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花 李巧林 熊引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主要采用胃腸動力藥物治療,但治愈困難,往往需長期用藥,而長時間藥物治療會導致患者產生焦慮情緒,影響患者身心健康[1-2]。中醫認為FD 屬于“胃脘痛”“痞滿”等范疇,本病病變位置在胃,常累及肝、脾,且三者相互影響,脾胃氣虛,運化功能失常,導致食積、氣滯,從而引發痞滿[3-4]。五音療法依據中醫的五音理論,運用角、徵、宮、商、羽五種音調以調節患者身心狀態;穴位貼敷則采用經皮給藥的方式使藥物直達病理,有效避免口服給藥可能引發的毒副作用[5]。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中醫五音療法聯合穴位貼敷在FD 患者中的應用效果,以為臨床護理提供參考?,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本院收治的82 例FD 患者。(1)納入標準:①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7 年)》診斷標準[6];②年齡18~65 歲;③藥物治療≥1 個月。(2)排除標準:①合并胃食道反流、腸易激綜合征等其他功能性胃腸疾?。虎诎槲赴?、消化道潰瘍等腸胃器質性病變;③嚴重精神疾病及語言功能障礙;④中途退出研究。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1 例。患者自愿參加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獲得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向患者講解FD發生原因、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糾正其錯誤認知;加強生活指導干預,適當進行散步等活動鍛煉;向患者講解科學飲食的重要性,以低脂、高維生素、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施中醫五音療法聯合穴位貼敷。(1)中醫五音療法。由高級職稱中醫師對患者進行辨證論治,依據中醫辨證診斷結果選取相應的音樂,于每天早上09:00-11:00行五音治療,患者保持端坐位,調整呼吸,保持安靜休息15 min 后進行五音療法,肝氣郁結證者聆聽角式音樂曲目《江南絲竹樂》;脾胃氣虛證者聆聽宮調式樂曲《秋湖月夜》;肝氣犯胃證者選擇商調樂曲《寒江殘雪》;濕熱滯胃證者聆聽角調式樂曲《廣陵散》;寒熱錯雜證者聆聽宮調樂曲《秋湖月夜》。(2)穴位貼敷。將丁香、沉香、六月菊等中藥加入500 mL 水中煎煮30 min 后,依據需要加入適量淀粉、醋充分攪拌后制成藥膏,取適量藥膏均勻涂在規格為60 mm×70 mm 的醫用敷貼中央部位,貼敷于患者足三里、中脘、神闕穴、胃腧等穴位,采用膠布固定,防止脫落,敷貼持續時間6~8 h,1 次/d,敷貼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是否出現強烈瘙癢感、灼熱感等不適,出現異常及時停止敷貼。兩組均持續干預3 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于干預前、干預3 個月后評價兩組癥狀評分、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1)癥狀評分。采用0~3 分計分法對餐后飽脹感、早飽、上腹痛及燒灼感進行評分,0 分表示無癥狀,3 分表示癥狀嚴重,明顯影響工作及生活,得分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2)心理狀態。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從焦慮性情感癥狀、精神運動性障礙評價,兩個量表均有20 個條目,采用4 級評分法,評分越高表示焦慮、抑郁程度越重[7]。(3)生活質量。采用FD 生存質量量表(FDDQL),從日常生活、飲食、睡眠、壓力、憂慮等8 個維度評價,得分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8-9]。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 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觀察組男21 例,女20 例;年齡31~59 歲,平均(43.53±5.36)歲;病程1~8年,平均(2.54±0.23)年。對照組男22 例,女19 例;年齡32~60 歲,平均(43.58±5.49)歲;病程1~7 年,平均(2.53±0.21)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干預前后癥狀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各項癥狀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3 個月后,觀察組各項癥狀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癥狀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干預前后癥狀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態比較 干預前,兩組心理狀態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3 個月后,觀察組SAS、SD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干預前,兩組FDDQL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3 個月后,觀察組FDDQL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態比較[分,()]

表2 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態比較[分,()]
表3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比較[分,()]

表3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比較[分,()]
西醫治療FD 主要服用胃腸動力藥物,但由于該病病程較長且呈持續性反復發作,患者常因長期服藥、藥物毒副作用、醫療費用等而產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在一定程度上會加重病情,影響疾病治療效果[10-11]。祖國醫學指出,音樂對人體的生理功能、心理情緒具有調節作用;從生理角度出發,當音樂的振動與人體內生理振動一致時,能夠產生相應的生理共振,發揮養生功能[12-13]。
中醫五音療法運用五行相生、相克且相互制約的原理,在五行音樂的基礎上,依據患者疾病分型進行干預,通過突出某一音調以調和身體,能夠宣導經絡、流通氣血;加之配合中藥方劑進行穴位貼敷,能夠更好地實現對人體調節的作用,從而提升藥物療效[14-15]。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3 個月后,觀察組各項癥狀評分、SAS、SDS 均低于對照組,FD-QOL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中醫五音療法聯合穴位貼敷能夠改善FD 患者癥狀,緩解其焦慮、抑郁情緒,提高生活質量。中醫五音療法在中醫傳統陰陽五行理論基礎上,依據以情勝情和疏導的原理,通過音律的五行相生相克、同氣相求的理論,依據患者疾病辨證類型不同,選擇情調相反的音樂對患者進行不良情緒進行克制及糾正,有效紓解患者不良情緒,形成平衡、舒暢的情緒狀態,從而達到健運脾氣、疏泄肝氣的目的[16-17]。中醫五音療法具有操作簡單、無任何毒副作用等優勢,還能夠針對本病脾胃氣虛的基本病機,標本兼治、整體調節,優化臟腑功能,改善患者癥狀[18-19]。穴位貼敷是中醫傳統外治療法之一,穴位是組成經絡的重要部分,經絡與臟腑相互連通。選取丁香、沉香等相應中藥制成藥膏,丁香具有溫中、降逆、疏肝理氣之效,沉香具有行氣止痛、納氣平喘之效;貼敷于足三里、神闕穴等穴位能夠由經絡直達內里,直接作用于病源,達到疏通氣機、調節臟腑功能的目的,其中足三里可促進胃排空,改變胃腸道激素,提高胃腸功能,有助于減輕患者癥狀,提高生活質量[20]。
綜上所述,FD 患者實施中醫五音療法聯合穴位貼敷干預能夠改善其臨床癥狀,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提高其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