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巍(大連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經濟新常態下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在中國當前經濟高速增長過程中尋求新引擎的一項重要舉措[1]。隨著網絡科技和移動設備技術的飛速發展,一些新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如分期付款、眾籌、第三方支付等正在不斷地降低居民的流動性消費約束,改變著居民的傳統消費習慣和消費模式[2]。
劉鳳軍等人(2002)[3]在解析消費需求變化趨勢的基礎上,研究指出了體驗經濟時代到來的必然性,并提出該時代企業應該采取相應的營銷戰略。婁峰、李雪松等人(2009)[4]根據半參數面板模型估計法和非參數廣義矩估計方法,分析結果表明城鎮居民消費的“棘輪效應”顯著,城鎮居民收入差距對城鎮居民消費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并大體呈現雙峰波形。在十八大三中全會中,提出了“加快建立擴大消費需求長效機制,釋放居民消費潛力”,這需要對我國的居民消費體制進行深化改革。楊圣明(2013)[5]指出市場在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必將帶來消費領域的革命,市場引領消費的目標應當是建立科學、合理、適度的消費模式,而且隨著經濟金融發展不斷深化,互聯網金融模式帶來的消費變化不容忽視。因此,本文通過理論和建立面板向量自回歸模型,分析互聯網金融對居民消費變化的影響規律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與傳統金融相比,互聯網金融不僅表現出交易主體的年輕化,投資主體的多元化,業務模式的分散化等特征,而且在移動網絡的便捷優勢條件下,更加充分地提高了互聯網金融的金融服務能力。然而,目前互聯網金融仍處于不成熟的發展階段,需要在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同時,只有健康、規范的運營互聯網金融,并不斷地分析背后的相關數據,才能使得互聯網金融能夠長期生存和持續發展。
隨著互聯網普及率和網民人數的快速增加,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網民的人均消費能力和消費范圍在不斷地提升和擴大,消費形式和場景不斷地向多元化和便捷化方向發展。因此,網絡消費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一種重要力量,也極大的推動了我國居民消費模式的變遷。網絡第三方支付作為互聯網金融時代的主要創新之一,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交易量越來越龐大。以支付寶、財付通、銀聯商務、快錢以及匯付天下所壟斷的第三方支付形式在網絡消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特別是支付寶的占比最大,穩居40%以上。這主要是因為在網絡交易過程中,一是消費者支付的是虛擬貨幣,實際的感覺只是貨幣數字的變化,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了消費過程中的消費抑制性心理,因而更容易使交易達成;二是在互聯網消費金融中,出現了大量具有多樣化和便捷特征的消費信貸,緩解了居民的當期消費壓力,極大地提高了居民消費的跨期消費能力;三是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信貸消費、體驗式消費、比較消費、租賃式消費等消費方式層出不窮,極大地提高和滿足居民消費需求。
由于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互聯網金融的模式在不斷創新,而且通過互聯網資訊和社交網絡信息的傳播效應也在不斷地影響著消費者行為、消費心理和潛在購買力,從而不斷地改變和刺激著消費者的消費欲望和潛力。甚至有時消費者在心理受到各種沖擊的情況下,消費欲望會被激發出來甚至發生膨脹,導致沖動性消費增加。比如,某些網絡購物平臺為了不斷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在平臺上提供大量的宣傳商品的圖片和視頻,或者給消費者提供一定時間的免費體驗。這些都將會給消費者在視覺上或者體驗上帶來一定的沖擊和感覺,提高消費者的消費可能性。在互聯網+金融的模式下,基于網絡大數據分析消費者的個性偏好,然后針對消費者的個性偏好推送相關的產品消息,更容易勾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提高互聯網金融的效用水平。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同時,制約網絡消費發展和網購對實體經濟沖擊程度有限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網絡消費的安全心理問題。因此,互聯網金融不僅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方式,同樣也影響著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同時只有規范網絡消費才能促進消費增長。
從理論和實踐來看,可以通過簡單的線性假設來初步判定互聯網金融對居民消費的影響關系。可以用H表示互聯網金融,X表示網絡消費,S表示居民消費,ui表示未能觀測的隨機擾動。因此,互聯網金融對居民消費、居民網絡消費之間的顯著影響關系可以分別表示為,

在式(1)、(2)中,參數a和c的顯著大小分別表明互聯網金融對居民消費和網絡消費的直接影響顯著程度。
而網絡消費對居民消費的顯著影響關系可以表示為,

在式(3)中,參數b顯著大小表明網絡消費對居民消費存在直接影響顯著程度,并且在參數c和b同時顯著的條件下,說明可能存在互聯網金融作用于網絡消費,進而影響到居民消費的中介效應。
考慮到互聯網金融對居民消費的影響,不能局限于網絡消費,還需從總體上進行研究。因此,通過構建面板VAR模型,分析互聯網金融發展對居民消費變化的總體影響。本文選用BIC、AIC和QIC三個準則來判定面板VAR的滯后階數,而且確定面板VAR模型最優滯后階數為一階。對面板VAR(1)進行估計前,通過對VAR(1)進行向前均值差分,用于消除模型的固定效應和均值差分可能導致的誤差。
由面板VAR模型的估計結果分析可知,前一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估計系數為正值,表明對當期人均消費支出的增加具有促進作用;互聯網金融發展指數的估計系數也為正,表明當期人均消費支出隨互聯網金融發展指數的增加而增加。這說明互聯網金融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對居民消費起正面促進作用,而且理論分析也表明了互聯網金融對居民消費的正面作用。
互聯網金融創新和發展不斷地改變著居民的消費金融模式,正在成為新經濟時代推動內需,刺激消費的重要力量。本文通過理論和建立面板向量自回歸模型,分析結果表明,雖然制約居民消費的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但互聯網金融對居民的人均消費支出的影響顯著,而且對網絡消費的影響存在非線性的正面促進作用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