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琳 奚廣松/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農業農村局
近年來,鹽城市大豐區積極探索破解“三資”監管難題,推動構建以“三資”監管平臺為載體、財務預算管理為基礎、資金管理為核心、村務卡使用為抓手、陽光村務為保障的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制度體系。2019年,全區“三資”監管領域違紀違規案件連續三年下降,農村“三資”監管領域案件得到了有效遏制。
運用網絡,實時監控。創新“三資”監管模式,將事后監督轉為事前防范。一是共享平臺信息。2017年,全區統一建立農村集體“三資”網絡監管平臺,各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經濟合同、財務核算等數據資料全部錄入系統,所有原始憑證拍照上傳,實行區、鎮、村三級門戶網站互聯互通,注冊“陽光村務”APP18.88萬戶,年度上傳更新網站信息2.25萬條。二是及時處置預警。運用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平臺,實時監控;區、鎮兩級監管人員對平臺預警系統出現的預警信息,及時查明原因,逐一“銷號”處置,累計處置各類預警信息2.9萬條。三是開展在線審計。每年隨機抽取30個村開展在線審計,對審計發現的問題,限期整改到位。農村“三資”運行信息“一網盡攬”無所不及,有效保證了監管的時效性。
構建平臺,公平交易。推進區、鎮兩級產權交易市場建設,規范產權交易行為,促進資產資源優化配置。一是建設平臺。2018年,區級設立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和農村集體“三資”管控中心,負責全區農村產權交易和集體“三資”的日常管控工作;15個鎮(區、街道)全部建有農村產權交易服務站。二是陽光操作。規范業務流程,杜絕場外交易,確保農村集體資產資源交易應進必進,實行鎮村兩級進場交易全覆蓋。截至2020年8月份,區、鎮兩級累計成交1701宗,成交額13.13億元,溢價3868.64萬元。三是嚴查違規。對農村產權交易過程中發生的暗箱操作、場外交易、應進未進或提供虛假資料、隱瞞事實真相等行為,利用平臺反溯倒查,追究責任。
創新制度,規范管理。從制度設計入手,規范農村財務管理。一是完善村級財務預決算制度。科學合理編制和報備本年度財務收支預算、專項資金預算,年終編制財務決算報告。預算執行中,堅持“無預算不開支,有預算不超支”,每年節省支出約1000萬元。二是推行村會計委派異村任職。所有村會計由鎮(區、街道)統一選派、統一培訓、統一管理、統一考核,其報酬、管理、考核與受派村脫鉤,增強了村會計管好村級財務的責任感。三是實行村級資金非現金結算。創新村級資金支付結算方式,推行村務卡和非現金結算,用制度來管人、管權、管事,提高資金使用的安全性和透明度,防范村級資金“坐收坐支”和私設“小金庫”等現象。全面推行村級資金管理非現金結算,按照“對象、項目、金額”全覆蓋的要求,全區各村開通村務卡,非現金結算率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