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天河區匯景實驗學校,廣州 510640)
合作學習模式最早源于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我國于20世紀90年代始進行研究和實驗。目前,合作學習模式在促進課堂良好氛圍建設,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溝通協調等非智力品質及培養良好的師生、生生關系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隨著新教材的進一步改革,探究合作學習模式的一些具體實施策略,將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和現實價值。
國內關于合作學習的探究主要是基于小組式合作學習模式。學習小組構建完備后,便有了相對確定的小組成員、學習目標、學習任務和成員分工等要素,通過小組各成員之間的互動、互助,將單調被動的個體執行式、輸入性學習演化為趣味主動的群體探究式,學生的學習由單一的信息孤島轉移到多視角貫通的網絡聯結。有了小組成員間的榜樣示范、智慧交匯、啟發鼓勵,有助于實現合作小組的共同目標。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借助多元的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狀態中,多方位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感受科學學習的魅力,高效汲取有益的知識。合作學習模式吸收了構建主義學習理論中的養分,構建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過程是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積極參與其中,與外部環境進行作用,主動將信息進行加工,從而構建自身的知識框架,并形成對外部世界的認識。由此,在合作學習模式實施的探索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積極與外部環境進行互動。教師作為合作學習模式中的參與者,需要發揮觀察、引導、評估、釋疑的作用,適時介入和退出,避免灌輸式的教學。
合作學習模式可以在短時間內取得明顯的效果,比如,激發學生興趣,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或者針對具體的問題,從更多維度來展開互動。但在具體操作上也存在著局限。筆者通過對合作學習教學實踐案例的觀察和總結,發現在實際教學中,合作教學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幾個難點和問題。
合作學習模式是一種綜合的教學活動形式和策略體系,具有一定的創新和時效性。它對教師的應對能力、創新能力等綜合素養要求較高。如果教師對此模式的要領掌握不夠,容易造成自身的角色定位和教學方式失當,不能真正發揮合作學習模式的有效價值。特別是經驗不足的新教師,在合作學習模式的實施過程中,學習目標設計不夠聚焦、環節把控欠緊湊,導致學生失去興趣和動力,或者偏離學習的主題內容。
當前,實際教學的合作學習模式大致流程差別不大,首先是進行合作設計,呈現一個目標,然后集體講授,其次小組合作活動,最后演示和互動反饋。在這個過程中,集體講授環節是必要環節,但不是主要環節,關鍵是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經常出現錯位現象,一些教師不自覺地將集體講授轉變為主要環節,或者受到時間、精力、能力等方面的影響,學生合作學習互動環節簡單化;或者針對任何內容或主題,部分教師生搬硬套,將內容模塊填充到流程框架中來,教學活動變得呆板無趣,難以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合作學習模式有別于傳統教學模式。合作學習講究學生之間的多向性,小組成員在構成上,講究同質互補和異質互補。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一些教師為了“省時省心”,將學生簡單拼在一起,缺乏互補性。另外,合作學習過程中,成員關系處理不夠融洽,主要表現為相對較為保守,或競爭關系大于合作關系,小組內部缺乏良好的學習互動氛圍,造成組員之間“敵對”“冷漠”,難以完成小組設定的任務目標,也不可能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在合作學習模式下,教師需要對自身的角色定位有更清晰的認識,既不能只做知識傳播的機器,也不能做“事不關己”的旁觀者,需要適時介入小組,并及時退出,給予學生有益的學法指導。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需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業務能力,重視自身角色的突破和轉變。
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制定小組合作的目標,即實施雙重目標。此外,還需要指導學生制定具體的小組任務,組員之間做好明確的分工。鼓勵學生自主進行任務設計,以此為依托開展探究活動。教師需要做的是觀察,適當的時候進行點撥和綜合歸納。
學生在合作學習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超出能力范圍的問題,或者設計出一些偏離主題的目標計劃,教師需要予以指導。教師一方面針對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問題及時給予建議指導,另一方面對整體的學習過程進行監督和協調,在學法上提供可行的合作學習方法和策略,如目標管理法、參與實踐法、問題學習法等。同時,引導各個小組及時反饋。在解答學生問題的過程中,注重啟發和激勵,鼓勵學習進行知識體系延展。
合作學習的氛圍和規則,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學生學習的效果。氛圍良好,合作學習的效果相對較好。故教師需要觀察、跟蹤并協調小組內部和小組之間的關系,對合作中發生的沖突及時修正,努力構建“組內通力合作,組間競爭合作”的良好局面。
點評合作的學習成果,是合作學習模式的一個重要環節,具有多重的功能價值。一是作為一種重要的信息反饋方式,鍛煉學生的邏輯分析、綜合提煉、條理匯報的能力。二是教師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調整學生合作學習的方式。在評估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采取恰當的方式,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核心,通過多種維度為學生提出建議指導,旨在引發學生做出更多的反思和自我評估。
教師不僅需要調整自身的角色定位,實現角色轉型,還需要創新教學方式,以下主要從內容細節把握、活動環節設計、評估體系設計3個方面,探索一些有價值的經驗策略。
實施合作學習模式,教師需要全面駕馭課程,整體貫通教材,清晰教材的體系編排和內容安排,梳理清楚各內容環節之間的關聯和意圖,通過比較,內化教材內容。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的主題內容,作為合作學習的對象。除外,建議教師結合學情跳出教材,獨立思考、研究教材。只有持續地對教學活動細節進行剖析和判斷,開展多種形式活動,才能更好地開展合作學習模式。
在構建了合作學習小組后,首先,教師進行學習環境的創設,密切成員之間的合作關系。然后進行學法指導,提出具體的問題和任務,教師給予指導建議,供小組成員進行參考。其次,組內結合問題進行分工,廣泛進行資源整合和材料收集,遇到具體的問題,成員組內解決,解決不了的請教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建立組內移動群,第一時間將收集的文字、圖片等信息進行共享。在此基礎上,小組進行交流,加強對問題的認識,各自提出自己的觀點看法,進行匯總統一,形成小組共識。最后,教師進行點評指導,也可以組織組與組之間進行建議輸出,以便引發更深入的學習思考。
制定科學合理的評估體系,有助于促進合作學習模式中積極因素的作用發揮,提高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效率。評估體系的制定,從參與者的角度看,可以分為針對教師的評估指標和針對學生的評估指標,教師主要從能力素質和執行力等方面進行評估,學生主要從參與性、學習效果等方面進行評估。在評估體系的構建中,需要注意幾點原則。(1)針對學習效果的評價,多個角度進行開展,如學生的自評、組內評價、組間評價、教師評價等。在自評和他評、被評和評估他人它組中,起到相互促進、優勢互補的作用。(2)過程和結果都要重視,特別是學習過程中成員之間合作、創新的態度、意識、方法、能力等,注重學生的匯報交流和相互點評能力。(3)多元化的評價指標,需要借助評估指標的優化來實現,由鼓勵個體競爭達標轉化為小組合作通達為評估標準。另外,需要充分肯定個人或小組表現比較優異的地方,做到全面細致地評價,并及時予以物質和精神的獎勵。
綜上所述,在合作學習模式下,教師角色需要發生轉變,及時進行教學方式創新,以便更好地跟上新時代教育改革的步伐。通過加強合作學習模式的探索,實現課程教學由“預設性目標”向“生成性目標”、由“知識傳播”向“知識探索”、由“外在質量”向“內在質量”的順利轉變,實現完全自主式學習,效率最大化提升學生的行為習慣和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