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強 楊玲
摘 要:在醫學高校的專業課程體系中融入“課程思政”的教學理念,有助于加快院校實現立德育人的目標。本文簡單闡述了“課程思政”的內容以及“課程思政”對于開展護理專業課程的重要性,并從創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優化“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對人文素質的培養以及專業課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等角度,論述了“課堂思政” 視閾下對護理專業課程教學的改革。
關鍵詞:課程思政;護理專業;教學課程;改革
高校對“課程思政”的落實,促進了護理專業課程教學的改革,強化了對學生思想政治理論的培養。將思想道德素質教學融入到專業課程的教育體系當中,有助于為學生指引了明確的的發展方向,并加強了護理專業學生的整體素養,為課程體系以及教學質量提供了保障。
一、簡述“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是將思想政治基礎作為課程的依托,把“立德樹人”當做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的主要發展目標,并采用全程教學、全員參與的育人模式,促進了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的有機結合。在開展護理專業課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挖掘出護理課程當中的政治思想內涵,并且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為學生提供護理方面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還需要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道德素養。在醫療事業不斷發展的前提下,社會生活對護理專業的人才以及教學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保障“課程思政”的教學模式能夠符合現階段素質教育的需求,就加強對學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服務理念,為和諧的醫患關系提供保障。
二、“課程思政”利于護理專業課程的開展
護理課程是醫學院校的主要課程之一,為培養醫療事業綜合性的技術人才提供了基礎保障。在“課程思政”的發展趨勢下,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人文素質培養課程以及專業理論技術課程等三項基礎理論知識課程進行有機結合,并且需要保障這三項課程能夠同步開展,共同為醫學院校和醫療事業培育綜合性的專業人才。在護理教學過程中開展“課程思政”工作,能夠幫助學生明確自身的價值觀念,并解決其在校和實習階段的矛盾,緩解學生對護理專業的排斥心理。“課程思政”能夠從課堂的教學目標出發,在傳輸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為學生引領正確的價值觀念,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
三、“課堂思政” 視閾下對護理專業課程教學的改革
(一)創新模式,豐富內容
在傳統的護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并不注重對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方面的培養,而是更多的將培養護理方面的專業技能以及理論知識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然而,由于學生在學習護理知識的過程中,不能夠將基礎理論知識與思想政治內容有機結合,導致部分學生存在思政盲點,影響了整體的學習效率以及教學質量。因此,在護理專業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還需要創新現有的護理專業教學模式,將專業知識與思政內容相互銜接,豐富護理課堂的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學習能動性的引導培養,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通過思政理念與教學體系的融合過程,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以及日常行為習慣進行提升。
(二)優化“課程思政”教學體系
為了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效果,因此,在護理專業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課堂教學體系以及科學的教學設計方案,并對傳統的“說教”模式進行更新,不再一味的對學生實行單向的知識傳輸。不僅如此,還需要對現有的教學設計進行優化,將思想政治教學理念深入到護理課程的教學內容當中,構建出培養綜合型護理專業人才的教學方案,并根據醫學院校以及專業學生的具體情況,將思想政治素質培養教學內容融入到專業護理課程當中,對學生進行基本的政治教育以及道德素質的培養,切實提升學生的思政素質。除此之外,院校還可以為護理專業畢業生開展關于護理崗位的職責、職業操守以及職業精神方面的講座,幫助學生明確就業目標,樹立正確的擇業方向。
(三)人文素質的培養
在對“課程思政”視閾下的護理專業課程教學進行改革時,可以融入人文培養的相關內容,幫助學生明確自身的情感價值,并加深責任感與使命感,促進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的有效銜接。例如:在解剖課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遺體捐贈”的流程來引導學生感受生命的價值,并帶領學生重新審視護理專業的課程教學體系內容,使其對自身所承載的責任具有清晰地認識,促進學生能夠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展現自我價值。教師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把自身當做課堂的引導者,因此,在思政教育的過程中,需要明確教育教學目標以及“課程思政”的內涵,保障思政教學內容的高效利用;同時教師還需要以身作則,積極的參與學校組織的教學培訓活動,注重自我能力素質以及行為習慣的提升,為學生樹立良積極向上的典范,并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四)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
在開展護理專業課程的同時,需要將教學內容與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并在課堂中融入社會文明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盛況。在課程中安排的教學內容需要對學生的價值觀念具有積極影響,加深學生的服務理念,使學生能夠將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相互連接,實現共同促進。除此之外,護理課程的教育教學活動安排需要對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培養具有促進作用,并協助其樹立正確的發展目標和道德觀念,再對護理方面專家學者的歷程進行分析,培養學生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結語:在“課堂思政” 視閾下對護理專業課程教學進行改革,滿足了社會生活對專業型護理人才的需求。通過對護理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并融入“課程思政”教育理念,提高了學生的職業素養,加深了其對于理論知識以及專業技能的掌握。優化的教學體系,創新了護理專業新型的發展格局,并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的就業發展提供了保障。
參考文獻:
[1]陳艷秋."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基礎護理學》教學探索[J].中國保健營養,2020,(16):28.
[2]陳玉芳,王艾青,張艷林,等.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護理學導論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20,(19).
作者簡介:
楊玲(1982—),女,漢族,湖南外國語職業學院講師,學士學位,研究方向:護理教育、護理心理、護理管理;
唐強(1981—),男,漢族,湖南外國語職業學院講師,學士學位,研究方向:護理教育、護理心理、護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