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月10日晚,華南師范大學徐越湘教授攜作曲專業學生,以線上直播的形式成功舉辦了“2020新音樂展望”師生作品音樂會,音樂會展演了11個風格各異的作品,包括傳統演奏形式的音樂作品、多媒體音樂作品、電子音樂和新形式的現代音樂等,呈現了一場高質量、弘揚社會正能量的音樂會。
【關鍵詞】線上音樂會;新形式;視聽體驗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21-0230-03
【本文著錄格式】彭鑄洲.信息時代的新音樂展演模式——徐越湘“2020新音樂展望”師生線上作品音樂會評述[J].北方音樂,2020,11(21):230-232.
在這個全球化日益加深,信息化日益加快的信息時代,音樂也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不僅在內容和形式上,在傳播方式上也逐漸顛覆了傳統音樂的發展模式。在全國人民努力抗擊疫情期間,線上音樂會作為一種新型的音樂會展演方式應運而生,與其他新興的線上活動一同進入了大眾的視野。將音樂會以線上直播的方式來呈現,是在當前全球化信息時代下的新穎形式所呈現出的一種多元化的視聽盛宴。
7月10日晚,華南師范大學徐越湘教授攜作曲專業學生,以線上直播的形式,成功舉辦了“2020新音樂展望”師生作品音樂會,演播了包括國家藝術基金青年創作項目在內的諸多原創音樂作品,包含媒體音樂、混合電子樂作品、云合唱等傳統演奏形式與新手法,展示了師生們近來各具創意的集錦,用創新與教學的音樂成果,來表達對新時代年輕人的鼓勵和期待,與繼2020年后美好家園的展望。這場音樂會在直播的同時也由荔枝網轉播,并在直播結束后被廣東省音樂家協會報導。
徐越湘,中國作曲家,教授,碩士生導師,華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理論作曲部主任。徐越湘的作品中,感性、理性與創新的思想貫穿始終,從直覺出發,使用充滿靈氣的音樂語匯完成了對作品的創作??v觀作品本體中豐富的理論技術以及嚴謹的發展邏輯,也體現出獨特而深刻的藝術思想。
一、線上直播——超越時空地域的新型作品展演模式
線上音樂會作為一種特殊時期下快速發展的傳播方式,作品的演出也與傳統音樂會有著較大區別?!?020新音樂展望”師生作品音樂會沒有采用傳統的展演形式,而是通過網絡直播這一年輕新穎的傳播途徑,在嗶哩嗶哩平臺進行現場直播。得益于這一優勢,這場音樂會沒有受到傳統空間和硬件等條件的限制,音樂會中作品的創作靈感、演奏家和作曲家來自世界各地,暫時分散在五湖四海的師生們以及社會各界人士也都有機會欣賞這次音樂會,使這次音樂會獲得了不亞于傳統音樂會的觀眾規模。憑借網絡直播平臺特有的彈幕機制,觀眾在欣賞音樂會的同時還可以直接在公屏上進行實時互動,帶給觀眾們煥然一新的試聽體驗,具備了方便、快捷的優點。
這次音樂會共有11個節目,除開場曲和結尾壓軸作品是徐越湘教授本人的作品以外,其余均為她的學生們的原創音樂作品,其中還包括作為特邀嘉賓出場的兩位已畢業的校友作品。這些作品形式各異,不僅有傳統演奏形式的作品,還涵蓋混合電子樂作品、多媒體音樂作品等豐富的形式。
二、傳統演奏形式音樂作品的線上展播
開場曲—男高音與鋼琴作品《Hope》是作曲家徐越湘留美訪學期間所作,在美國的曼哈頓音樂學院首演,在首演的同時使用專業的設備錄制音頻與視頻,并在這次音樂會上以播放視頻的方式進行展演。此外研究生陳珊霞創作的弦樂四重奏《“忻悅”三部曲》、本科生陳夢婕的鋼琴作品《流》也是以播放錄音的形式展播的傳統嚴肅音樂作品。
傳統表演形式的音樂作品,需要經過與作曲家充分溝通排練的演奏員在合適的場所才能進行演出。而現時代先進的信息和媒體技術,使傳統演出形式的音樂作品在演出時就具備錄制高水準視頻或音頻的條件,這為后續的演播、展示和學習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性,很大程度上方便了音樂作品的傳播及推廣,也有效降低了傳統表演形式的音樂作品在排練演出上所需要的各種成本。因為原本的現場錄音已經具有高水準和高專業性,直接用作線上音樂會的節目,同樣能獲得非常不錯的效果,為傳統演出形式的作品賦予了更多時代特色。
三、多媒體的演出形式為線上音樂會帶來獨特的感官體驗
多媒體音樂,音頻與視頻相結合,具有適合線上演播的天然優勢。本科生金戈作曲的多媒體音樂作品《蝙蝠告白》《Japanese Temple》都是以多媒體的演出形式為前提而創作的,尤其是《蝙蝠告白》(圖例1),采用了動漫視頻與歌曲相結合的方式,具有生動有趣,通俗易懂的優點。
本科生馮藝津創作的合唱作品《采蓮》(圖例2),雖然是傳統意義上的合唱作品,但是由于采用了云合唱的表演形式,將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合唱團每位成員單獨演唱的音頻視頻進行合成剪輯,最終精心剪輯制作成視頻,視頻中每位成員都是一個單獨的小畫面,所處的背景、手持的道具都各不相同,每一個畫面根據聲部演唱時的主次關系不斷變換,音畫的同步配合,大大加強了可看性,呈現出不同于現場同臺表演,感官上也產生了立體的精彩效果。
校友鄧珺文作曲的流行音樂作品《致敬逆行的你》(圖例3),是一首抗擊疫情題材的通俗歌曲。激昂動聽的歌曲配合勵志感人的視頻,作曲家用手中的作品為這場全民防疫之戰凝心聚力。

四、新的呈現方式下音樂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混合電子樂、midi音樂是音樂發展緊跟時代的一個重要體現,技術性、創新性是這些新型音樂形式的顯著特點。在創作的思維和邏輯上,不少作品甚至已經顛覆了傳統,這歸功于作曲家們在這些作品中運用了獨特的創作思維。研究生鄭恩哲為固定電子樂與長笛獨奏而創作的混合電子樂作的作品《Perception》,在創作的開始就以固定電子樂作為主要的演奏樂器之一,電子樂在音色的多樣性、音域的廣度、聲相搭配的多樣性讓作曲家可以更自由地發揮對于聲音的想象,讓作品在演出效果上更具特色。電子樂也毫無疑問具有適合線上演出形式的先天優勢?!禤erception》用電子樂與獨奏長笛搭配,并給予長笛演奏家較多自由發揮的空間,也讓這首作品有著與眾不同的隨機性。
校友馮楚然創作的流行電子音樂《1989》,使用電腦制作出多達數十個聲部的伴奏,最終配合人聲混音制作,是當前流行音樂發展的主流方向之一,也是展現作曲家個人風格的成熟作品。
這些作品的在題材、風格、形式上五彩紛呈,是綜合類大學音樂學院作曲學生專業能力的體現,從中也映射出21世紀新音樂多元化發展的潮流。
五、線上作品音樂會學術與實踐結合的成功探索
目前的線上音樂會大部分都比較注重娛樂性或公益性,學術性的作品在線上音樂會上的展播還并不常見。在“2020新音樂展望”師生作品音樂會中,作曲家徐越湘參演的兩部作品中所蘊含的豐富作曲經驗和深厚的創作功底以及前衛的創作理念,將這場音樂會的學術性、專業性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也是線上作品音樂會對學術性展示的一次成功探索。
男高音與鋼琴作品《Hope》的歌詞根據美國近代女詩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詩《希望》改編,在詩歌基礎上,融合東方元素的靈感。在歌曲的前奏與尾聲,加上“ma”“mi”的兩個發音,即諧音“母親”的稱呼,也諧音佛教的祈禱詞,以此表達對生活的希望,在作品的前奏部分,這些歌詞的元素被融合成“Oh ma mi ma mi hope”由弱到強,仿佛聲音由遠及近,音級由低到高,配合富含現代音樂色彩的鋼琴琶音,確立了整部作品富含東方元素的神秘而又耐人尋味的音樂基調,營造出一種寧靜而模糊的美感(見譜例1)。在音樂情緒的發展上,從最開始的寧靜祥和到高潮部分的熱情洋溢沒有采用常見的段落間力度的鮮明對比,而是較為克制、循序漸進地,在強弱力度不知不覺的收縮中自然地將全曲推向高潮,體現出收放自如的延展性,引人入勝,這也是《hope》中東方韻味的展現。
壓軸作品《漣漪音畫》(圖例4)是2017年獲得國家藝術基金創作立項的作品,完成于2019年。徐越湘教授在這首作品主題和音樂材料、音樂發展的邏輯的構思上進行了精心設計,《漣漪音畫》既是音樂與數據圖形抽象與具象的結合,也是音樂與畫面圖形、色彩的抽象意境結合,描繪水分子組成的各項波紋,形成無形與有形交融的氣場,以表達周而復始,百轉千回,返璞歸真的意境與心境?!稘i漪音畫》是徐越湘在近年來在現代音樂創作方面的新的探索,將現代音樂與視頻結合在一起,形成了更加立體的表現方式,在氛圍感的渲染上,有著與生俱來的優勢,也帶給觀眾更加獨特全面的感官體驗。
六、結語
線上音樂會作為一種與時俱進的新興的音樂會展播模式,在內容、形式、傳播方式上逐漸顛覆了傳統音樂會,也是更適合電子樂作品等新型音樂形式的音樂會演出形式。若是將線上音樂會和傳統音樂會相結合,在傳統音樂會實地演出的同時進行線上直播,能發揮兩者的優勢,既保持傳統音樂會的嚴肅性和神圣感,又能發揮線上音樂會的優勢,形成良性循環的發展格局。與傳統音樂會的演出形式相比,線上音樂會在經濟性和便利性等方面也有著先天優勢,隨著時代與科技的不斷繼續向前邁進,線上音樂會還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等待挖掘。
“2020新音樂展望”師生作品音樂會,作品的風格、形式都各有不同,但毫無疑問都表達了一個共同的主題:對新時代美好家園的展望。徐越湘教授組織學生積極策劃和籌備,展示了師生們近來各具創意的集錦,用創新與教學的音樂成果,來表達對新時代年輕人的鼓勵和期待,對戰勝疫情信心的鼓舞與繼2020年后美好家園的展望,呈現出了一場高質量、弘揚社會正能量的音樂會。
“這場新作品音樂會,巧妙地運用多媒體、互聯網等新時代手法,把多地甚至跨國的演出陣容匯聚一起,展示了形式多樣、風格不同的原創音樂作品,共同表達著對新時代美好家園的展望,是一場當代音樂創作的視聽盛宴。”
參考文獻
[1][美]庫斯特卡.20世紀音樂的素材與技法.人民音樂出版社.
[2]榮辰初.中國傳統音樂在現代音樂創作中的應用[J].當代音樂,2020(8).
[3]杜嘯虎.新媒體實時交互電子音樂的創作形式探究——以《聲形》和《三位一體》為例[J].北方音樂,2020(8).
[4]謝羿.傳統配器法在MIDI音樂制作中的運用[J].當代音樂,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