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PHANTHONG BOUNTHAVY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吉林長春 130012)
由于老撾經濟發展較為緩慢,老撾政府對教育發展方面的投資,尤其是分配到教育基礎建設上的投資十分有限,從而影響了教育事業的發展。老撾改革開放30幾年以來,在黨與政府的指導下,老撾在擴大教育范圍等方面已經取得很大成就。但與此同時,目前老撾教育事業的發展仍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經濟與社會的需求。所以,一方面,在未來幾年老撾政府還應繼續以教育與文化事業為中心,對教育基礎系統及職業培訓進行改革,從而進一步推動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另一方面,更加注重教育事業的使命感,并對教育事業進行適當的投資。
2015-2016年,老撾政府對于教育事業的投資占政府預算支出的比例一直處于增長態勢,從2005年的11.63%,在2008年增長至12.7%,至2018年繼續增長為18%。2016年老撾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增開學校,無論是在城鎮還是農村,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入學率均得以提升。幼兒園從2005年的969所增加至2016年的1129所,幼兒園的入學率增長了8.2%;小學學校從2005年的8573所,在2016年增加至為8830所,增加了257所,6-7歲的學生入小學率從2005年的84.2%,在2016年增長至89.2%;初中與高中由956所增加了136所,初中入學率為54.8%,而高中入學率為75%;從1996年至今,老撾全國新建立了5所大學,高中畢業的學生進入大學學習的入學率增長了25%。此外,老撾政府在2015-2018年間已經建立153所技能發展中心與職業培訓中心,其中有4所屬于勞動與社會福利管理、57所屬于其他政府部門管理、92所屬于私營部門管理,技能發展中心與職業培訓中心的入學率為43.5%。政府部門應加快和做好人力資源開發工作,加大力度培養職業工匠、技術人員、汽車修理工人員、裁縫師、廚師、電力工程師、管理人員等各個行業的人才,為對國家社會經濟發展能夠產生貢獻的各個部門與各行業提供大量有用之人才。但目前來看,大學入學率與技能發展中心、職業培訓中心的入學率并不高,所以為了實現工業現代化與可持續發展,必須促進并提高大學與高校、高職學院的等較高層次教育的教育水平。若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學生人數與人口的比例從2005年的845人/10萬人,在2016年增長為1140人/10萬人,那么處于各學習層次與培訓階段的勞動力將增長10%。
在2017-2018學年,老撾政府進一步推進了對教育發展戰略的實施,重點提高了城鎮小學與初中義務教育整體水平。具體來說,15-40歲的未成年人與成年人的識字率從78.6%增長至88%,幼兒園入學率從8.2%增長為16%,初中入學率從54.8%增長為68.4%,高中入學率從34.4%增長為40%,技能發展中心與職業培訓中心入學率從43.5%增長為53.5%,而國內大學入學率從25%增長為35%。與此同時,為了以上數據目標的實現以及教育發展方向的轉變,老撾政府在教育事業建設方面投入了2600億基普,占老撾整個經濟社會投資計劃總額的3.5%。
通過以上對不同教育層次的學校數量與入學率進行全面統計和審慎分析可知,老撾教育事業雖然無論從數量方面還是質量方面都有所提升,但是其整體水平仍處于落后狀態,主要體現在教學質量相對較低。老撾政府正在努力展開為更多的老撾人民提供受到教育的機會。受教育者無論是男或是女,無論是在城鎮還是農村,亦或是來自貧困家庭、少數民族以及偏遠地區,都能夠獲得入學的機會。老撾教育部一方面在全國范圍內施行掃除文盲計劃,另一方面進一步打開對外開放的大門,更加積極的促進國際教育合作與交流,創造并利用一切機會邀請國外的教授、專家、教師等來交流教育事業,從而通過借鑒國外教育事業發展的先進經驗,給予老撾在方式手段與發展方向等方面的啟示,最終制定適應老撾實際國情、滿足老撾教育事業現代化發展需要的教育制度。
自從老撾改革開放以來,老撾已經走過了33個春秋。通過33年的不懈努力,各個方面的數據都表明老撾的經濟正快速并穩定發展。尤其是2011-2016年期間,老撾GDP增速始終保持在7.5%左右,人均收入從2006年的621美元增加至2016年的2027美元。隨著目前世界經濟的復雜變幻,國際上對于老撾經濟增速的測算與國內數據存在偏差。根據世界銀行報告,老撾在2017年的經濟增長率為7%,但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顯示,2017年老撾的經濟增長率為6.8%。根據老撾《巴特寮》2017年5月報道,老撾政府制定了明確的經濟目標,力爭在2017年收入不低于GDP的19.6%,GDP增長率不低于7.5%,同時保持外匯率穩定通脹率低于5%,支出不超GDP的25.4%,赤字不超過GDP的5.9%,商品出口增長率不低于15%。老撾經濟總量達到171億美元,在世界排名在第109位,人均收入為2030美元。但是目前老撾居民收入略顯不足,城鎮與農村的個人收入分配差距進一步拉大,老撾全國的基尼指數為0.386。
據預測,2019年和2020年老撾經濟繼續保持增長勢頭,然而僅達6.2%,低于今年4月份所預測的6.5%的水平。根據老撾《老撾經濟日常報》援引亞洲開發銀行的年度報告稱,讓老撾經濟增長出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今年上半年赴老撾的游客人數大幅下降及電力生產和出口量放緩等老撾服務業和工業領域增長速度放緩。報告指出,2019年前4個月,老撾出口貨物增幅同比下降,電力出口僅增長2.3%,遠遠低于去年同期7%的增長水平。工業增長及采礦量也有所下降。與此同時,老撾重要經濟支柱之一的旅游業的發展也較為遲緩,2019年上半年,赴老撾旅游的外國游客僅增長5%,比2018年的同期增長率下降了1.1%。
2018年,老撾政府向社會公布了至2030年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除了維護社會和平穩定發展與民族和諧共處外,老撾政府還將在2030年前實現GDP總量超2015年GDPD的4倍以上。其中2014-2015年老撾的GDP為128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320億元),人均收入達1970美元(約合人民幣12800元)。2030年老撾政府將努力實現人均收入達7351美元(約合人民幣47700元),并在2030年全面消除饑餓。老撾被聯合國認定為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老撾人民革命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明確規劃了三個任務五年計劃:在2020年,老撾必須解決貧困問題并擺脫不發達國家狀態;2025年,爭取使老撾邁進中等收入的發展中國家行列;到2030年,老撾將實現成為中高等收入的發展中國家。
教育水平是決定勞動力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教育水平直接關系到個人收入的分配。受教育程度為小學水平組的勞動力大多數在農業領域工作,具有初中等教育水平組與高中等教育水平的組勞動力更多的在服務領域工作。在每個經濟領域中,對于處于不同教育程度的勞動力接受比例顯示出相同的特點,即接受程度從最高到最低分別是接受小學等組,初中等組和高中等組教育水平的工人。顯然,受教育水平不同的將影響勞動力所從事職業的不同,而人們選擇從事的各個職業也會直接帶來不同的收入。教育政策是唯一的促進個人收入平等的手段,也就是說可以通過付出更高的教育成本來減少收入不平等情況的發生。可以通過一切的機會增加以及加強各級教育的入學人數來促進平等,將有助于改善個人收入分配。高等教育入學率較高的國家將有較低的收入不平等。
通過對之前學者的相關研究的成果進行梳理可以得知,大多數研究者都認為教育水平對收入增加存在促進作用,而且教育水平與個人收入的關系是積極關系。
為了探索老撾教育水平與個人收入分配關系,本文使用計量經濟學方法通過建立簡單回歸模型進行分析,然后采用最小二乘估計系數。本文的構建如下模型:


被解釋變量,個人可支配收入Y:采用以2011年為基年。使用國家統計局研究和匯編的2011年家庭經濟個人收入調查的二級數據。核心解釋變量,教育水平X:采用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1年社會家庭學歷年數調查的二級數據,數據已經進行過平減處理。
本文數據主要來源于老撾統計中心統計局官網,個人可支配收入額與學歷年數(教育水平)。
由于本文的研究題目關于教育水平因素和個人收入分配,因此使用回歸模型分析這兩個因素之間的關系,本研究的結果如下:


注意:*在0.05顯著性水平;**在0.01顯著性水平
通過所構建線性回歸模型的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常量系數的顯著性水平為小于0.01,自變量X系數的顯著性水平為小于0.05,即變量的系數通過了顯著性檢驗,教育水平對個人收入分配有顯著關系;得到線性回歸方程為:Y=9.984+0.186X,表明X教育水平(學歷年數)與Y個人收入具有正相關,即教育水平提升越高,個人收入就越增加。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教育水平每增加1個單位,個人收入增加0.186個單位。此外,回歸模型的調整R為 0.475,模型擬合效果不是很好,但是模型的F-test為38.974,顯著性水平為0.000,小于0.01,說明模型通過了顯著性檢驗,模型成立。
從上面的回歸方程估計結果

該平均的Y=140658.11與平均的X=8.738;

以上的實證分析顯示,當學歷年數每提升1年時,平均收入將會增加2994.23萬基普/年,因此得出結論,即教育水平是影響個人收入的一項積極因素。
本文基于老撾國內的實際情況,以老撾教育水平與個人收入分配為研究對象,使用一系列計量回歸模型,驗證老撾教育水平與個人收入分配之間的關系。回歸結果說明如下:
第一,建立回歸方程對學歷年數和收入之間的關系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教育水平或學年數每增加1個單位,個人可支配收入增加0.186個單位。也就是說,當學年數每提升1年時,平均收入將會增加2994.23萬基普/年。因此研究結果說明,教育水平作為影響個人收入的因素,會對其產生積極的影響。
第二,本文通過回歸模型分析還可以看出R為0.475,雖然R=0.475表明模型擬合效果并不好,但顯示出教育水平因素與個人收入分配之間的關聯性達到47.5%。
第三,在收入分配過程中,考慮到基尼系數,在本文研究中,基尼系數等于0.571這意味著收入分配差距處于中等水平。本科畢業生的群體的收入差距最小,主要是因為這些受過較高層次、較高質量教育的群體大多能夠從事更為復雜和精密的工作,收入標準較為一致。小學、中學、高中畢業的群體的收入差距最大,這是因為大多數小學畢業、初中畢業及高中畢業的群體,更多的從事農業或從事收入和工資標準具有極強不確定性的職業。
總而言之,老撾想要實現教育事業發展的全面轉型,提升人力資源發展因素,擴大就業,基本消除貧困現象,解決個人收入分配差距等問題,不僅僅要將重點放在增加窮人的可支配收入上,首先必須增加勞動力的智慧與能力,“從輸血模型轉變為本身為自己生產血液”,通過教育水平的提高來增加個人收入,隨著勞動力學歷的提升,收入水平自然會得以提升。其次,老撾需繼續進一步發展建設教育基礎設施,尤其建設職業培訓中心、教學樓、實驗室等。再次,應重點強調通過對國民進行初級教育并在此基礎上提高人民受教育水平,掃除文盲。與此同時,老撾政府還應著力于提升教師的經驗、專業、素質與學歷水平,從而為提高老撾整體的教育水平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