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富平 姚敏娟
摘要:民族傳統節日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傳統節日圖形與手機App界面的設計密不可分,已經成為手機界面設計的重要元素。傳統節日圖形的設計應更好地與人們的需求結合在一起,煥發新活力。
關鍵詞:傳統節日 圖形 界面設計 創新
中國傳統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悠久,每一個節日都有一些特定的圖形符號來呈現。因此,傳統節日圖形在我國文明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傳統文化元素應當與現代設計理念和現代設計方法相結合,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網風靡世界的今天,應與人們每日必用的手機App的界面設計結合起來,讓中國傳統節日圖形煥發新的活力。
一、中國傳統節日圖形的文化價值
傳統節日圖形是我國人民長期以來在生產和生活中不斷積累和凝練而成的,是勤勞智慧的結晶。耳熟能詳的一些圖形如人物類:財神、門神、嫦娥等;動物類:龍、鳳、麒麟、鶴等;植物類:梅、蘭、竹、菊、牡丹、荷花等;符號類:福字、萬字、壽字、祿字等;這些傳統的圖形都表達了人們企盼幸福、長壽、喜慶、吉祥的美好愿望。
在現代設計中,要提煉出傳統節日圖形的精華,與當下人們的審美傾向進行結合,如春節的“福”字。從古至今,“福”字就有很多的樣式,但不管怎么變,寓意不變,祝福不變。每到春節,各種移動App都會將“福”作為必備的元素進行再設計、再開發;如支付寶集“福”、送“福”的營銷活動,很好地將傳統與現代進行了結合,拓展了傳統節日圖形的外延。
二、傳統節日圖形在手機App界面中的設計呈現
手機App界面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信息傳遞,其本身也是一種文化符號,這在一定程度上與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的性質不謀而合。
(一)App內容。目前市面上有不少利用傳統節日為主題來運營的App。如依托七夕節開展婚介、元宵節開展團圓尋親等。此類App的設計在界面、圖標等視覺元素的設計上,都大量運用了傳統圖形。
(二)節日定向。每一個傳統節日的寓意不同,在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來臨之際,商家各類App都會融合節日的元素,結合節日定向,開展商業活動。而傳統圖案的視覺應用則尤為凸顯,如春節的燈籠、對聯;端午節的龍舟和粽子;中秋的月亮和月餅等。全球華人看到這些圖形都會有直接的對應聯想,能起到很好的商業推廣作用。
(三)審美傾向。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審美傾向,不同的App針對的群體也應有所不同。如針對兒童群體,傳統圖案中的福娃、兔爺等具有很好的吸引力;針對農村群體,傳統的符號中的福字、團圓、長壽等圖形都是他們喜愛的;針對白領商務群體,傳統圖形元素需要與時尚結合起來,七夕要與浪漫的元素結合,春節也要有國際范等,這些都是傳統圖案在不同審美上的體現。
(四)國際化。隨著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文化自信的不斷提高,傳統圖案的國際化趨勢將越來越深入,也必將成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個代言。如舞獅、燈籠、鞭炮、十二生肖等圖形,在相關跨國企業的App設計中都將是特定時間節點的必要元素。
三、傳統節日圖形在手機App界面設計中的趨勢
簡單易懂、直觀友好、個性分類、交互智能等是未來用戶對手機界面設計的評判標準。傳統節日元素在手機App界面設計中的應用也將結合大的設計潮流,總體趨勢如下。
(一)扁平化設計。扁平化設計無疑是目前各類互聯網界面設計中最流行的一種方式。傳統節日的圖形也大量地呈現出這種簡約、平面化的處理。如對“龍”這一形象的處理上,將龍的細節大量簡化,色彩則更多的使用流行色,造型上更趨于可愛型,讓傳統節日圖形呈現出新的韻味,煥發出新的活力。
(二)故事性設計。每一個節日都有一個故事,每一個傳統節日圖形的背后也同樣有一個故事,把故事呈現出來,與App的主題、分頁、風格等結合在一起,是一種新的設計思路。比如七夕節的牛郎與織女,在設計時就更多地考慮到故事的結構,主頁和二級頁面之間是有承接關系的,讓用戶仿佛在觀看一個故事,體驗感將大大增強。
(三)互動式設計。每一個傳統節日圖形都是一個故事的代言,所以圖形的設計與圖標的設計能很好地結合,比如牛郎可以代表男性,織女為女性。同時,傳統圖形還可以與攝影、攝像、圖片處理類的App進行很好的再設計,這些在目前都有大量的應用。
隨著國家對文化事業的不斷重視,傳統文化必然會有新的輝煌,傳統節日的元素也必將與我們的生活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在設計領域,應更多地創新、發展傳統節日元素,讓其煥發出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史燕.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在手機App界面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青島:青島理工大學,2019.
[2]劉曼麗.圖形符號在傳統節日消費品的視覺傳達設計研究[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8(08).
[3]金一丹.中國傳統節日符號化再設計研究[D].廊坊:河北工業大學,2016.
(作者簡介:鄭富平,男,碩士研究生,江西信息應用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藝術設計及數字媒體技術;姚敏娟,女,碩士研究生,江西信息應用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藝術設計及數字媒體技術)(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