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鄉村振興,需要各方面人才的廣泛參與和大力支持。但是近年來,隨著城市化的快速推進,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進入城市生活,鄉村“空心化”、農民“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缺少人才已經成為制約鄉村發展的關鍵性因素之一。當前形勢下,誰來建設鄉村,已經成為需要抓緊解決的重點現實問題之一。
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早期進入城市工作、已經處在退休狀態的“進城一代”可以成為參與鄉村建設的重要力量。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首先,對家鄉懷有深厚感情。這些“生于斯、長于斯”在外退休人員,對家鄉懷有深厚的感情,大多數人希望有生之年能夠為家鄉建設貢獻力量,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回報家鄉人民的養育之恩。其次,已經沒有家庭生活的重擔。農業是弱質產業,經營農業收入不太穩定,特別在經濟落后地區,返鄉創業需要承擔一定風險,這對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年輕人來說,是必須要認真考慮的事情;比較而言,退休人員已經沒有了養家糊口、扶老攜幼的生活重擔,時間基本自由支配,能夠了無牽掛、一門心思地投入到家鄉建設中去,成為鄉村發展最穩定的“外援”。再次,返鄉后能夠較快融入鄉村生活。這些從農村走出的“進城一代”,熟悉家鄉一山一水、風土人情,并且兒時玩伴、父母兄弟大多也在家鄉生活,許多人每年都會返鄉走親訪友,與家鄉保持著緊密聯系,在本地縣、市工作生活的“進城一代”更是如此。因此,這些退休人員返鄉后,能夠快速融入鄉村生活,參與到鄉村建設中去。最后,基本都是鄉村建設所需人才。在外退休人員大多文化層次較高、眼界開闊,或者有一技之長,從事醫生、教師等職業,或者在城市有著豐富的人脈關系,他們的技能和資源都是鄉村發展所需。
退休“進城一代”返鄉參與鄉村建設,既能夠有效緩解鄉村缺乏人才的困境,又能夠滿足他們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的良好心愿,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情,對鄉村、個人都大有益處。但是,由于當前退休人員返鄉參與鄉村建設的方針政策尚不明晰,再加上有些人在家鄉已無房產,返鄉后居住存在問題等現實因素,致使許多人處在猶豫、觀望之中,沒有形成返鄉參與鄉村建設的潮流。為此,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對退休人員返鄉參與鄉村建設出臺相應的政策規定。特別是對于公職退休人員返鄉參與鄉村建設行為,國家或者地方應出臺相應的指導規定。只有這樣,有意返鄉參與鄉村建設的退休人員,才會打消心中重重顧慮,全身心地投入到家鄉建設中去。
在退休返鄉人員使用宅基地上應給予政策傾斜。為解決返鄉人員的居住問題,可由村集體出面,將鄉村空閑宅基地一定年限的使用權“出租”給返鄉退休人員,并對房屋建造具體情況等進行規定;假如以后退休人員不在鄉村居住時,再由村集體出面,幫助其將房屋轉租給其他退休返鄉人員使用。
加強對退休返鄉人員的組織引導。如果缺乏組織引導,退休返鄉人員將可能成為一盤散沙,僅僅將鄉村作為養老、休閑場所,在鄉村建設發展中發揮不了太大作用。為此,鄉村基層組織應主動靠上去,積極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并根據各自特長和意愿,為他們施展才華搭建平臺,最大程度地激發他們的聰明才智,為推進鄉村建設貢獻自身力量。
對退休返鄉參與鄉村建設行為予以特殊鼓勵。為鼓勵更多退休人員參與鄉村建設,應出臺具體措施,例如對為家鄉建設做出較大貢獻的退休返鄉人員,授予“榮譽村民”稱號,或者評選為先進典型進行學習宣傳等,激發他們以更大熱情參與到鄉村建設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