝術美學法則,拉斯金以欺詐詭計的丑陋本質來批判,藝術家運用藝術手法和美學理想創作的作品應傳遞出社會的內在規律與真實的邏輯。
強調藝術真實性并不要求藝術創作的照搬照抄,《藝術與人生》一文中提到哥特式工匠不僅在外部和可見的主題上尋找真實,對于表現想象力的真實也一樣的堅定,也就是說拉斯金認為對真實的熱愛往往會過于的輕率,只是在模仿表面而忽視真正內在的真實性幾乎是沒有價值的,這種錯誤的思想需求是被輕率所誤導、被虛榮心過分激勵。他的藝術真實性的真諦往往是“不完美”地表現對生活真實的升華與飛躍。例如,在對于建筑的價值論述中,他表示建筑是正確的但也應該是有趣的,偉大的藝術作品反而不是在生產中遵循規則或模型的作品,所有的不完美的藝術才是最真實的狀態,這種不完美性取決于藝術家或工匠的思想、豐富的生活閱歷、藝術技巧或是個人的想象力,這既是對藝術真實性永不止歇的熱愛,也是藝術的真實性情和主觀想法的精彩表現。藝術布局為自然主義、純粹主義和感官主義,而哥特式作品屬于自然主義的藝術,拉斯金認為這個特征即是符合所有對真實的極致體現,勝過了美的純粹形式感覺,哥特式作品不管對于雕塑、肖像畫的創作以及自然花草圖案表現都體現了工匠藝術者的謙卑和不完美,既不掩飾作品的粗糙瑕疵,也坦承工藝主題的粗糙,正是這種藝術創作的真實性才能達到作品所有的尊嚴和表達上的豐富多樣性。
“自然”是拉斯金的創作中尤為重視的一個藝術主題,他熱愛陶醉于大自然的美好,以此強調自然是一切藝術創作的前提,是大自然孕育了美的形式法則,而一切最可量的形狀和思想都是來自自然物體,“凡不是來自自然物體的形狀則必然丑陋。……并不是因為拷貝自然而美麗,只是離開了自然,人類就沒有能力想象美麗。”[1]91拉斯金藝術思想透漏出對自然主義藝術的無限熱愛。對自然主題的藝術思想一以貫之地體現在他關于哥特建筑的藝術評論中,對希臘紋飾和都鐸王朝時期的作品進行批評,對古希臘的回紋大加斥難,因為普遍的自然形式中很少蘊藏著直線,盡管回紋類似鉍晶,但鉍在自然界中十分稀少,因而不可作為表現的依據。他也會對于科林斯式柱頭的雕飾大加贊美,因為科林斯柱頭的葉飾布置最為恰當自然,葉子裝飾像天生的葉子形態一樣真實美麗。關于建筑的批評、倫理主張以及反對工業化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淋漓盡致地體現了他尊重自然規律和對自然摹仿要脫離藝術法則的主張。
對于自然的關注應照其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綠色環境保護主義者,對于自然的極度熱愛一方面表現在站在藝術美學角度呼吁藝術創作的自然主義傾向,一方面是站在社會道德倫理立場討伐維多利亞時期對于自然環境的破壞和社會的異化。拉斯金對于自然觀的論述以藝術的方式呈現出可持續發展、保護自然環境目標的永續性理念,忠實于自然的綠色人文主義思想觀點,對于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生產方式對人的異化及對環境的破壞從藝術與社會的角度顯示了做為“綠色環保第一人”所具有的綠色環保主義的超前意識。
早期視覺藝術主要作為繪畫藝術的一種形式,自古希臘時期被認為低級藝術便遭到排斥和否定,19世紀中后期,拉斯金通過斯萊德美術講座嘗試把視覺藝術引入國家高等教育,并為在高等教育確立視覺藝術課程做出努力。視覺傳達藝術是一項悠久的藝術,早期多以建筑、裝飾圖案的形式存在,隨著工業革命和科技時代的到來,視覺傳達設計已經發展成為一門較為成熟的藝術設計專業課程。
工業革命時期暴虐的機器造成了不合理的分工,從而導致產品與裝飾形式上的鴻溝,關于裝飾圖案的設計拉斯金提倡忠于自然的原則,拉斯金設計思想繼承人莫里斯在美學形式上以中世紀哥特式為精神源泉進行設計改革。之后莫里斯作為平面設計師的身份建立商行進行設計與生產,莫里斯的設計將程式化的自然圖案、手工藝制作、中世紀的道德與社會觀念和視覺上的簡潔融合在一起[4]。他對于圖案設計觀點強調使用和制作是否合適與愉悅,圖案不是多余和無用的,是產品功能與形式自我表達的一種方式,裝飾不應該被排斥與掩蓋。莫里斯設計的圖樣和紋樣樣式精美絕倫,頗有自然主義氣息,作品具有強烈的秩序感和色彩變化的統一合理性。關于裝飾藝術與圖案設計拉斯金與莫里斯都強調實用與美學的結合,圖案的設計兼具功能與形式表現的藝術特征,而一再追尋“師承自然”的美學原則是為大眾創作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自然生活體驗。為改變維多利亞嬌飾的工業產品,從而提高國民的視覺環境并改變生活空間,圖案的藝術設計滿足心理需求和審美感受。視覺傳達藝術設計所呈現的自然主義傾向、畫面結構創作法則、視覺藝術設計與產品結合等為后來的視覺傳達設計提供借鑒及思想理論上的指導,現代的視覺傳達藝術設計建立在完善的藝術設計教育的基礎上,旨在提升人們的審美水平,從而帶給大眾更極致的審美體驗。拉斯金藝術社會主義思想影響下的視覺藝術逐漸演變為專業的設計門類,同時在現代社會逐漸成為一門科學教育的可學習的課程,在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拉斯金的藝術社會主義思想認為藝術是帶有社會主義理想色彩的,帶有社會主義理想色彩的藝術社會主義是在資本主義社會行使藝術兼顧到對于普通民眾包括弱勢群體的藝術教育目標,這種教育意義是反對“精英主義”式具有鮮明階級性所做出的對抗。拉斯金以實際行動踐行其藝術教育思想,從他在工人勞作者學院任教時為工人們宣講其藝術理論思想來看,19世紀英國傳統藝術行會停辦,機械化生產出大量工業產品涌現,這時候社會缺少能夠為機械產品提供審美需求的職業。英國工人階級文化教育水平低下一定程度阻礙了機器生產的質量,為改變這一現狀,藝術界積極做出革新去進行以工人群體為主的成人藝術設計教育,英國政府也大力興建設計學校來滿足英國設計界的需要。在勞作者學院任教的拉斯金以一種社會主義理想結合藝術設計去緩和社會矛盾、積極引導健康的市場審美情趣,時值英國社會勞資對立緊張之際,英國工業化趨勢不可逆轉。拉斯金意識到通過勞動者階層的教育能夠改善勞動人群生活水平,為被邊緣化被排斥在教育之外的弱勢群體提供學習藝術、改善生活的機會。以工人群體為主的弱勢群體藝術設計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審美情趣和對藝術文化的接受力,從而促進了英國現代化的發展,工業品優劣充分反映出勞動者的技術和文化素質至關重要,而提高全民包括弱勢群體在內的審美素質教育也決定了一個國家的經濟地位發展狀況。此外,拉斯金還以設立藝術館和舉辦藝術展的方式來設定優秀的代表性作品為美學的標準,加大對審美水平和感知力的培養力度。拉斯金通過提高弱勢群體的成人藝術設計素養開拓了弱勢群體成人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新領域,這種公益性的藝術設計教育培訓使得基層的工人群眾在勞動生產時具備了藝術設計的水準和審美意識,從而促進了社會的現代化進程并推動了全社會的藝術設計審美水平與普及設計專業教育發展目標的實現。
基于工業革命帶來的批量化機械生產方式拉斯金提出藝術與技術結合的設計原則,以改良粗制濫造的機械制品,反對將“大藝術”與“小藝術”分離以及唯美主義提倡“為藝術而藝術”不實用的美學觀點,強調藝術與工業產品結合,“工業最發達的地方,藝術也最發達”。呼吁藝術工作者積極從事產品設計,藝術應該與工業結合去合力改變產品形式上的粗陋乏味,讓由大、小藝術共同組成的藝術形式來對工業制品進行精心的、形式與功能統一的以實用性為目的設計。拉斯金的“藝術與技術結合”設計原則推動影響了工藝美術運動,由工藝美術運動引發的“新藝術”運動影響到整個國際設計,并成為傳統設計與現代設計之間的一個重要的承上啟下的階段[5]。新藝術運動呼吁實現技術與藝術的統一,號召藝術家從事工業產品設計。拉斯金強調藝術與工業結合的設計思想也直接影響了傳統“為藝術而藝術”的唯美風格向現代設計風格的轉變過渡。時至今日現代工業設計專業教育仍努力在批量的工業產品尋求一種美學的原則,以藝術結合技術的現代化手段對工業產品進行設計,對產品的形式、功能和使用價值進行優化設計,使設計為民服務,滿足人的生理與心理需求而創作更美好的生活品質。
拉斯金的藝術造福大眾、藝術改良社會的理想與行動成為現代設計的創作內核力與動因,促進了當代設計。其藝術社會主義思想深處因深受宗教信仰意識形態的影響,后期隨著思想信念的轉變,藝術社會主義思想中的宗教色彩逐漸淡化,但宗教信仰中對于人的精神乃至整個生命向善、向美、向真的神圣價值尺度貫穿了拉斯金的藝術社會主義思想。因此,藝術社會主義思想是指向未來所求的方向與理想,拉斯金希冀藝術改造社會、改造世界以此達到在道德踐行中實現人的尊嚴、自由。藝術社會主義思想立足于社會背景之下批判商業主義盛行和資產階級挑起的社會矛盾,對機械生產所破壞的社會文明、自然環境的惡化和人性的異化等社會弊病顯示出憂慮和憤慨,拉斯金關于人文主義圖景、綠色環保主義的創設時至今日仍然是現代設計的永恒關注的主題。
藝術社會主義思想在我國傳播和轉譯始于建國初期,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精神文明建設、藝術設計的專業教育、民族藝術文化軟實力建設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指導和借鑒意義。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工業生產方式的既定事實,現代化設計立足于高速發展的大工業時代背景,生產條件的提高帶來高度繁榮的物質文明,現代藝術與設計將提倡設計與時代與社會環境共存的和諧系統,設計人性化、綠色設計等理論以及現代的高等設計教育都應該廣泛地借鑒和學習拉斯金先進藝術教育思想和經驗,提高設計從業者的專業素養和創新能力,同時提高大眾的審美品味,促使當代設計以實用為主體、服務大眾為宗旨進行設計與藝術、產業的深度融合,擁抱新時代新態勢,將產業、設計和教育緊密聯系,共同促進設計產品的藝術性和文化性,做到設計為民、設計關注以人為本并真正做到有益于社會的設計,在自然與現代文明之間精準定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永續性目標。
藝術社會主義理想的目標是堅定的,在充分吸收馬克思社會主義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出新的社會形態,即藝術社會主義,藝術社會主義思想綜合地將藝術、道德倫理和社會問題三者之間相互關聯、互為作用。由拉斯金引領的設計革新運動推動了設計專業的發展,藝術社會主義思想建立起通過藝術與設計改造社會的實踐,對后世的現代設計無論是社會還是美學都將產生巨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