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脫貧攻堅戰的進一步推進,旅游脫貧無疑是一股關鍵力量。人們的消費方式也越來越傾向于精神的消費,所以到傳統村落去體驗鄉土民情成為了一種趨勢。而指示設施在整個環境空間內作為連接游覽者與村落之間的橋梁,是傳遞當地文化的重要設施。本文在簡述互動指示系統是基礎上,從版式、載體、互動方式三方面對互動指示系統進行設計要素的規范,最后將互動指示系統應用在了傳統村落中。
關鍵詞:互動;指示系統;傳統村落;應用
一、互動指示系統的概述
(一)概念
互動指示系統是除了能夠滿足指引地域空間功能之外,還能實現人與物之間的有效交流,以互動的方式滿足游覽者對傳統村落文化活動的求知功能。前者主要是用簡潔的視覺圖形語言傳達正確的道路信息,后者是以人的行為為切入點,介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之間的交流,使人與有“意識”的指示系統共同完成的一種互動方式。
(二)傳統村落內互動指示系統現狀
根據調查研究發現,國內傳統村落內的指示系統無論是從形態還是內容上來說,普遍缺乏與當地文化的深度融合,此外還缺乏趣味性和創新性。形態呈現方式上,多為單柱型、雙柱型、壁掛型和地面突起型,他們都借助了不同的呈現載體,但本質上來說,采用的載體與城市常用的呈現方式沒什么明顯區別,單柱型指示牌通常情況下用于道路空間不足的區域,多用來提醒游覽者即將到達游覽目的地的距離時使用;雙柱型指示牌體積較大,呈載的相關文字介紹性內容較多,常用于某個具有代表性信息的文化活動場所;壁掛型只是系統多以名稱標注功能的方式出現,用于對當地區域或建筑物或文化場所的命名,這類指示牌的體積小,內容簡潔。但是傳統村落指示牌的形式不應局限于此,而傳統村落的獨特文化的呈現方式要有趣味性、互動性。
(三)互動指示系統在傳統村落運用的必要性
從目前傳統村落的指示系統發展現狀來看,國內傳統村落的指示設施普遍只能滿足初步的道路指引的功能,不能讓游覽者深度感受當地的傳統文化。通常來講,傳統村落的道路情況比較崎嶇且狹窄,傳統建筑也比較聚集,往來的游客在這樣的環境下會自然地放慢游覽的腳步,相對來說也就能有更充足的時間去感受當地的文化。由于游覽者不熟悉當地的交通路線,傳統村落內現有的交通網絡就會給游覽者帶來較大的迷惑性,在陌生、狹小而擁擠的空間內他們會更多的依賴于當地指示系統來尋路,在這樣的情境下,傳統村落內的指示系統也就擔負起舉足輕重的作用。對傳統村落的整體發展情況來看,指示系統是與當地建筑共同存在的,也是傳遞村落文化的重要載體,而這時就需要依靠有效的互動方式來增加指示系統的趣味化服務,同時也能為傳統村落增添一些與現代化結合的設備,讓大都市來的游覽者不會感覺到生疏感和距離感。
二、互動指示系統的設計要素
(一)互動指示系統的版式
互動指示系統的版式信息跟常規的指示系統的版式中包括的信息基本一致,包括文字、圖形和色彩,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文字參照指示系統設計的國際標準和技術規則來執行;在色彩的選用上結合村落內的文化元素和整體環境的協調感,顏色不能過多,控制在三種以內為佳;此外還要參考色彩給人是視覺感受,給游覽者以最佳的視覺感受。
1.互動指示系統的載體
載體是指示系統的根本,體現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載體的形式,包含著指示系統的造型和表現形式。目前在指示系統的市場中其形態是多種多樣的,經過市場調研分析,確定了三種適合傳統村落的形態表達方式。單柱體。在傳統村落中最常見,這種形式是與傳統村落的交通路線和路況相適應的,可以在狹小的空間內使用。雙柱體。此種方式的指示牌的版面可用面積較大,同時也能夠承載更多的信息和內容,同理如果進行人與物之間互動的話,兩者的接觸面積也是比較大的,是適合用來滿足人與物進行互動的一種載體方式。藝術形。此種形態的可塑性極強,可與周圍環境進行結合,最能夠融入到整體環境中的一種方式。二是載體的表達語言即材質。材質的選擇出于對傳統村落的保護和再生發展的角度考慮,優先選擇環保生態的新型材料,同時要體現出與現存建筑形成融合的狀態,首先從傳統村落中現有的和當地居民賦予其文化屬性的環保型材質入手,比如竹材、石材等天然生存的材質,還可以結合現代化的新型材料如亞克力透明材質,從材質的選擇和使用上使傳統村落的指示設施更具和諧感。
2.互動指示系統的安置方式
從傳統村落內古建筑需要被保護的角度考慮,在安置方式上,由于掛墻壁式安置方法對傳統民居的損害程度較大,同時也不能有效的保護傳統建筑,所以在互動指示系統的安置方式上,皆采用地面安放的方式。
3.互動指示系統的互動方式
傳統村落互動指示系統的互動方式為:在傳統村落內的景點,或者是位于重要交通節點位置的場所,游覽者就會在無意識之中刻意停留,甚至是在這樣空曠的場所內,一方面游覽者會了解該區域整體交通概況,另一方面是詳細了解該位置的相關文化概況;所以,在這些位置的互動指示系統自身設計上要結合互動的方式。具體互動方式為:傳統村落都會有自己的文化活動,將當地的文化活動中的人物形象進行提煉,并形成動態的播放形式,使游覽者以故事中的人物角色的形象參與到整個互動過程中,最后,會將整個活動過程記錄下來,游覽者可根據需要選擇剛才互動過程中自己滿意的任意一張畫面,通過掃描二維碼可獲得。
三、互動指示系統的應用
根據傳統村落的傳統建筑布局和村落道路交通情況,互動指示系統的安置需要重新根據村落情況進行路線規劃,并在此基礎上確定互動指示系統的安置位置圖。此后,再結合傳統村落的文化活動與形式來進行具體的互動應用。
(一)傳統村落與路線規劃
由于互動指示系統需要有足夠的空間和附有文化活動場所的位置,所以傳統村落內現有的指示系統設施和設施安放的位置圖需要根據村落的交通路線圖進行合理的安排。
根據傳統村落現有的游覽路線圖,在村落交通主干道開端、主干道與較空曠廣場聚合處、進行村落重要文化活動的場所處,分別安置互動指示系統設施,其中,在主干道的兩個開端處設置村落整體導覽圖、公共服務(村落介紹及風俗文化)設施指示牌,在地形危險或者游客稀少的無人區設置警示牌和提醒牌,這樣可以促使游覽者有效的與指示系統進行互動。通過互動和參與的方式使游覽者能在互動過程中加深對當地文化的理解,還可以深度體驗當地特有的文化節日,最后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選擇某一個互動畫面通過掃描二維碼留下記憶。
(二)地面安置方式設計
結合互動指示系統需要的特定場地和設施自身配置情況,同時,考慮指示設施與游覽者之間的關系來確定設施的安置方式和形態。通常情況下,傳統村落的道路情況高低不一且多階梯,如果在交通轉折點處較寬敞的位置,能滿足互動指示設施的互動條件,在這樣的位置應安置雙柱落地式指示設施,這種形式的設施能承載更多的信息,也便于游覽者與之進行全身范圍的互動,人與物之間的接觸面和互動面也就更廣,利于互動的展開;在道路兩側或者空間較小的位置安置指示系統的,多采用單柱式的安置方式,節省空間的同時還能更直觀的指引道路信息,減輕游覽者閱讀過程中的信息疲勞感。
(三)指示系統的互動統一
指示設施在傳統村落的道路指引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傳統村落互動指示系統的應用過程中,要按照指示系統的統一標準來設計安排版面信息,形成材質、風格、形態與整個村落環境的統一性。與傳統村落環境融合性高的材質有木材、竹材、透明材質(亞克力、玻璃)、水泥等,從材質的天然本性出發來作為指示設施的載體,以達到與傳統村落環境的融合。
互動指示設施在形態設計上,采用雙柱式落地方式;在互動過程中,版式依托于感應互動屏幕,若有傳統的文化節日的體驗活動,通過屏幕會有動畫版的活動形式展現,其中,畫面中的主要參與者就由游覽者來擔任,從而使游覽者和屏幕進行有效的體驗活動,體驗活動完成后,游覽者可根據回放功能選擇自己滿意的畫面可通過掃描二維碼生成照片,當作留念。
四、總結
出于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從互動的角度去設計,游覽者通過親身體驗和參與當地的文化活動,更能加深對當地文化的了解和認知,文化傳播更有效。傳統村落內文化的傳播方式應該更加多樣化,通過結合現代技術手段才能得以有效傳承。
參考文獻:
[1]王春凡. 基于互動設計理念的親子游樂設施設計研究[D].西安工程大學,2019.
[2]李雨一. 袁家村景區導視系統設計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9.
[3]王有任.旅游景區導視系統多元化設計研究[D].蘭州: 西北師范大學,2016.
[4]陳霞.西安文化建筑導視系統設計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學,2014.
[5]李琳.材料在紅色旅游景區導視系統中的情感表達[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4,(03):40-42.
[6]仇琛.文化景區旅游形象導視設計與傳播策略研究—以徐州為例[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4,(05):169-171.
[7]吳端.針對城市主題事件的城市空間導視系統設計研究[D].上海: 同濟大學,2008.
作者簡介:
朱玉婉(1993年3月—)女,河北石家莊人,碩士學位,廣東理工學院專任教師,研究方向產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