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園園 孫夢芹 吳淼 吳文超(安徽財經大學統計與應用數學學院)
當前,全面發展教育已成為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部分,德、智、體、美、勞相互聯系,相互促進。而與前四育相比之下,我國勞動教育還存在著種種不足:大學生勞動意識不強,勞動參與率較低等問題仍層出不窮。在此背景下,研究高校勞動教育現狀及學生勞動鍛煉參與行為,分析勞動水平及其影響因素,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進勞動教育改革,貫徹落實教育方針具有重要意義。
勞動教育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根本途徑,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都對大學生的勞動現狀做了研究分析。朱盛萍等[1]分析了大學生勞動觀念現狀,指出影響學生勞動參與度的幾個主要因素,并從家庭、學校、社會等方面給出了相關建議。田沐榮等人[2]從學生勤工助學活動著手研究大學生勞動觀念,指出大學生在勞動中普遍存在勞動觀念缺失等問題。徐溪遠[3]研究分析了大學生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得出了造成勞動教育邊緣化的相關原因。
通過對以往相關文獻的研究,可以發現:我國對大學生勞動鍛煉和活動方面的研究并不多,針對勞動就業問題的研究頗多。另外,少數研究大學生勞動問題的文獻,側重點也多為勞動教育的改革發展,或是僅從理論角度提出建議,鮮少從調查數據方面分析大學生勞動現狀。本文的研究立足理論分析的基礎,通過問卷調查采集數據,分析大學生勞動水平,并據此提出合理建議。
勞動教育作為全面發展的重要部分,近些年來發展較為迅速。在政府大力普及倡導下,絕大多數學生從小就受到積極向上的勞動觀念的熏陶引導,基本具備健全的勞動意識。但是,從日常生活來看,能在實際中積極進行勞動,熱愛勞動的學生比例仍不高。部分學生片面認為體力勞動比腦力勞動低下,將體、腦勞動對立起來看待;或是只重視學習成績的發展,功利性的追求應試教育下分數的提高,忽視勞動對個人成長成才的巨大作用,這些對學生的發展都有著巨大的負面影響。另外,學生從事的勞動類型范圍也較為狹窄,多數學生只從事簡單的家務勞動及學校打掃衛生等相關勞動,缺乏更具挑戰性、更有鍛煉性的勞動的磨練。因此,從整體來看,大學生勞動水平仍有較大的提高空間。
1.社會勞動觀念的影響
追溯我國歷史,“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人生哲學一直是經久不衰的“主旋律”,讀書做官也一直是古代學子的最高追求。這種觀念經歷代傳承,更深深影響了現代社會人們的教育觀。社會上崇尚知識,重視腦力勞動的現象比比皆是,勞動教育也一直在曲折中發展。建國以來,受社會觀念和教育內外環境變化的影響,人們對勞動教育的認識不斷提高,全面發展思想也逐漸深入人心。當前,社會重視勞動的思想以蔚然成風,勞動在大學生發展進步中顯示出了巨大活力。
2.家庭勞動氛圍的熏陶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高考也成為了選拔人才,影響學生前途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高考指揮棒下千萬的家長們,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唯分數論的思想。家長的勞動觀念往往深刻影響著學生的勞動觀念,父母對家務勞動的一概包攬的做法,更深刻影響著學生的勞動和習慣,極易導致學生缺乏勞動體驗、生活自理能力低下。
3.學校勞動環境的制約
學校是學生生活和交往的主要環境,學校的勞動教育和勞動氛圍,深刻影響著學生積極勞動觀的形成。目前,雖然我國絕大多數學校已經加強了對勞動教育的重視,但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仍未完全磨滅,仍存在許多學校片面重視考試科目成績,忽略德智體相關教育的培養。甚至部分高校缺乏完善的勤工助學、社會實踐勞動體系,導致學生難以接觸較多的勞動鍛煉。
4.學生個人勞動積極性的促進
當代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越來越大,和外界的交流也逐漸減少。低頭族、手機黨、熬夜族等儼然成為一種新的“時尚”,這嚴重限制了學生參與勞動鍛煉的時間和精力。增強學生勞動積極性,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溝通交往的能力,更有利于學生身心協調發展。
1.重視學習成績,忽視勞動鍛煉
大學生正站在人生十字路的岔道口,競爭壓力巨大。而在社會和學校的各項競爭中,成績優劣是極其重要的標準,在某些方面甚至是唯一標準。激烈的競爭環境向學生提出了嚴格要求,也導致多數學生疲于應付各種考證、比賽、論文,忽視自身的勞動鍛煉。
2.偏向于腦力勞動,輕視體力勞動
腦力、體力勞動者的分化自古有之,且由于兩者占有的生產資料不同,導致兩者的地位也形成了較大差別。社會中普遍重視腦力勞動,大學生自然而然地受到這種偏見的影響。部分大學生不重視衛生勞動,寢室臟亂差現象就是顯而易見的例子。
3.參與社會公益勞動積極性不高
據了解,大學生從事有關自身日常生活的勞動積極性,整體上大于從事社會公益勞動的積極性。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學校未能給學生提供有效的參與社會公益勞動鍛煉的渠道和引導,導致學生想參加而沒有渠道參加、想參加而沒有能力參加的現象。二是社會公益勞動普遍耗時耗力更多,學生出于自身種種原因,往往不能投出較大的精力或時間在勞動方面。
1.基本思想
設定一個給定的論域U、評價等級論域V,建立兩者的模糊矩陣A。其中,A 指對于任意的X ∈U,都能確定正數UA(X)∈[0,1],X 為屬于A 的程度。A 的隸屬函數為映射UA:U →[0,1],X →UA(X)∈[0,1]。其中,UA(x)為U 中元素對A 的隸屬度。
接著確立各指標的權重,通過模糊矩陣的合成運算計算新得分,進行綜合評價和分析。
2.指標的選擇
本文閱讀了大量勞動評價相關的參考文獻,綜合考慮指標數據的可量化性,最終選取勞動時間、勞動強度、勞動頻率、勞動意識、勞動習慣5 個指標,綜合構建大學生勞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
1.熵權法確定指標權重
原始判斷矩陣經標準化處理,得到矩陣A。

2.確定熵權值
各個指標的信息熵為

其中pij為

通過信息熵計算各指標的權重

確定指標的最終得分

各指標的權重如下表1 所示:

表1 各勞動水平指標的權重
通過計算得到最終得分,結果如圖1 所示。
綜上,通過得分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勞動水平整體狀態良好,得分都在80 分以上。且受性別、年級、戶口地等影響明顯。
首先,男生的勞動水平較高,究其原因可能是不同性別學生身體素質的不同,導致男生的勞動強度遠強于女生。其次,大二年級勞動水平高于其他三個年級。主要是因為大二相較于大一對學校及其周邊較為熟悉,有較多的獲取勞動鍛煉的途徑;大二相較于高年級就業和考研壓力較小,有較多的從事勞動鍛煉的時間。此外,農村戶口的學生勞動水平遠高于城鎮戶口。可以看出不同的成長環境對學生勞動意識和勞動水平的影響巨大,且較為艱苦的環境可以鍛煉人的勞動能力。最后,獨生子女勞動水平較低,原因可能是非獨生子女在農村較為常見,且獨生子女一般受全家寵愛,受到的照顧較多。

圖1 不同影響因素下學生勞動水平得分
大學生勞動水平的提高涉及到多種因素,需要協調各方面,綜合考慮,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不動搖的任務。根據對蚌埠市大學生勞動水平現狀的調查研究,結合對有關文獻的綜合分析,現給出如下建議:
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等級觀念、唯讀書論思想,以及如今的功利主義學習觀等都深刻的影響著學生的勞動教育,制約著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要提高勞動教育水平,必須從培養熱愛勞動的觀念開始,這對提高學生的勞動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學生勞動鍛煉離不開學校的支持和引導。學生身處校園中,生活環境較為單一,對校園外其他項目和活動相關資訊的獲取,有時不夠及時和完善。學校應積極構建科學的勞動教育體系,向學生提供多種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機會,在勞動中鍛煉學生的身心意志。
提高學生的自主勞動意識是提高學生勞動能力的核心和關鍵。只有從思想觀念上改變學生的想法,教育他們形成良好的勞動觀,才能提高學生參與勞動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真正熱愛勞動,崇尚勞動,把勞動意識根植學生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