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靜
(重慶市北碚職業教育中心 重慶 400700)
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進行都是在教師與學生的交往中實現的,葉瀾教授曾說,“教師若想勝任崗位,必須具備積極與學生互動、建立和諧協調的師生關系的能力,才可謂真正具備了新時代教師的專業素養。”中職教師的工作,看起來很輕松,既沒有升學的壓力,又沒有學術上的要求。但由于學生的特殊性,應更加注重的是對學生的管理、與學生的交往。中職教師應明確自己的重擔,因為教師的言行舉止不僅對學生現在的學習習慣有影響,更重要的是,它還會影響學生未來的工作態度。因此,教師應從各方面著手,引導學生,約束行為,明確理想,并為之奮斗和努力,成為合格的專業技術人才。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已成為新教師專業成長的一個重要環節,所以,對新教師如何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問題,應予以高度重視[1]。
剛參加工作的新教師對待教育教學工作都是滿懷激情,但由于主客觀原因,新教師處理師生關系時會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1.容易因為愛而失去原則
學生犯錯誤時,有些新教師會因為和學生關系親近,而對學生犯的錯誤采取縱容的態度。這樣可能造成這部分學生恃寵而驕,久而久之,學生的行為習慣就會越來越差。
2.易與學生較勁,處理問題簡單粗暴
一些新教師由于擔憂無法在學生面前樹立起教師的威信,所以對學生的要求十分苛刻、懲罰過重,致使學生對教師產生抵抗與疏遠的情緒。
部分中職學生在課堂上睡覺,甚至根本不服從管理。在這樣的情況下,眾多缺乏經驗的新教師會不知所措,有些新教師會放任不管。久而久之,這些教師的課堂越來越安靜,教學效果無法確保。
師生關系會直接影響教育教學工作的效果,據筆者了解,影響師生關系的具體原因如下:
交流和溝通是搞好師生關系的第一步,只有與學生多交流,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而許多新教師每天只管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卻往往忽略了這個促進師生和諧關系的環節。
新教師因認識問題本質能力不夠,教育用詞不夠精準到位,在與學生溝通的過程中不能用生動又深刻的道理感染他們,達不到讓學生心悅誠服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師生關系的和諧。
在教學過程中遇到學生吵鬧的情況,新教師容易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即“一盯二叫三吼”,甚至會出現體罰行為,其結果就是給學生留下心理陰影,導致學生逆反,師生關系不融洽。
在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的今天,師生關系成為制約教育事業發展及新教師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筆者認為,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熱愛教育事業,需要中職教師具有執著的敬業、樂業精神。另外,教師還應具備基本的人文精神。關懷學生的職業發展和人生價值的實現,幫助學生樹立成才目標,讓學生習得一技之長。熱愛學生,嚴而有愛,愛而有度。愛并不是沒有原則的縱容,也不是冷冰冰的說教。和諧的師生關系要嚴寬相濟,能讓學生信服的教師不是過于嚴厲也不是過于放縱。教師必須以身作則,自己保證能做到,才能要求學生做到。新教師更要注重維護自身形象,如批評學生之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盡量避免因“怒不擇言”造成的傷害,與學生相處時應面帶微笑,將自己的善意展示給學生。
中職教師首先應具有精深的專業知識,透徹地理解任教學科知識。其次,應自覺更新知識,適應教育改革,特別是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再次,還應具備相關學科的知識,如果僅滿足于本學科的知識,則難以培養出具有綜合素質的學生。然后,應具有創新的能力素質,應具有根據學生專業特征,把知識進行加工、提煉的能力,使之變成學生易于接受的內容。最后,具有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的能力,把知識通過更先進的教學軟件、設備傳遞給學生,使教育更加生動、直觀、形象。總之,教師對自己所教專業不僅要能從整體上系統把握,還要能觸類旁通,這樣才能達到運用自如的境界[2]。
教師應能恰當地運用教育學、心理學處理教育教學中的各種問題,能運用教育理論總結、概括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教師應富有問題意識、反思能力,善于總結工作中的經驗教訓,新任教師應加強師生人際適應方面的反思,通過敘事研究、反思日記、等方式將自身與學生交往、接觸的故事進行敘述、記錄、保存。
現代社會中,教師扮演著多樣化的角色,頻繁的角色轉換和多方面的角色期望,使教師時常發生角色沖突。教師的心理健康情況不僅會直接影響到教育成效,還會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教師應具備健康的心理素質。健康的心理素質體現在心理活動的方方面面,比如,教師要有輕松愉快的心態,樂觀幽默的性格以及堅忍不拔的毅力等。教師還要學會保持平和的心態,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緒[3]。
教師是形成良好師生關系的主要因素。教師精深的學問、友好的態度、高尚的人格及合理的言行,都將影響師生關系。一位優秀的教師必須主動建立適應時代發展的良好師生關系,因為這是一切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前提,是中等職業學校發展的前提和保證。筆者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會越來越和諧,職業教育事業將得到健康、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