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政
藝術設計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可有效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提升學生實際操作能力與創新能力的重要學科。但由于藝術設計課程不僅涉及書面知識,還包含操作性的方法教學,具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在課堂中需邊操作邊聽教師講授知識,無法完全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完美結合,導致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甚至產生厭學心理。將微課融入藝術設計教學,可很好地改善這一現象,學生可隨時在移動設備或多媒體設備上進行預習、學習、復習,不僅方便還可消除傳統教學方法的弊端,使學生更愿意主動學習,從而提升學習效率[1]。
藝術設計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充分適應互聯網科技時代,并掌握其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使學生能與社會共同進步。大部分藝術設計課程的教學方式都為整體式教學,此教育模式不但不能滿足學生的個體差異,課堂中還會出現學生無法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有效融合的現象,導致學習成果不高。而微課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大相徑庭,學生可以對自己的弱勢或感興趣的課程進行針對性學習。這不僅能有效解決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還可提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在輕松的模式下,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學習條件。
如今,學生處于泛學習時代,不僅可通過教科書進行學習,也可利用互聯網與便捷的移動設備獲取知識。藝術設計教師結合微課進行教學,可使獲取知識的來源更加豐富,進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與能力,讓其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選擇自己薄弱的部分進行微課學習,優化學習方式,進而完成自我知識框架的構建,從而提升思維創新能力。并且,微課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學習動力。教師可通過微課教學方式,有效培養學生的藝術設計素養。
例如,學習“制作時尚的APP水晶球圖標樣式”時,學生需結合之前所學的Photoshop CS6的圖像編輯、圖像調色、文字圖像化等各方面基礎知識進行整合并實施操作。由于涉及的功能操作較多,學生會出現對某部分技術操作知識不熟練的情況,導致學習興趣下降,學習質量得不到提高。對此,學生可通過微課查缺補漏,通過移動設備觀看、學習自己薄弱的理論知識與實操技能,此舉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升學習效率[2]。
在傳統的藝術設計教學中,大多數教師的授課方式都是“講課—演示—練習”這一過程,此教學方法存在無法兼顧所有學生的弊端,自始至終都是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學生缺少獨立思考的機會。而利用微課教學,可有效改善這一情況,教師可在課前整合知識體系,結合分層教學法針對學生的差異性制作微課視頻,體現出藝術設計課程的層次化,有效解決教學過程中的難點問題。
例如,講解“制作3D立體字效果”時,教師可合理劃分教學內容,從建模、屬性、渲染等方面為學生制作多個微課視頻進行詳細解析,方便各層次的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學習,使教學難點得以突破,進而提升教學質量。
課后提升階段對每個學科來說都極其重要,如今,網絡上的學習資源或視頻都富有開放性。因此,教師可利用微課視頻結合課程知識進行教學,使學生不僅可以復習課上所學知識,還能幫助學生銜接下節課的學習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深化對學生藝術設計素養的培養,這對培養學生的設計創新、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有促進與強化的作用[3]。
高中藝術設計課程的知識點較復雜且聯系緊密,知識點眾多卻不分散,每一個章節都有自己的知識框架結構,若教師在教學中不能有序地為學生梳理知識框架,學生藝術設計知識的獲取與實際操作能力都很難得到提升。微課可通過聽覺視覺刺激,促進學生思維的形成,學生可通過重復觀看學習,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從而真正掌握理論知識與實操技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