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虹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將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人在滿足了低層次的生理與安全需要后會追求更高層次的歸屬與愛、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這個階段的重要他人是同伴,他們需要同伴對自己的關注、尊重、正向評價與愛。在社團中,他們希望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滿足其社交的需求,并在社團中發揮自己的價值,達成一定程度的自我實現。
在社團建設中運用積極團體技術,如設限、保護、回應等,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青少年歸屬與愛、尊重和自我實現等高級需要,促進安全、溫暖、有歸屬感的社團建設。
一般可以將社團的建設過程分為凝聚期、工作期和發展期三個階段。本文主要介紹積極團體技術在社團建設中的具體運用。
在社團建立初期,社團成員(下文簡稱“成員”)之間感覺陌生,社團指導教師(下文簡稱“教師”)可使用積極控場和積極保護技術營造安全的團體氛圍,增進成員的相互了解與信任,發掘團隊內在動力,為社團后期工作的開展創建良好的情緒環境。
在這個階段,教師可以運用設限技術與社團成員約定活動中要做到四條契約:禁止批評、禁止攻擊、積極傾聽、勤加點贊。當成員之間出現批評、攻擊時,成員們通過手臂交叉的手勢表示“禁止批評”;當教師說“最高品質”時,成員跟隨大聲喊出“積極傾聽”,表示這時候需要安靜下來,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勤加點贊是指在成員發言結束后,大家要豎起大拇指為其點贊。設限技術為營造安全的團體氛圍提供了保障,讓社團中每個人的分享變得充滿動力和值得期待,促進成員之間的相互理解和支持。
在建立社團成員情感聯結的過程中,教師常用積極保護技術中的積極關注和積極賦義技術,給予成員鼓勵、自信,同時增強社團的凝聚力。如,在“社團是我家”的團體活動中,教師把成員分成若干小組后,引導小組將每個成員的特點融入小組作品中,整合成一幅小組愿景圖。在這個過程中,成員之間增進了解、彼此悅納,有了同是一家人、患難與共的情感聯結。一幅幅愿景圖展示出小組成員的共同愿望、對自我的認同以及對社團的歸屬感?;顒有〗Y時,教師通過積極賦義技術讓每個成員的特點升華為健康成長的養料,包括各自的優勢、興趣、個性、經驗等。當成員將社團當成自己的家,樂意為建設“美好家園”而努力時,歸屬感和凝聚力也得到了增強。
社團工作期的主要任務是幫助成員自我探索,澄清自己的優勢資源并運用優勢資源進行自我管理和解決問題,找到在社團中的角色定位與努力的方向。這個目標主要是通過積極保護技術中的積極賦義技術、邀請同伴回應技術和積極回應技術中的積極關注技術來達成。
積極賦義是指將負性行為或事件進行正面的形式重塑,以積極的方式表達出來。社團工作期,教師可以通過積極賦義技術帶領成員尋找自身的優勢,鼓勵成員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服務社團,找到并強化社團工作的意義感。如,在“找優點”活動中,A成員在活動中直言:“老師,我沒有優勢,只有劣勢?!苯處熣f:“你的直言讓我看到了你的積極主動、坦誠和勇于自我批評。上次,你在學校組織的活動中負責維持秩序,老師發現你非常敬業,說明你是個負責的人?!蓖瑫r,教師邀請其他成員幫助該成員尋找優勢。有成員說A是個很守規則的人,每次活動都很準時;有成員說A做事很認真細致。在這里,教師通過積極賦義和邀請同伴回應技術幫助A找到自己的優勢,在社團中找到存在感。
在社團工作期,成員會遭遇各種問題,僅靠教師用個人經驗去回應會顯得太單薄,可運用邀請同伴回應技術邀請其他成員分享應對策略。這些策略來自同伴的資源和經驗,會讓受困擾的成員得到情感的共鳴和經驗的支持。另外,同伴的回應會把問題普遍化,使問題成為共同的生命經歷,從而降低成員的焦慮,增加力量感。如,有成員提出:“老師,我常常因為社團里的事情耽誤學習,怎么辦?”此時,教師可以運用邀請同伴回應技術:“有人遇到類似的困擾嗎?你是如何協調社團工作和學習之間的沖突?”如果困擾很普遍,可以進行小組討論,請每個成員幫助身邊的同伴尋找被“遺忘”的優勢資源。如,“當社團工作任務超過出自己承受的范圍,我可以求助同伴,讓他們幫我一起完成?!薄拔沂斋@了時間管理的方法,今后可以做到既不耽誤學業,又能把社團工作做好?!毖埻榛貞夹g的運用,不僅使成員聚焦于問題,還能從他人身上得到啟發,更全面地認識自身擁有的優勢和資源。
總之,運用積極賦義和邀請同伴回應的技術,能夠極大地調動成員參與社團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成員從積極的視角識人處事,發現和豐富社團資源,和諧社團人際關系,提高社團工作效率。
積極關注技術要求教師盡可能關注成員的每一次舉手、每一個眼神、每一個細微的互動,讓每個成員在社團中都能感受到關注、尊重、信任、接納。在社團管理中運用積極團體技術有助于促進成員的自我管理和積極品質的形成。如,在“小小動物園”活動中,教師發現有個成員擅長繪畫,但不愛說話。為發揮她的特長,教師邀請她為社團設計LOGO。后來,在教師的持續關注和鼓勵下,她通過競選成了學生會的宣傳部部長,變得更加自信、主動,性格漸漸開朗。在“解手鏈”活動中,教師關注到成員B在小組活動遭遇困難時,主動扮演領導者的角色,沉著冷靜地指揮小組成員成功解開手鏈,教師當即對他的主動擔當給予積極關注和積極賦義。不久,B以他出眾的領導才能和協調能力被委以重任,為社團工作的順利開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可見,借助積極關注技術可以快速識別和發現一些積極主動且有領導才能的成員,是選拔任用優秀社團干部、讓社團成員人盡其才的有效途徑。
社團發展期的主要任務是明確崗位職責,強化角色責任,實現成員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促進成員與社團的可持續發展。這個環節經常使用的是積極保護技術中的尊重技術和積極回應技術中的具體化技術。
社團成員來源復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愛好。在社團建設的過程中,教師要抱持多元化的理念,使用尊重技術包容成員可能出現的每一種想法和做法。如,社團架構設定好后,有些成員會對社團干部的管理能力產生懷疑,常常用消極怠工的態度應對社團活動。這時,教師可以建立社團干部輪任制度,讓成員輪流扮演社團干部的角色,在履行社團管理職責的過程中體會其中的責任和事務的瑣屑繁雜,學會換位思考,達成不同角色的互相理解、彼此體諒。
在社團建設中,社團干部是社團的中堅力量。社團發展是否順暢很大程度取決于社團干部是否清晰自己的職責。教師可運用具體化技術幫助成員確認角色規范與具體職責。所謂具體化技術就是教師幫助成員將團體角色職責進一步明確化、清晰化、具體化。如,教師要利用社團成員集中培訓的機會,讓成員了解社團目標和活動規范,幫助成員確認自己在社團中的角色位置,明確每個角色的職責范圍。在具體的社團工作過程中,針對每個任務要求讓成員具體描述自己的工作要點,如,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等。通過具體化技術,可以將任務和目標明確化、清晰化,使社團工作更具激勵性和可操作性。當每個成員和社團干部都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角色職責和具體要求時,就能做到各司其職,讓社團進入有序發展狀態。
總之,在社團建設的過程中運用積極團體技術,可以有效地激發社團中的積極動力,營造社團的溫暖氛圍,增強社團的凝聚力,充分發揮社團的育人功能,促進成員積極品質及社團積極關系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