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桂蓮
【摘要】語文作為我國母語教學的學科之一,可以說是從幼兒入學之始,到老年將死之時都不可或缺的一門重要學科。由于高中階段的學子任務重、壓力大,他們很難能夠做到在閱讀過程中的思辨。而中學生也正在處于思想建立的關鍵時期,因此必然要廣泛開展閱讀教學來豐富學生們的思想認知。大多數學生讀書過程中只是為了應付學業任務而草草了事,思維很難得到深度和廣度的擴展,這就要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加強對學生養成思辨能力的重視,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關鍵詞】高中語文? ?閱讀教學? ?思辨能力? ?教學探討
前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可見我國自古以來就懂得反思學習的道理,所以閱讀也是一樣, 更是需要思考辨析能力的運用。學生處于的階段主要是學習課本理論知識,在閱讀脫離實踐中,通過辨識,才會區別物與物之間的差異。經過辯證,才能分清事與事之間的聯系。只有讓學生自己掌握了這種能力,在以后的學業生涯上才能夠更好的發展。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改進傳統的閱讀教學策略,從而培養學生多方面辯證看待問題、透過材料看清立意的能力。
一、當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
(一)模式化的閱讀教學形式固著了學生的思維拓展
語文學科起始較早,可以說學生是從三歲開始就開始接觸語文學習。最早開始閱讀古詩、課文,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一般都會更加注重文章的內容、情結和所抒發的情感,而忽略了對文章的深入研究和感性認知。學生是發展中的人,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而目前在大多數情況下,模式化的閱讀教學只給了學生答題模板以及死記硬背。這種模式教學顯然只注重了學生的學,而忽略了學生的思。學生的思維在不斷前進,卻被模式化固著了進步。
(二)教師的自身學識與水平參差不齊而不能更好地掌握課堂
語文與其他學科不同,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應該是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數理化、政史地、音體美等各方面學科都有所涉獵的學者。語文課堂的教學通常知識跳躍性較大,是一個動態過程,這就要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具備優越的教學藝術水平和駕馭能力。我國目前在教育方面的投資在逐年增長,但由于多方面的客觀因素,比如地理、人口等,導致不同地區經濟發展差距較大,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尤其是東西部差距,西部教資力量較為薄弱。
(三)學生的哲學素養水平較低不好接受教學
我國地大物博,經濟發展迅速,但同時也是一個人口大國,因此我國處于發展中國家地位,教育相對于發達國家來說并不是太優越。不過我國也是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就目前來看,城市地區的學生一般對課堂教學的接受能力比較強,而農村地區的學生對有些哲學方面的理解不好接受。閱讀要求學生對文章徹底理解,又能舉一反三,對文章建立起批判性思維。相對于城市學生來說,農村學生教學只顧學業壓力而忽略了自身哲學素養的培養。
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思辨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
(一)啟發學生在閱讀時從理解分析向綜合分析變化,深刻體會文章內涵
應試教育嚴重阻礙了學生的自我發展,他們認為自己不需要去體會文章,只需要理解文字意思、會做題就可以。這種認知顯然是錯誤的,教師要糾正學生的這種錯誤認知。一篇文章存在即有它的存在意義,有一定的啟發性或教導性。
例如在進行高中小說閱讀《狼圖騰》節選教學中,教師不要開始就讓學生看題目,應該首先發問“如果你們在大山里遇見了狼,你該怎么辦?”。讓學生帶著這樣的問題去閱讀,去身臨其境,去感受作者的心境。這樣去閱讀,除去了學生的思維定勢,而文章內容能更好的留在學生的大腦里。
(二)引導學生敢于質疑、敢于批判
學生的每個年齡階段都有不同的特征,但是階段的共性就是認同教師以及教材的權威性。尤其是答案教材的權威性,學生在做完試題后,迫不及待的就翻閱答案。那種感覺就像如魚得水,百分之百的認定答案的正確性;還有在課堂上,在閱讀時遇到不認識的生僻字,老師說讀什么就讀什么。然而萬事沒有絕對性,答案可能會錯,老師可能會失誤。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盡量不要照念答案,或者故意給出錯誤的答案,引導學生質疑,鼓勵學生敢于批判。
例如灌輸學生對老師不正確的發音要勇于舉手發言,同時教師也要仁愛,發展性的看待每一個學生。培養學生對文章中不合理的情節要有自己的辨識度,逐步來建立起學生自己的思想辨析能力框架。
(三)激發學生的閱讀自主性,主動學習思辨能力
古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閱讀到了一定境界,讀者便能掌握閱讀的“義”。而主動讀與要求讀又是兩種形式,小學生可以老師布置閱讀作業培養閱讀能力,到了中學,教師要要求學生自己找書閱讀。這種這種策略對教師要求較高,能不能讓學生主動閱讀是一個關鍵問題。所以教師可以多開展各種閱讀活動,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去參加。
例如當學生問“我”為什么要去閱讀時,教師要具有一定的說服性,要給與學生充分的理由與動力。但激發閱讀學生自主能力并不是讓學生只追求有趣的書籍,更要注重閱讀帶來的心靈上的洗滌和啟發,讓學生在主動閱讀中提升自身的思考辨析能力。
結束語
文化在發展,人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對于傳統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我們應當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在閱讀中掌握了思辨能力,才能夠學會用正確的批判性思維,辯證的對待世界。并且對高中生其他的學科以及以后的社會生活都會有很大的幫助。其實學生的思辨能力不僅僅要在閱讀教學中培養,閱讀教學是語文學習的基礎,也是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在政治、科學甚至生活中同樣可以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所以對新一代思辨能力的培養應當受到全社會的重視。
【參考文獻】
[1]邵然.高中生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江蘇教育,2020(67):34-36.
[2]陳淑敏.整本書閱讀打造高中語文閱讀新篇章[J]教師教育,2020(18):126-128.
[3]鄭飛雨.提升高中生語文閱讀素養的策略[J]教育,2020(28):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