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伶勇
摘要:本文圍繞施工企業會計集中核算展開研究,首先闡述了施工企業工程項目財務管理的特點,其次在此基礎上詳細論述了施工企業實施會計集中核算的必要性及面臨的問題,最后從外部環境保障和內部措施完善兩大方面對施工企業實施會計集中核算的可行性進行研究分析。
關鍵詞:施工企業;集中核算;研究
施工企業以承建工程項目為生存和發展之本,項目生命周期受工期限制,少則幾個月,多則十幾年,因此為之服務而成立的項目部為一臨時組織,項目完工,項目部隨之解散。正因臨時性的特點,加之項目變化因素多,突發性較強,人員流動性大,項目部的財務管理水平普遍較弱,財務規范程度較差,財務監管存在難度,施工企業如何加強項目財務管理一直是永恒的管理課題。在施工企業推行會計集中核算,在保持項目資金所有權、使用權及財務自主權不變的情況下,項目現場不設立財務機構,由總部機關財務部門設立會計核算中心,統一進行項目會計核算,辦理資金收支業務,履行會計監督職能,融核算、監督及服務于一體,以此來規范項目財務管理,加強財務監督,控制浪費,防范經營風險,也不失為一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工程項目財務管理的特點
(一)財務機構的臨時性
項目部的臨時性決定了隸屬于其的財務機構的臨時性,財務機構作為項目部的一個職能部門,為工程項目建設服務,隨項目部的成立而組建,存在于項目整個生命周期內,時長取決于工期長短,項目完工,使命結束,其將也隨項目部的解散而解散。施企業頻繁經歷新項目成立,老項目結束,臨時性特點將伴隨其整個生命周期。
(二)財務人員年輕且流動性大
施工企業穩定性差,工作環境較為艱苦,待遇也一般,人才吸引力較弱,導致人員流動性大,員工年齡偏年輕,素有“免費培訓基地”之稱,水電行業表現尤為突出。在此種大環境之下,財務人員也不例外,甚至因其選擇余地大,相比其他專業,流動性更大,年齡更偏年輕。經常出現一年之內財務人員換了好幾波,更加嚴重的是,因財務人員離職暫無可派人選接手,項目部相當長時間處于無財務人員狀態,項目財務工作只能由總部機關財務部代管。
(三)事件突發性強
工程項目現場情況瞬息轉變,突發事件較多,難于事前考慮周到,事事布置到位。突發事件一旦發生,就必須及時調動各類資源進行處置,因事發突然,事前并未想到并提前做出部署,此時做事被迫要突破程序,先行決策,否則將會帶來很大損失,給規范財務工作帶來壓力。
(四)管理層風險意識差
項目管理層“重進度輕管理”思想較為普遍,主要原因為進度形象一目了然,而管理成績不顯而易見,需最終結果出來后才能定性,以致風險意識較差,冒進心強,一心只關心進度能否上去,很少認真考慮風險問題,與財務注重風險管理背道而馳,有時一味著急進度,還會做出一些不理性的決策,違反財務制度規定,留有風險隱患。
(五)財務機構較為弱勢
相比技術、經營、生產等部門,財務部門普遍不受項目領導重視,地位偏弱勢,財務不創造效益只會束縛的觀念根深蒂固。在項目管理層眼中,財務部門只是一個記賬和付款的工具,別無他用,更有甚者只是形式上把財務部門視為項目部的一個部門而實質上將財務部門游離于項目組織機構之外,財務管理似乎只是財務部門內部的事,與項目部無關。
二、實施會計集中核算的必要性
(一)精簡財務人員,有利于解決人員不足問題
實施會計集中核算后,項目會計核算工作全部集中到總部,依據項目復雜程度可以適當安排一人身兼多個項目的會計核算工作,而以前現場設立財務部門的分散核算模式,受會計法的約束,至少需要安排兩名財務人員(會計和出納各一名)。相比之下,實施會計集中核算可以大大減少財務人員需求量,增加財務人員工作飽滿度,既給企業節省了人力成本,又解決了施工企業財務人員嚴重不足的老大難問題。
(二)保持財務隊伍集中和穩定,有利于減輕管理難度
實施會計集中核算后,所有財務人員均集中在總部辦公,相比項目現場工作環境大大改善,也不用擔心東奔西跑,徹底改變了工作流動性的性質,保持了財務人員工作和生活的穩定,進而維持了財務隊伍的穩定,較之前財務人員分散于各個項目,點多面廣,管理難度大大降低。
(三)工作執行標準化并便于相互探討業務,有利于業務素質不斷提升
實施會計集中核算后,會計核算工作執行同一標準、同一方法,同時,集中辦公便于財務人員相互探討業務,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達到共同提供,為會計核算標準化和規范化水平提高創造了有利條件,也為財務人員業務素質不斷提升創造了有利環境。
(四)保持財務獨立性,有利于加強財務監督職能
分散核算模式下,項目財務人員隸屬于項目管理層領導,容易出現因扛不過管理層施壓,違背自己意愿被迫做出一些違反財務制度規定或風險性較高的事情。實施會計集中核算后,完全可以杜絕此類被迫事件發生,財務核算人員人事關系在總部,完全脫離了項目,行政上不受項目管理層領導,能夠充分保持工作獨立性,嚴格執行財務制度,進行風險管控,強化財務監督職能,有利于規范項目財務工作,防范經營風險,同時還可大大減少財務基礎工作審計量。
(五)資金集中管理,有利于最大程度發揮資金使用效益
實施會計集中核算后,項目資金統一匯至總部銀行賬戶進行統一管理,項目部不直接接觸資金,只保留資金使用權,需要使用資金按審批程序報批后支付。相比資金分散在各項目,可大大發揮資金使用效益,將資金適當在項目之間進行調配或調用于急需用款之處,使那些暫時性出現資金缺口的工程項目能夠正常實施,不至于因資金鏈斷裂項目停工,帶來額外經濟損失,也不至于因資金問題錯失良機,影響企業經濟效益。
三、實施會計集中核算面臨的問題
(一)項目管理層存在抵觸心理,工作積極主動性降低
實施會計集中核算后,項目現場不設財務機構,不安排財務人員,資金由總部統一管理,項目管理層使用資金需經過嚴格的審批程序,沒分散核算模式那么方便隨意,會感覺權力受到很大限制,再極端點想法,會認為領導對其不信任,所以,對實施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存在抵觸心理,產生消極想法,工作不積極,不主動作為,事事等靠要,認為總部既然要管,那就讓你來管,事事等你指示安排。如此,會降低工作效率,影響工作效果,對推進項目進展不利,最終影響項目經濟效益。
(二)財務手續規范性差,增加基礎手續審核工作難度和工作量
實施會計集中核算后,項目現場無財務人員辦公,財務手續缺少財務人員現場審核這一環節,在核算中心財務人員收到之前,手續的規范程度完全取決于經辦人或指定專人的業務能力和工作質量,但一般都不太理想,大大增加了核算中心對基礎財務手續的審核難度和工作量,審核不合格的手續還需退回重辦,相比現場審核,規范的難度和效率都將增加,尤其處于新開工項目剛開始的磨合期。
(三)現場業務與會計監督脫節,容易出現賬實不符現象
實施會計集中核算后,財務人員無法隨時了解現場真實情況,現場業務與會計監督未能實時銜接,存在脫節現象,會計監督主要作為事后監督,事前、事中監督作用發揮受限,容易造成賬實不符情況。有些項目為了迎合手續上的合規,經常編造虛假業務資料,不顧業務事實,達到使用資金的目的,而財務人員只能從手續上進行審核,手續沒問題就必須辦理,至于業務的真實性因其不在現場無從立即考證。
(四)票據等財務資料原件需郵寄,影響工作效率
財務會計憑證都必須后附資料原件,實施會計集中核算后,辦理所有財務業務都必須將相應財務手續資料原件郵寄至核算中心,相比分散核算模式現場提交,較為繁瑣且需要時間,若哪個環節銜接不暢,出現拖延或中斷,工作將會嚴重滯后或停滯不前,降低工作效率。
(五)項目現場無財務機構,財務管理職能很難發揮
實施會計集中核算后,財務人員不隸屬于項目部,思想上會認為,項目狀況與自身關系不大,自己只要做好會計核算工作,嚴把財務手續審核關,就算盡職盡責。所以,財務人員更加偏重財務手續上的審核,不大關心項目經濟效益,也不會去主動認真思考應該采取何種措施從管理上創效,財務管理職能弱化,難以發揮作用。
四、實施會計集中核算可行性分析
(一)外部環境保障
1.規矩意識全面增強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作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戰略部署,要求黨員領導干部必須守紀律,講規矩,始終將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并以鐵腕治理腐敗行為,發現違法亂紀行為絕對以零容忍的態度從嚴處理并一查到底,起到很強的震懾作用。在此背景下,項目管理層領導的規矩意識也逐漸增強,辦事習慣按制度講程序守規矩,為規范財務工作提供良好環境,為推行會計集中核算奠定了思想基礎。
2.快遞業務發達
如今國內快遞行業空前發達,速度越來越快,安全性越來越高,給票據等資料郵寄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解決了實施會計集中核算后財務資料郵寄問題,為推行會計集中核算奠定了傳遞基礎。
3.互聯網絡通暢
當今國內已進入信息時代,互聯網絡遍布各個角落,將人與人緊密相聯,溝通方便高效,提高了辦事效率。實施會計集中核算后,針對情況緊急需立馬處理的財務業務,可先憑網絡發送的資料掃描件辦理業務,原件隨后郵寄,提高工作效率,解決了財務人員不在現場無法處理緊急事務的問題,為推行會計集中核算奠定了溝通基礎。
4.交通網絡四通八達
現今國內交通網絡四通八達,無論飛機、高鐵、自駕等出行方式都非常方便,而且速度越來越快,不斷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實施會計集中核算后,遇到特殊事情必須財務人員前往項目現場處理,財務人員可隨時前往,當日即可到達,可彌補現場無財務人員的不足,為推行會計集中核算奠定聯通基礎。
(二)內部措施完善
1.加強會計集中核算模式的宣貫,做好溝通解釋工作
任何制度改革,要想成功實施,必須先使人充分理解其優越性,從而自愿接受并積極支持,這就需要加強新制度的宣貫,大力宣傳其相比老制度的優越之處,打消大家擔心利益受損的顧慮,方能順利推行。實施會計集中核算后,必須靈活結合集中培訓和個別講解等方式加強會計集中核算模式的宣貫,在講解其對降低成本、規范工作及防范風險等方面有好處的同時,強調項目財務自主權及資金使用權不變,并提出確保工作效率的具體措施,以消除項目管理層的負面思想及各種顧慮,使其能夠逐漸接受并慢慢適應此種會計核算新模式,尤其對于新項目更應如此。
2.制定詳細具體可行的財務工作流程,暢通工作渠道
分散核算模式,財務手續上出現問題財務人員可以退回要求完善,而會計集中核算模式下,財務人員不在項目現場,退回成本太高,嚴重影響工作效率,必須一氣呵成,一步到位,所以,所有財務相關業務必須預先設定好詳細具體的工作流程,明確各節點責任人,限定每一環節完成時間,形成一套完整有序的工作體系,以使各項工作均能按預定軌跡正常運行,若有相應管理系統作為支撐就更加完善。這是成敗之關鍵,必須高度重視,否則,盲目推行新的核算模式,將會造成各項工作銜接不順,效率低下,甚至出現混亂,最終集中核算模式將會因多方抵觸干涉而宣告流產。
3.精簡財務原件資料,簡化手續
實施會計集中模式后,為了簡化手續、提高工作效率,盡可能減少原件資料郵寄量,在不違反財務制度和風險可控的基礎上,針對此類需要總部層面相關部門和人員簽字審核的項目部內部編制的資料以及一些傳達信息之用的佐證性資料,如付款審批單、報告、情況說明等,項目部只需向核算中心發送掃描件即可正常辦理業務,無需郵寄原件。
4.會計核算中心指定專人一對一對接項目,保證項目財務工作辦理順暢
為保證對接順暢,明確責任,杜絕多人負責推諉扯皮現象發生,會計核算中心只安排一名專人負責指定項目的所有財務業務,但凡與指定項目財務有關的所有工作均找此人對接處理,出了任何差錯也由此人承擔后果,如此既可增強財務人員的責任心,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也可避免項目辦理財務業務的盲目性,影響辦事效率。
5.引導財務人員積極轉變思路,從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
為了轉變會計集中核算模式下財務人員重核算輕管理的觀念,扭轉財務管理職能弱化狀況,必須過程中對財務人員不斷加以引導,使其做到勤思考,善分析,能決策。具體從思想和工作兩方面同時入手,思想上講道理,講明轉變后對自身能力培養和事業發展的好處,工作上壓任務,要求遇事先拿意見,同時安排具體監管方向。以此來不斷轉變財務人員觀念,增強其責任意識,提高其管理能力,提升其服務水平,充分發揮財務管理職能。
6.提高財務辦事效率,做好服務工作
會計集中核算模式實施后,本來辦事流程正常情況下就較分散模式復雜,時間花費更長,項目覺得很不便利,存在抵觸情緒。在此種情況下,就更需財務人員提高辦事效率,做好服務工作,不能出差錯,否則會引發很多負面問題,對實施會計集中核算不利。所以,對核算中心的財務人員工作要求要更加嚴格,工作要限時完成,態度要耐心熱情,盡可能滿足項目正常要求,以使項目滿意。
7.勤上項目,加大工作協作和檢查指導力度
實施會計集中核算后,雖然財務人員不在項目現場辦公,但遇到諸如專業性強的工作、工作對接不暢、業務真實性有待核實及監督檢查等情況出現,必須要財務人員去項目現場,財務人員必須立即前往處理。作為指定項目的會計核算人員,一定要勤上項目,一方面及時解決處理項目問題,另一方面盡可能拉近與項目的距離感,讓項目感到放心。
8.項目設立財務專職,負責項目財務手續初審工作
為了提高項目財務手續的規范程度,保證工作對接效率,項目部需設立一名財務專職專門與核算中心財務人員對接工作,避免多人對接出現混亂。財務專職的任務除專門對接財務人員外,還要承擔項目財務手續的初審工作,以免手續寄到核算中心后因不合規定被財務人員退回,影響工作效率。設立財務專職后,財務人員只需加大其一人的培訓力度,并交由其承擔財務手續的初審工作,這樣可大大加速規范項目財務工作,降低項目財務工作規范難度。
隨著信息化技術不斷發展,大數據運用不斷擴展,實施會計集中核算是大勢所趨,無論從管理方面還是從效益方面,這對企業都有好處,目前許多世界500強的企業都在推行,施工企業應該轉變觀念,全力向會計集中核算方面推動。本文只是就筆者了解到的一些內容進行研究探討,涉及面有限,希望能給大家在推行會計集中核算工作中起到一定啟發作用。每個施工企業特點不一,應該結合自身業務特點,重點從理順工作流程出發,以簡便實用為主,研究制定本企業的會計集中核算制度。財
參考文獻:
[1]馮玉玲.淺析會計集中核算制度[J].管理觀察,2012 (10).
[2]高琴.企業會計集中核算探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1 (09).
[3]李艷.施工企業會計集中核算下的財務管理淺探[J].財經界(學術版),2016 (09).
[4]姚卓志.建筑施工企業會計集中核算的必要性及意義[J].企業研究,2013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