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瑪莎
【摘要】初中是形成三觀的黃金時期,在初中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公民責任意識,摒棄利己主義傾向,增強集體主義精神,同時還可以在活動中提升綜合修養,為終身發展奠基。因此,我們開展了《基于志愿服務的文明體驗課堂模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關鍵詞】志愿服務? ?文明體驗? ?模式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目前,在我國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國家也大力發展精神文明建設,包括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志愿服務活動可以增強社會責任意識,提升公民對國家與社會的認同感。人們在“利他”的同時還可以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因此志愿服務活動在全社會如火如荼得開展起來。
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三觀形成的的黃金時期,他們是祖國的未來,關系到我們社會今后的發展。這一階段我們要積極得引導初中生主動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在志愿活動中培養他們社會服務意識,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基于以上原因我校積極推進基于志愿服務的文明體驗課堂模式的課題研究,以此探索有青少年特色的志愿服務發展之路。
二、課題內涵
1.課題涵義
志愿服務是指在不求回報的情況下,為改善社會,促進社會進步而自愿付出個人的時間及精力所作出的服務工作。① 本研究所述的文明體驗課堂模式主要是以志愿服務為載體的,以義工感知—創設氛圍—義工體驗—義工踐行為基本模式的文明體驗課堂。
2.研究目標:
(1)了解影響初中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因素,指導家長或學校強化“趨利”因素,營造濃厚的志愿文化氛圍,大力弘揚志愿服務精神。
(2)提出有助于初中生志愿服務活動開展的策略和途徑,構建以志愿服務為載體的文明體驗課堂模式,讓學生從志愿服務活動中樹立正確的三觀。
3.研究內容:
(1)影響初中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因素
(2)構建以志愿服務為載體的文明體驗課堂模式
4.研究方法
(1)文獻法:通過閱讀、搜集、分析、整理現存的文獻資料,了解國內外關于影響初中生主動堅持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原因。
(2)訪談法:與來自沙滘初級中學隨機抽取的學生30人進行訪談,抽取時考慮被試的性別均衡和個人背景的差異。了解學生對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反饋;并與個別家長進行訪談,以此了解他們對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所持的看法等情況。
(3)經驗總結法: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最終提出有助于初中生志愿服務活動開展的策略和途徑,構建一套基于志愿服務的文明體驗課堂模式并進行推廣。
三、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前期準備階段:(2017年9月——2017年10月)
確定課題研究方案,系統學習相關教科研理論,搜集相關資料,展開理論研討,完成前期準備工作。
第二階段:正式實施階段:(2017年10月——2020年3月)
根據實驗方案,開展實驗研究。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研究結果進行總結分析,撰寫課題研究報告。進行各類數據、資料的搜集、整理。
第三階段:結題總結階段:(2020年5月——2020年6月)
總結研究經驗,評估研究成果,請專家鑒定成果,進行成果匯總,完善課題研究項目等并分享積極推廣,為同類學校學生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提出比較專業的意見或建議。
四、研究的成效
1.研究成果
形成以志愿服務為載體的,以義工感知——創設氛圍——義工體驗——義工踐行為基本模式的文明體驗課堂。文明感知——學生通過義工學堂的學習,了解志愿服務的意義,感悟雷鋒等優秀人物身上的志愿精神。同時積極開展教師黨員以及家長的義工活動,讓學生通過身邊人身邊事最直觀的了解什么是志愿者,志愿者需要具備哪些素質。創設氛圍——通過開展校園義teens,愛在樂醫、雨潤社區的系列志愿服務活動,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另外,利用星級志愿者的的評比活動選樹一批優秀志愿者,通過頒獎典禮以及學校宣傳欄、廣播站、微信公眾號等大力宣傳他們的優秀事跡,創設濃厚的志愿氛圍。同時也通過充分發揮教師與家長的表率作用,讓他們通過自身行為,無聲的影響學生。義工體驗——引導學生通過感官、思維、行動、情感等對參與的志愿服務活動做出反應,例如在愛心助學活動中,學生在對弱勢群體的幫助過程中,直觀感受他們的生活不易,從而激發學生愛心和同情心,以此提升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不僅如此,在活動結束后,通過分享會、感恩日記的撰寫等形式將活動過程中的思考表達出來,進一步體驗自我的成長,感悟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樂。義工踐行——通過系列活動的開展,讓學生的情感體驗、積極情緒不斷以螺旋狀態上升,最終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并將其內生外化,增強其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主觀意愿,同時用自身行為影響其他人,讓更多人加入到志愿服務當中,這是基于志愿服務的文明體驗課堂模式研究的最終目的。
2.研究效果
本課題研究實施后,我校建立了完善的志愿服務體系和管理機制,注冊志愿者人數急劇增加,在學校形成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濃厚志愿服務氛圍。從學生角度來看,本研究讓學生了解什么是志愿服務,體會到幫助他人的樂趣和奉獻的快樂,同時也體會到對社會的責任,讓他們更加有社會責任感。不僅如此,學生在幫助他人的同時自身也得到了鍛煉,組織能力、溝通能力等綜合素質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五、結語
基于志愿服務的文明體驗課堂模式是我們經過不斷探究構建出來的新模式。我們還將在今后的實踐中繼續探究,進一步完善,為志愿之花在每個孩子的心田永不凋謝做出不懈的努力。
【注釋】
① 引自百度百科志愿服務概念
【參考文獻】
[1] 嚴婕.綜合素質評價背景下中學生志愿服務工作探究.現代教學,2015
[2] 崔亞嵐,張成,姚浩哲,肖鸚.探討開展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意義.創新教育,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