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燕平 陳珞(嘉興學院南湖學院)
《員工培訓與發展》是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必修的核心課程,對培養學生專業技能至關重要。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希望使學生了解員工培訓與發展的背景、概念、歷史與最新發展情況等理論知識,并且系統掌握員工培訓與發展的流程和體系等基本技術方法,能夠結合企業實際情況,針對新員工、管理者不同層次的員工,把握培訓的每個環節,從培訓需求分析到培訓效果評估,有效開展培訓工作。此外,通過該課程學生不僅要學會對個人職業生涯進行規劃,還應從企業角度為員工職業發展提供指導。
《員工培訓與發展》課堂教學現狀不盡如人意,課程理論性占主體,教學內容與研究型院校沒有明顯區別,對學生專業技能培養不夠重視。傳統的課堂教學以老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聽為輔,課堂師生交流不足,以致達不到好的教學效果。教學考核方式落伍,平時成績占30%,期末成績占70%,通過閉卷考核知識點,重點考核的是學生的記憶力,忽略了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考察,無法幫助學生掌握各項專業實訓技能,畢業后難以適應企業的實際需求,不符合應用型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
《員工培訓與發展》課程結合企業培訓崗位職責和課程內容內在邏輯性,對課程內容劃分為四個項目,并在每個項目下設計任務,以學生為主體,以完成項目和任務為主線開展教學。目標是提高學生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對理論知識的深入理解上同時又具備較強實際應用能力,這與學院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對于實踐應用能力的要求相契合[1]。
本次課堂教學改革引入項目教學法有助于解決傳統教學手段單一、無法及時檢測學習效果以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不足的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第一,通過項目教學法提高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度。第二,以項目化的形式展開教學,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知,并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培養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第三,通過課堂實踐形成系列化的研究成果,以在專業的相關課程中推廣。
本次課堂教學改革是基于企業培訓相關崗位的工作內容,并根據課程理論知識的內在邏輯性,將教學內容化為多個項目。為加強學生專業技能的訓練,在每個項目下設計子任務。
根據不同的項目和任務,將采用理論講授、企業實踐調研、案例分析、課堂匯報交流等多種教學方式,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加強進行專業技能訓練,注重學生學習過程性考察,通過小組完成學習任務,以培養學生的管理溝通和團隊協作能力,提高綜合素質[2]。

表1 課程內容項目化設計
將《員工培訓與發展》教學內容劃分為四個項目。項目一是員工培訓與發展理論認知,是課程基礎內容,以教師講授理論知識為主,主要是讓學生對本課程理論知識有一個基本認知,并能結合某一家具體企業了解培訓在組織中的定位。項目二是課程的核心模塊內容,是培訓人員工作的核心內容,包括員工培訓與開發需求分析、培訓計劃制定、具體實施和最后效果評估等多個環節。項目三是組織開發,從組織的層面構建學習型組織,為員工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組織環境。項目四是職業生涯管理,包括員工層面和組織層面的職業生涯分析指導。
為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和素養,在具體項目里設計子任務。項目一給學生布置一個任務,以小組方式去調研一家企業的員工培訓發展現狀,了解員工培訓發展在企業中的地位。項目二是專業技能訓練的核心環節,需要學生以小組方式進入企業調研,學會設計培訓需求調查問卷、撰寫培訓需求報告和培訓計劃,最后需在課堂匯報交流。項目三是組織開發,學生從企業角度,選取一部分培訓內容開展一次培訓,并以視頻方式錄制,教師選取優秀的小組成果在課堂進行分享。項目四是職業生涯管理,要求每位同學為自己設計職業生涯目標,并能從企業角度為員工職業發展提供指導建議。本課程內容項目化設計見表1。
結合企業培訓崗位職責和課程內容內在邏輯性,對課程內容進行項目化,并在每個項目下設計任務,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提高學生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力爭培養出滿足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應用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