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華

南通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曹海鋒。
“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江蘇沿海開發等國家重大戰略的疊加,讓中國近代第一城——南通,不斷煥發出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嶄新活力。
處在戰略機遇加快落地的“風口”,站在經濟總量過萬億的門檻,肩負打造江蘇未來新增長極光榮使命,南通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曹海鋒在接受《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南通一直在持續深化“大項目突破年”活動,以項目高質量推動發展高質量。
《小康》·中國小康網:請問您如何看待南通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曹海鋒:“十四五”時期是南通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南通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從機遇看,一是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南通是我國黃金水道和黃金海岸的交匯點,沿海地區擁有長三角最具潛力、最有價值的土地后備資源,生態環境良好,具備可持續開發的優越條件。
二是擁有戰略疊加的政策優勢。南通既是長三角一體化中心區城市之一,也是上海“1+7”大都市圈中唯一的長三角北翼城市。在“一帶一路” 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推動下,南通向西加強與長江沿線城市合作,向東面向沿太平洋國家和地區,承南啟北積極打造滬蘇跨江融合發展試驗區,戰略地位顯要。
三是擁有交通突破的樞紐優勢。“十四五”期間,南通新機場和北沿江高鐵建設使得南通既能向東融入上海半小時經濟圈,又能向西串聯起南京、合肥、武漢、重慶等城市,賦予南通沿江新的樞紐功能。通州灣集裝箱新出海口建設,將為沿江地區提供便捷的出海通道。
四是擁有產業提升的配套優勢。南通產業基礎雄厚,初步構建了“3+3+N”先進制造業體系和產業集群,已經與長三角重要節點城市開展產業鏈分工協作。南通在港口、岸線、土地等方面擁有豐富資源,必將成為承接重大產業項目向沿海布局的主窗口、臨港高端綠色產業發展的主陣地。
同時,我們也看到,隨著國際經貿摩擦加劇和國內經濟重大轉型調整,南通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也面臨著巨大挑戰。一是國際環境不確定性增加帶來的出口緊縮壓力。二是宏觀經濟下行帶來的經濟結構調整。三是長三角一體化帶來的上海和蘇南的“虹吸效應”和一體化的“競爭效應”可能變大。
《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新冠肺炎疫情陰霾籠罩,其對各地經濟發展造成的沖擊影響,使人們至今憂慮重重。請問南通今年工業經濟發展取得了怎樣的成績?有哪些亮點?
曹海鋒:今年以來,南通緊緊圍繞中央和省決策部署,堅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兩手抓,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工業經濟運行總體呈現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
主要亮點有:一是主要指標好于全省。1—10月,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9%,高于全省平均1.5個百分點,增幅并列全省第一;全市工業應稅銷售完成9753.4億元,同比增長10.2%,高于全省平均9.1個百分點,增幅列全省第一。全市工業用電量258.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1%,高于全省平均3.7個百分點。三個核心指標增幅較一季度分別提升5.3、3.1和16個百分點。
二是重大項目加快建設。1—10月,全市工業投資同比增長5.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5個百分點。其中,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62.7%。1—10月,全市在手實施超10億元工業項目177個,項目總投資3600億元,累計完成投資1134億元。越亞半導體、新世嘉家紡、華永汽車懸架、威名石化、皓晶控股集團、疊石橋高端紡織面料等投資超20億元項目加快建設;金光紙業、中天精品鋼、招商局郵輪等超百億項目陸續開工建設。
三是重點企業支撐有力。1—10月,全市工業應稅銷售200強企業工業用電量累計同比增長9.9%,高于全市面上6.8個百分點。其中,109家企業較去年同期保持正增長,增幅10%以上的企業69家,增幅20%以上的企業41家。
從當前看,南通電子信息、智能裝備和船舶海工等產業發展勢頭較好。
其中,電子信息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是南通市委、市政府重點支持培育的一個新興產業。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了包括電子信息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以及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業態組成的現代產業體系。前三季度,該產業同比增長14.7%,中天科技、通富微電等龍頭骨干企業支撐了該產業的發展。
發展智能裝備產業,南通擁有扎實的基礎,主要涵蓋數控機床、專業化智能成套裝備、智能儀器儀表與控制系統、智能裝備關鍵基礎零部件等四大重點主導產業領域和機器人及核心部件、增材制造(3D打印)兩個新興種子產業領域,規模以上企業達692家,前三季度產值同比增長9.3%。神通閥門、中興能源裝備、鵬飛集團、力星鋼球、中集罐式儲運設備等5家企業入選全國單項冠軍(培育)企業,南通振康RV減速機制造技術打破進口壟斷生產的高精度焊接機器人,各項指標與工作性能均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船舶海工產業是南通的城市名片,船舶產業規模約占全國1/10、海洋工程產業約占全國1/4。南通也是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高技術船舶產業基地、國家船舶出口基地,在工信部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中成功入圍。今年前三季度,產業同比增長7.3%,行業用電量同比增長9.3%。重點企業招商局重工新簽4艘風電安裝船訂單,象嶼計劃年底前交付16條船,全年銷售有望翻番。
《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在您看來,與上海、蘇州等地相比,南通企業家有什么獨特的品質?
曹海鋒:南通的企業家群體,一直以先賢張謇先生為楷模,吃苦耐勞,拼搏發展。上世紀80年代,南通主要有兩個產業,一個是紡織業,一個是建筑業,到現在我們依然被外界譽為“家紡之鄉”“建筑之城”。與此同時,我們也意識到,與上海、蘇州的企業家相比,我們的企業家們更要勇于創新、奮力拼搏、力爭一流,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南通提出要全方位融入蘇南、全方位對接上海、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請問從產業的角度,如何落實?
曹海鋒:全方位融入蘇南、全方位對接上海、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是今年市委十二屆十次全會提出的重要戰略部署,對實現GDP“過萬億”目標具有關鍵性的推動作用。在具體落實過程中,我認為要重點把握好三個方面:
一是加強產業互補,促進合作共贏。圍繞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依托南通良好的產業基礎、交通區位、環境資源等優勢,主動承接蘇南、上海產業布局轉移,共建一批產業鏈條完善、輻射帶動力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
二是建好合作園區,提升承載能力。圍繞“3+3+N”重點產業領域,積極推動滬通合作、跨江融合等共建園區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提升綜合配套和服務功能,協力構建跨江融合主陣地,全力打造蘇南、上海企業擴張、產業轉移轉型的首選地。
三是深化對接交流,優化營商環境。與蘇南、上海等地相關部門建立常態化交流對接機制,暢通信息共享渠道,創新合作模式,探索要素跨區域配置,形成協同推進合力,共建一體化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