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美滿
(江西省撫州市東華理工大學長江學院 江西撫州 344000)
從理論上來講,我國的教育體制對藝術人才的培養規定是比較全面的,但由于當前中小學的課程主要還是為了最終的考試,藝術教育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因此,很多學生經歷了高考進入大學后,都缺乏基本的藝術積淀,這是如今我們必須面對的事實。這就讓大學中的藝術性教育變得更為可貴,學生有可能第一次接觸到這方面的內容,也有可能是人生中唯一一次系統性地學習這方面的內容,如果能以這些課程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其看到更廣闊的藝術世界,對學生人格的完善和個人綜合能力的養成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綜合性大學中開設的專業類別很多,既有理工類的專業,又有人文社科類的專業,也有藝術類的專業。這里所說的專業藝術教育指的是針對藝術類專業所開設的專業課程,其目的是培養出具有專業技能和專業意識的專門藝術人才。一般來說,綜合性大學的藝術類專業中會包括諸如舞蹈、音樂、表演、繪畫等不同的專業門類,這些專業的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最主要的內容是學習藝術技能和藝術理論。但這里存在一個問題,我們所討論的這種專業課程設置是處在綜合性大學這個背景之下的,但事實上,我國有很多專門的大學。比如,以北京電影學院、中國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等為代表的表演類藝術專業專門學校,再如,以中央美術學院和魯迅美術學院等為代表的美術繪畫類專門學校,與這些專門的藝術學校相比,綜合性大學中的藝術專業,無論在學習氛圍、教學資源,還是課程體系上,都會存在一定的差距。而藝術在實際工作中,又需要有非常強的資源調動能力和很長的上升過程,綜合性大學中的藝術專業學生接受了專業的藝術教育,以后有很多學生會有志于從事相關工作,但與這些專門的藝術學院相比,他們所獲得的資源及所受的教育體系卻有很大的差距,這會讓學生未來的路比較難走[1]。
通識類的藝術教育在綜合性大學中是更為廣泛的。由于綜合性大學中所包含的專業門類非常豐富,因此,學校中并不是所有專業都會有藝術類知識的課程安排。所以,通識類的藝術課程一般會作為學校中的校選課,對整個學校各個專業的學生普遍開放。一般來說,作為通識的藝術教育課程,在內容選擇上會更加寬泛,除了有音樂、美術、表演等,由藝術學院延伸出來的專業內容,還會包括諸如藝術史、文化史,乃至于插花、茶道等各個不同的藝術內容。在綜合性大學中,相對于上文所說的專業藝術教育來說,通識類的藝術教育能覆蓋更廣的人群,對我們的教育構建也會有更大的意義。
學生未來畢業以后,會根據自己的專業和個人選擇走上不同的工作崗位,因此,在學校接受的藝術教育,可能是他們人生中最后一次系統性地接觸到此類內容。這種藝術教育的內容可能會與他們未來的具體工作沒有關系,但藝術教育所帶來的審美上的提升,以及心靈上的凈化,卻能在無形之中指導學生未來的諸多實踐。可以說,這種通識類的藝術教育課程是綜合性大學中不可替代的教學內容,也是未來應該更加重點發展的教學項目。
教學目標是指導實施評價教學的基本依據。只有確定好了教學目標,才能安排具體的教學工作,也才能在未來的持續動態的教學過程中,對教學行為和效果進行檢測和評價。在綜合性大學的藝術人才培養中,不僅要從專業角度為學習藝術專業的學生提供更好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培養,更要能以藝術的觀點為中心,輻射各個專業的學生,在教學上把學生提升為更完整的人[2]。
對于專業學生的教育,要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他們,同時以更高的標準來塑造整體教學體系。綜合性大學在藝術類專業方面的資源等與專門的院校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對此,要以高標準不斷優化這種教學現狀。同時,綜合性大學中的藝術專業還要打造自身的教學特色,讓學生能以差異化的方式獲得更大的競爭力。而對于通識教育中的學生來說,要通過對藝術課程的普及,讓學生獲得相關的藝術知識和鑒別能力,幫助學生了解和欣賞藝術在人類社會中延續的作用,并以一種日常的視角去看待藝術,認識到自己,無論從事哪一種工作,在哪一種環境中與藝術的距離都是很近的,不應該把藝術和生活強行割裂開,要從生活中感悟藝術,尋找生活之美。
有了教學目標的優化,教學方法也要隨之做出改變。
首先,專業藝術教育要緊跟最新的理論發展,進行深度的科研。比如,對于表演專業的學生,表演課的比例應該占到總體教學內容的多少,日常的理論課程有哪些是必要的有哪些是非必要的,這都需要我們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進行調整,這種專業課程體系不應該一成不變,而是應該隨時為培養出更優秀的專業藝術人才而進行改變[3]。
另一方面,對于通識教育來說,應在傳統的授課方法之外加入更多實踐性內容。對于通識課的受眾群體來說,這些學生在畢業以后可能很少有機會再去系統性地學習藝術知識,因此,在這些通識教育里,應該讓他們盡可能地全方位感受藝術帶來的體驗,真正通過實踐感受到藝術與自己之間的緊密關系。這種實踐的教學方法可以包括校園內的實踐活動,也可以包括社會中的實踐活動,在這方面,學校不僅要在教學方法上進行更加活躍的嘗試,也要努力為學生爭取到更多的社會資源。
一般來說,在當前的綜合性大學中,對學生的考核方式,會以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相疊加,作為整體的考核內容。但我們對學生進行考核的目的并不是為了評判出一個分數,學生在大學中所取得的分數對其未來的發展意義其實也并不大。我們應該通過調整考核的方式,引導學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將藝術知識融入自己的日常實踐,這才是教育的目的。
這方面的內容主要針對的是通識性的藝術教育。在這些通識性課程的考核中,應該盡可能地讓學生展現出自己對藝術的真實理解,無論是通過卷面考試還是通過動手實踐,交作品,都要讓學生把自己內心對藝術的真正看法展現出來。只有在這方面真正優化了考核目標,才能在細節上不斷精進考核方式,讓學生對藝術類的課程更有興趣,同時讓藝術類課程真正起到應有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今天的綜合性大學藝術教育中,我們對藝術人才的培養要分為專業藝術人才和其他專業人才。無論是專業藝術人才還是在通識課中學習相關內容的其他專業人才,都要有具體的教學目標的改革,從而促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考核方式的一系列改革,讓每個學生都能形成基本的藝術素養,成為更加優秀的綜合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