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
十堰市張灣區是東風公司老工業基地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承載了十堰城區60%的工業污水排放、70%的生活污水排放和100%的生活垃圾處理任務,有10個環庫水源重點村(社區)。近年來,張灣區堅持以黨建引領綠色發展,在點上抓基層組織規范建設,在線上抓工農領域聯動治理,在片上抓城鄉發展理念融合,努力守護好張灣區的綠水青山,確保一庫清水永續北送。
夯在點上,一個組織一面旗
有序開展紅色理論宣講。區委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納入干部教育培訓內容,邀請省生態環境廳鄂北專員馮安龍為區委中心組成員講授專題輔導課,并在西溝鄉、花果犟河段建成了生態文明建設實踐教學基地。6月以來,有序組織全區7600余名黨員通過支部主題黨日集中研學“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有關內容。扎實開展紅色隊伍建設。給村(社區)全覆蓋配備生態環保方面的基層骨干107人,其中10個重點村(社區)聚焦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跟蹤培養30名環保領域后備干部。結合志愿服務及黨員下沉報到活動,培養了一批生態文明宣講員,組建了一批黨員志愿護河隊。今年,有8人被評為全省“河湖長制示范人物”。
聯在線上,一個領域一盤棋
在工業領域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區委把發展經濟與保護生態相結合,以智能裝備、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依托工業新區建設千億級高新技術園區,推動工業轉型升級。通過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先后在凸凹公司等企業建立11家院士專家工作站,與東風公司老科協專家合作建立3家企業工作站,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在涉農領域全面加強水污染防治。組織區直執法部門和鄉鎮街道黨員干部聯合執法,深入排查整治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如黃龍鎮黨委聯合堰石村黨支部組織成立30人黨員突擊隊,風餐露宿集中奮戰一個月,取締黃龍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內養殖網箱2945個,并整村完成村民搬遷,徹底關閉黃龍碼頭,使飲用水源保護區成為無人區。
融在帶上,一個片區一張圖
在城區優化發展空間布局。以十堰工業新區為主陣地,推動工業向園區集中,引導分散在城區溝岔的200多家地方企業和13家東風板塊企業全部“退城入園”。同時利用搬遷企業騰退空間,大力發展“互聯網+”、電子商務、總部經濟等新業態。通過出臺扶持政策,設立產業引導基金,建成了一批新型互聯網服務業平臺和新經濟園區。在農村加強生態空間管控。立足城郊生態資源優勢,以黨建引領全域發展鄉村旅游。如以黃金水道、十里畫廊為右翼,沿方灘堵河畫廊建成了與生態觀光游緊密結合的黨建文化帶,以黃龍濕地公園和大西溝自然保護區為重點,建成了西溝零夕黨群驛站、柏林農耕民俗文化館等紅色打卡地等。
嚴在質上,一套體系一個標準
以上率下抓推動。嚴格執行禁燃區、畜禽禁養區等相關制度,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區黨政一把手親自掛帥,區委常委帶頭擔任13條主要河流河長,各鄉鎮(街道)和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分別擔任轄區支流河長,54個區直單位黨組織主動結對107個基層黨組織,在全區形成統籌聯動抓環保的大格局。明確責任嚴考核。將生態環保工作納入鄉鎮街道和區直單位黨政領導班子年度綜合目標考核,實行一票否決。對水環境質量、大氣污染防治等重點工作排名靠后的鄉鎮街道進行約談通報,確保把環保工作落到實處。目前全區已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3個,省級生態鄉鎮(街道)3個,特色產業示范村20個,美麗鄉村示范村10個。
(作者系十堰市張灣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