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內分泌腎病內科副主任醫師 袁建國
20世紀70年代以后,打鼾作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OSA)最常見的癥狀引起了大家的重視。隨著研究的深入和增多,我們發現,伴有OSA的2型糖尿病患者與不伴有OSA的2型糖尿病患者比較,心血管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增加,死亡率增加,主要表現為缺血性心臟病、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心力衰竭、外周血管疾病、周圍神經病、視網膜病變、慢性腎臟疾病明顯增加。伴有OSA的2型糖尿病患者屬于各種心血管和微血管并發癥的高危人群,應針對OSA進行篩查以提早預防。
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引起多種糖代謝途徑激活、氧化應激水平增高、炎癥反應激活,造成血管腔進行性硬化、狹窄,引起組織器官血供障礙。而OSA是以睡眠過程中頻繁的呼吸暫停、血氧飽和度下降和睡眠紊亂為特征的臨床綜合征,對機體的影響復雜而廣泛,導致心腦血管、神經、精神甚至夜間猝死等一系列并發癥。由于反復的缺氧,OSA引起血管內皮受損,脂質易于沉積在內膜下引起動脈硬化,同時患者紅細胞增多,血液黏度增加,血流緩慢,血小板易在受損內膜產生血栓引起動脈的狹窄和閉塞。OSA還會增加交感系統活性,導致體內與糖代謝有關的激素水平發生變化,引起糖代謝紊亂及胰島素抵抗,使血糖難以控制。臨床可見,OSA患者多有肥胖、脂質代謝紊亂、血壓升高等,后者皆為血管病并發癥的易患因素。
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合并OSA時,其氧化應激及炎癥反應明顯增高,共同作用造成血管內皮損傷及功能紊亂進而促進糖尿病血管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因此,有打鼾問題的糖尿病患者,應想到有發生OSA可能,要及時到醫院檢查,明確是否患有OSA。多導睡眠圖儀是診斷OSA的“金標準”,并可判斷其嚴重程度。睡眠呼吸初篩儀也經常用于門診或病房,簡單,易于操作,對中重度患者,效果與多導睡眠圖儀一致。
一旦確診,即為各種心血管及微血管并發癥的高危人群,必須高度重視,到醫院進行相應檢查,觀察有無血管病變,同時進行積極治療。患者主要是改善生活習慣,比如減輕體重,戒煙酒,白天適量運動,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側臥位睡眠。選擇糖尿病藥物方面,盡量避免使用引起體重增加的藥物。
對于OSA,目前沒有直接能夠治療的藥物,但予以無創呼吸機(CPAP)治療——睡覺時佩戴鼻罩,通過機器持續正壓通氣,強制開放狹窄或塌陷的氣道,改善通氣,糾正呼吸暫停和缺氧,可以明顯改善癥狀,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并能減輕胰島素抵抗,利于血糖控制。合適的CPAP壓力是保證治療成功的關鍵,它應能夠去除各睡眠期及各種體位睡眠時出現的呼吸暫停及打鼾,并盡可能消除上呼吸道氣流受限。這一最適壓力可以在一個較小的范圍內變動,并非一絕對數值,且每個人需要使用的呼吸機類型和壓力是不一樣的,所以必須由專業的醫生為患者“私人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