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輝/江蘇省睢寧縣農業信息中心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農業農村部相繼印發《“互聯網+”現代農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關于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的實施意見》《“十三五”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等,推動數字農業發展落地見效。大力發展數字農業,已經成為我國推動鄉村振興、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睢寧縣是江蘇農業生產大縣,常年農作物種植面積在280萬畝左右,近年來高標準農田建設、綠色農產品基地建設步伐加快,高標準農田面積大100.2萬畝,綠色農產品占比達55%以上,農村電子商務已經成為農民增收致富重要途徑,開展數字農業建設已具備堅實的基礎。
農業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健全。到2019年底,全縣所有行政村實現電信、移動光纖、光電有線光纖村級全覆蓋,為開展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農村4G基站信號也實現村級全覆蓋。
數字技術加快向農業農村滲透融合。一是農業技術相關APP得到推廣應用。針對畜牧養殖技術指導入戶難的實際情況,積極開發并推廣應用“農牧通APP”畜牧養殖技術應用手機軟件,這一技術在養殖戶(場)中得到迅速普及應用,養殖戶(場)可通過“農牧通APP”與畜牧獸醫專家即時在線提問,也可在系統中與專家進行遠程視頻對話,點對點解決動物疫病診斷與處理措施,既解決了養殖戶(場)在養殖過程中出現的技術難題,也解決了專家無法短時到達養殖戶(場)的實際問題,對提高畜牧水產視頻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同時“農技耘APP”在農技系統、農業種養合作社(大戶)得到普及使用,農戶在生產中一旦出現技術問題,可通過“農技耘APP”在線與省市縣三級技術專家提問,求得技術問題解決方案,對一些疑難雜癥一時不能得到解決的,縣級技術專家可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進行處置。二是農村電子商務的快速崛起。經歷了2006年的萌芽狀態到2010年崛起到2016年快速發展時期,在推廣復制“沙集模式”的經驗后,全縣農村電子商務又得到質的飛躍。2018年8月全國第六屆淘寶村高峰論壇在睢寧召開。2019年,全縣農村電子商務交易額實現335億元。目前,全縣擁有網商約4萬戶,網店約5萬個,帶動從業人數超過20萬人,并以14個淘寶鎮、112個淘寶村,繼續居江蘇省淘寶村集群之首。2019年實現農業電子商務交易額10.2億元,電商產業成為農民增收的第一動力。三是農業物聯網技術加快示范推廣。從2013年開始試點農業物聯網技術推廣應用,到目前,已經建有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示范點18處,其中種植業13處、養殖業5處,特別是在畜牧養殖中的應用,通過專家與養殖基地實時在線互動,有效地解決了養殖環節畜禽突發疫病無法得到及時處置問題,大大降低了養殖風險。四是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實現村級全覆蓋。2017至2018年開展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全覆蓋建設,共建有368個益農信息社,其中標準型348個、示范社20個,全部達到“四有”標準,開展四項服務(公益服務、便民服務、電子商務、培訓體驗),健全了村級信息服務體系。
農業數字化轉型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利用傳感實時在線數據和歷史記錄數據構建動植物生長模型,實行精準化種養,可最大限度挖掘動植物生長潛力,減少投入,降低成本,實現農業生產優質、高產、高效;利用大數據、云平臺等提供精準生產、加工、流通各環節的數據信息,可實現從生產到消費全過程的有效監管和可追溯,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推動農產品生產流通各環節的數字化,可提高產需雙方信息獲取效率和處理效率,減少信息不透明、不對稱等影響,降低交易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實現更為精準的產需對接;農業數字化轉型是解決“誰來種地、怎么種地”的必然選擇,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將經驗、知識和技術數據化,可實現智能化、產業化、高效化生產,降低農業從業門檻,有效解決勞動力缺乏、行業風險高、生產效益低等問題。
應用占比相對較低。農業物聯網技術雖然得到試點和應用,但應用面積占比還較低,尤其是養殖業農業物聯網應用數量還相對滯后,滿足不了畜禽生產大縣對數字農業發展的要求。
數字農業管理應用人才缺乏。數字農業建成后基本上是試點企業自己摸索著管理使用,沒有相對專業團隊參與,技術支撐不到位,造成已建成的部分如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示范點的設備得不到及時維護而處于半癱瘓狀態,影響了設備發揮的效應。
地方財力投入相對薄弱。睢寧縣財政收入基礎薄弱、基礎建設投資需求大,造成地方財政對數字農業建設投入不足,在短時期內仍將是制約數字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制約因素。
將數字農業發展規劃融入數字鄉村發展規劃中。合理規劃并逐步分階段實施數字農業建設,使之與數字鄉村建設實現同步發展、有機融合。睢寧目前正在積極籌建農業大數據平臺建設,此建設規劃是睢寧“八大”社會經濟發展體系建設規劃中的一個環節,計劃到2023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充分發揮數字農業在農業生產中指導作用。睢寧數字農業建設主要包含農業物聯網管理平臺、農村電子商務監管平臺、農機作業監管平臺、畜禽屠宰監管平臺、農產品質量按監管平臺。充分利用這些平臺監管數據,一方面直接在線指導農業生產,現場視頻解決農業生產中出現問題并提供解決問題最佳方案;另一方面,通過對平臺監管數據進行綜合分析,發現近一段時間以來農業生產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給領導者提供科學決策提供合理化解決問題的方案、提前制定農業生產優化預案奠定理論基礎。
加快推進數字農業數字應用人才的招引和培訓力度。加快從高校畢業生中進行定向招錄農業信息化方向的人才從事農業數字管理工作,是推進數字農業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的快捷途徑;在現有的工作人員中進行選用并開展專業化業務技能培訓,使之能夠適應數字農業管理需求。
充分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數字農業建設。在經濟基礎薄弱、地方財力不強的地區,要充分動員和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到數字農業建設中來,通過自身參與與財政適補結合的政策,積極擴大社會資本的參與度,提高數字農業應用占比。
將地方數字農業建設與國家和省市農業農村大數據區塊鏈建設無縫對接。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業高質量發展等,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應用導向,加快融入省市大數據建設一體化的農業數字資源共享體系,使有限財力發揮最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