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陽浩
摘 要:新課程理念被大力推行的背景下,我國以往的油畫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的要求,中國油畫已經融合于西方油畫大系中,在進程中我們立足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同時借鑒西方當代藝術精神,吸取西方現代美術教育的經驗,是當前中國油畫教學模式必須去探索的問題。我想通過以本民族文化的傳統為切入點,找到一條適應時代發展的油畫模式,為我們的中國夢添磚加瓦。
關鍵詞:教學模式;傳統油畫;西方美術教育;民族文化;適應時代發展。
當代中國油畫事業的發展,已經融合于西方油畫大系之中,本文主要從其教學結構、教材和教具各個環節的設計,課程安排的具體措施,以及創作思維及表現形式出發,探討油畫對高校美術教育的啟示,從加強教師引導,學生自主選擇的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方式,而不是教師教學方式單一,根據學生水平參差不齊開展分層教學等進行油畫教學模式的初步探索。
一. 教學結構、教材和教具各個環節的設計
在教學結構上拋棄陳舊的被動教學因素,加強現代化和時代性對教學的影響。例如在低年級開設石膏像素描、素描半身像、靜物、油畫肖像、綜合材料和油畫風景寫生等學習基礎課程,提高學生基本功,在高年級開設畫展學習,油畫人體,油畫創作訓練,藝術考察、,提高學生文化和藝術修養,另一方面從一開始就鼓勵和培養專業論文的寫作訓練。一直以來教具和教材都是傳承以往的經驗和模式,這就限制了教學改革,因此從這兩方面入手。傳承和吸收具有先進教學理念的教材,以前的專業課題必須也只能是石膏的維納斯,我們可以融入現代意識和抽象構成因素,可以對雕塑進行包裹和捆綁,而不是只是維納斯它本身的雕塑,我們賦予它靈魂,好比一雙運動鞋、一把椅子、一個床鋪等等,這些平凡的東西我們可以高貴的表達,賦予它新的生命,這就是現代美術的一個重要理念。
二.課程安排具體措施
我們在設計教學大綱和課題的時候,始終要把如何發揮學生自身的創造力,想象力以及藝術個性與天賦問題作為教學的重要環節,在培養學生造型能力的過程中,一開始就要把藝術的獨創性和自由度作為前提。在課程中我們要弘揚傳統油畫技法,在傳承中革新找到屬于自己的油畫技法。綜合材料的運用也是當代新思想和新概念,在西方發展史中,材料應用一直體現著不同的造型概念,因此,在指導學生使用現代材料的課程當中舍棄所謂流派式的訓練。 技巧的綜合運用,通過油畫技巧以及現代材料的訓練,學生們對油畫技術制作和材料運用等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體會之后,可以開始技巧的綜合運用。簡要地說,油畫技巧就是研究制作技巧的程序技法。在這些學習過程中我們要學會走出去,何為走出去,毋庸置疑在課程安排中風景寫生是由室內走向室外的教學實踐,運用油畫技法直接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情,通過自然景色的觀察和理解以及感受。在風景寫生課程之后要學會創作應用,創作不能作為油畫教學的最后環節,它是貫穿整個油畫教學過程的,在創作中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和興趣愛好鼓勵他們從不同的方向進行創作。
三.我們要加強教師引導,學生自主選擇的教學模式。
油畫創作在尊重客觀事物規律的描繪基礎上,更注重學生的主體情緒表達,情緒表現更佳能體現學生油畫作品的質量。所以,我們在油畫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主體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油畫風格學習內容。以油畫興趣點為出發點,通過油畫創作的學習與訓練,培養學生油畫創作中創新和藝術的感知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創新創作以及藝術傳達等能力。使學生在實踐中促進創新思維的形成,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以利于實現學生全面與個性同時發展的教學目的。
四.開展分層教學,豐富教學方式。
由于學生水平參差不齊,作為美術油畫教育工作者,對于不同的學生開展內容不同、目標不同、重點不同的油畫教育教學,對學生采取因材施教。針對油畫基礎較好的學生適當增加一些創造性的色彩作業,要求學生油畫作品來彰顯其獨特的視覺感受;對于油畫基礎較差的學生,進行對美術大師作品的臨摹學習,再臨摹中不斷學習讓其色彩感知能力的逐步提升。此外,可以在教學中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不同水平的學生分配到同一小組,讓學生在共同任務的過程中相互協作、相互借鑒、共同提升。
豐富的油畫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在油畫創作中油畫感知能力的有效培養,教育工作者在教學方式容易陷入傳統教學方式的束縛。而單一的油畫教學方式這種方法在培育學生油畫感知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效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沒有對學生發揮出啟發式教學的作用。作為油畫美術教師,在傳統教育的引導下勤于思考、勇于創新,結合色彩教學特點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在傳統的油畫教學中,油畫教師工作者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用色技巧上,忽略了油畫理論知識的教學,而直接影響著學生對色彩的感知能力、認知能力、創作能力的,是色彩理論知識。所以在實踐油畫教學中,油畫教師要繼續深化對油畫教學的認知,做好教學規劃,將油畫理論知識納入重點教學范疇。
五.結語
當本文主要是油畫教學模式的初步探索,目的對當前油畫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使之適應當現代社會要求,更新教學觀念,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改變單向傳授向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自主發展的課堂互動模式,引入現當代藝術以更好地適應國情,油畫教學要向創作型教學改變,在油畫中輻射多學科教育從而更好地服務于當代油畫教學的發展。
References(參考文獻)
[1]Ernst H. Gombrich. The Story Of Art [Z]. Tianjin: Tianjin Art Press, 2001.貢布里希. 藝術發展史[Z].天津美術出版社,2001年.
[2]Fan Jingzhong. The Shapes Of Art History[Z]. Hangzhou: China Academy Of Art Press, 2003. 范景中. 美術史的形狀[Z].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3
[3]吳厚斌.油畫教學審美化與多模式油畫體系模式[J].裝飾,2005
[4]聶道汨、楊靈敏.試論油畫教學中的“個人課題模式”[J].大舞臺,2016
[5]徐文光.中、韓油畫教學模式的比較與思考[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6
[6]柏柯村.論高校油畫教學的發展與改革[J].藝術科技,2017
[7]金榮.高等學校油畫教學與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藝術科技,2016
[8]張世玉.高校油畫教學的發展與改革探討[J].戲劇之家,2016
江蘇師范大學研究生科研與實踐創新計劃項目 項目編號:2020XKT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