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翠儀



【摘要】課堂教學中生生、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能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促進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本文以“指數函數圖象與性質”的教學為例,闡述在課堂上通過精心設計研學問題,引導學生合作交流,理解數學知識本質,是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研學問題? ?互動交流? ?數學素養
白益民教授認為:課堂教學中師生的實質性互動行為是有效教學成效的基礎。在研學后教的理論指導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相交流明顯增多,但是,如何實現有效的互動,仍是教師關注的問題。本文以“指數函數圖象與性質”這一節課為例,談談在高中數學課堂上師生如何實現有效互動,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
1.教材解讀
“指數函數圖象與性質”是2019年人教A版必修一教材第四章第二節指數函數的第二課時,學生在初中學習過一次函數與二次函數,在這節內容之前,通過圖象直觀研究函數性質,也學習了“冪函數”,初步理解了研究一類函數的過程與方法。
本節引導學生類比學習冪函數的過程,去研究歸納指數函數圖象與性質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問題的設計,語言的引導,小組的合作,從而達成有效的互動。
2.課堂教學策略
2.1 問題引導,啟發思路
研學問題1:根據你學過的函數(一次函數,二次函數,冪函數),你認為研究一個函數的圖象與性質的一般思路是什么?
師生在共同回答中補充完善下面的研究流程: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引導類比思考,形成基本的函數研究思路。
2.2 小組合作,尋找性質
教師給每一個學習小組一張表格紙,讓學生們根據剛才的回憶與分析,互相討論選擇畫那些特殊的指數函數的圖像。
設計意圖:從圖象直觀感知圖形變化規律,是數形結合數學思想的體現。讓學生自己經歷選函數作圖象的過程,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感性認識。學生的討論選擇,也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理解是否全面。
學生作完圖形后,引導學生思考回答下面的問題。
研學問題2:通過圖形,我們應該研究指數函數哪些性質?這些性質是否具有一般性?指數函數的圖象有沒有特殊之處?需要分類討論嗎?
設計意圖:啟發學生從函數的一般性質:定義域,值域,單調性,奇偶性等方向進行研究,并考慮特殊情況。
2.3 展示交流,共同歸納
以下是兩個小組展示的圖片。
小組成員選擇的特殊函數不一樣,得出的結論就有差異。
教師通過幾何畫板的演示,給出以下函數的圖象,引導學生歸納性質。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學生能夠找到自己研究知識的不足之處,從而意識到從特例到一般的研究過程,要多思考各種不同的情況,使研究更全面。這種方式的互動有利于學生對指數函數知識理解得更透徹。
研學問題3:你還能從這幾個不同底數的函數圖象中找出什么規律?
通過幾何畫板的演示,引導學生比較底數大小與圖象位置的關系;比較底數互為倒數的兩個指數函數的圖象的特征,從而更全面的認識圖形。
研學問題4:不進行描點,你能在你所畫的圖形中把函數y=ex與y=(? ? )x的圖象畫出來嗎?
設計意圖:先從圖象出發,讓學生尋找底數不同的指數函數的圖形位置規律,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再從理性認識到感性認識,尋找其它指數函數的圖象,發展學生的直觀想象能力。
2.4 知識應用,生生互教
師生根據圖象直觀歸納出指數函數的性質后,初步進行知識的應用。
1.比較下列各組數的大小
(1)1.52.5,1.53.2;? ? ? ? ? ? ? ? ?(2)0.6-1.2,0.6-1.5
(3)(? ? ?)1.8,(? ? ?)0.8? ? ?(4)1.70.2,0.92.1.
2.函數y=ax-2+1(a>0且a≠1)的圖象必經過點()
A.(0,1)? ? ? B.(1,1)? ? C.(2,0)? ? ?D.(2,2)
3.已知1>n>m>0,則指數函數①y=mx,②y=nx的圖象為()
學生個體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成員互相講解,最后,教師歸納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三種不同類型的問題,檢驗學生是否理解知識,能否用函數的思想去解決數值大小比較的問題,能否借助圖象幫助理解,滲透數形結合思想。
2.5 課堂小結,突出思維
研學問題5: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用到了哪些數學思想方法?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在課堂上學會了哪些知識方法,學會總結與反思。
3. 教學反思
3.1 精心設計研學問題,促進生生、師生互動
課堂教學中,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需要問題引領,師生思維的碰撞只有在問題解決時才會出現。故此,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在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中設計問題。研學問題的設計要有一定的思維度,有一定的開放性,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能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思考的空間;還要體現數學知識的本質,體現數學研究的本質。
本節課精心設計了五個研學問題,從類比學過的函數的研究方法出發,逐步引導學生通過選擇特殊函數,畫出圖象,歸納圖象特點,得出一般結論。根據研學問題,學生有目的的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從而實現生生,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
3.2 注重知識形成的發現,提升數學素養
數學家弗賴登塔爾認為: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的工作。
本節課注重學生知識的“再創造”的過程,圍繞著如何尋找指數函數的圖象與性質展開研究,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展示歸納等發現指數函數的圖象分類與特點規律等,讓學生有效經歷研究指數函數圖象與性質的完整過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重視學生互動交流的設計,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發現成果,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自己思考問題的不足之處,重視學生數形結合思想的形成,從而提升學生數學抽象,直觀想象等素養。
總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注重數學知識的本質,精心設計研學問題,促進生生,師生的有效交流,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知識,發展數學思維能力,實現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白益民 高成效教師行為特征研究[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0(4)
[2] (荷蘭)弗賴登塔爾著;陳昌平 唐瑞芬等編譯 作為教育任務的數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