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思思
(重慶市渝北職業(yè)教育中心 重慶 401120)
在網(wǎng)上搜索“中學生跳樓”,一下子彈出了123萬條信息,有因抑郁癥跳樓的,有因與同學發(fā)生矛盾跳樓的,甚至還有因?qū)W校要求嚴格而跳樓的。我們?yōu)檫@些如花的生命扼腕嘆息的同時,不禁要問,是什么讓這些孩子頻頻產(chǎn)生這樣的自毀行為,又是什么讓他們?nèi)绱说哪暽繛榱酥来鸢福?020年5月,筆者對我校(中職學校)一二年級學生進行了“關于生命及生命價值觀認識”的抽樣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主流是積極向上、充滿活力的,但也存在一些消極、墮落傾向。如:31.5%的同學“每天過得無聊死了”;16.4%的同學“遇到個人不能解決的困難有輕生的念頭”;94.6%的單親家庭學生“感覺自己的成長是不順利的”。
綜上所述,我認為,現(xiàn)在的中職學生的生命價值觀存在一定偏差,作為教育工作者,我不禁反思,我們的教育到底是為了什么?教育學生習得技能和知識的同時,更應該教會學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使其理解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崇尚科學、珍愛生命,在未來工作和生活中實現(xiàn)自己生命的價值,從而獲得更大的人生幸福感。這對學生、家庭、社會來說,意義都是非常巨大的。我個人認為,在中職學校的教育過程中可采取如下策略:
針對教學中出現(xiàn)的忽視生命教育的現(xiàn)象,我們在教育上采取相應的策略,不論是專業(yè)課還是文化課,都要做好生命教育的滲透,以學生生活中遇到的社會性、道德性事件及問題為依據(jù),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素材,在各文化課或?qū)I(yè)課中加以滲透,引導學生采用有效的解決辦法。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生活,從而使學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1]。
德育課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場地,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導向。我們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在課程中采用體驗、實踐式的生命教育。生命有多么珍貴,老師用多么生動的話語來說明,都沒有學生自己的感悟來得有用。所謂百聞不如一見,日本的某些學校,讓孩子們親自孵化雞蛋,將孵化出的小雞撫養(yǎng)長大,體驗到撫養(yǎng)生命的不易,感受到充滿生命活力的快樂。最后再親自將小雞殺死,不少孩子都哭出了聲,非常悲傷。體驗、實踐式教育就是通過角色扮演、模擬情境或?qū)嵺`性的體驗活動,讓學生直接參與分別感受“真實情境”中人物的各種情緒,體會其中的喜怒哀樂。在此背景下,了解自己今后可能碰到的挫折、困難及各種情況,進而學會生活,學會在生活中堅強,理解他人的處境,進而學會體諒他人。
在成長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起重要作用,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所以每一科的老師,尤其是班主任對他們來說都是影響巨大的。如今,很多中職學生都是在單親家庭中長大的,他們從小缺乏父親或母親的關愛,內(nèi)心缺乏安全感,遇事容易焦躁,甚至出現(xiàn)走極端的行為。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擺正心態(tài),教孩子遇事從容面對。走進孩子的心里,熱愛學生、真正關懷學生、欣賞學生,不把成績作為唯一標準,學生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衣著都可以是閃光點。有的孩子硬筆書法好,有的孩子舞蹈很棒……這些都可以成為教師鼓勵的切入點。這樣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溫馨、和諧、充滿生命活力的成長環(huán)境。生命教育不應該只是出現(xiàn)在生死抉擇的關口,而是應該與青少年的心靈成長結伴而行,不應該只是傳授預定的生命教義,而應該跳出條條框框,用老師的生命關懷和生命智慧來回答孩子們成長歷程中遇到的每一個心靈困惑。
學生之所以稱之為學生,意味著其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中職學生大多數(shù)處于15-18歲的青春期,他們自尊心強,抗挫折能力弱,學校一方面在教育教學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優(yōu)點,給學生的行為以正確的評判,讓學生適當體會挫折的滋味并鍛煉其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在學生受挫后,老師應充分體現(xiàn)出細心,了解學生思想,幫助學生正確地看待挫折和面對挫折。
時下,校園里幾乎都設有心理咨詢室,配備有心理咨詢教師,但多學校中這一工作做的不是很扎實。一些學校因人手問題或其他原因,沒有很好地利用心理咨詢室。班主任負擔過重,沒時間、沒辦法做好學生的心理工作。對此,我們應該好好利用心理咨詢室,打消學生的羞怯心理,給孩子空間,讓孩子吐露心聲,使其愿意談,暢快談,放下包袱,將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傾訴出來,讓心理咨詢老師幫助解決。
俗話說: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靠一生去治愈。家庭從來都是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有一位教育名家曾說過:誰放棄了家庭教育,誰就幾乎葬送了孩子的前程;而誰贏得了家庭教育,誰就贏得了孩子輝煌的未來。做好家校共育,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成長環(huán)境,才能知道孩子經(jīng)歷過什么,度過了怎樣的童年,進而采取更有效的教育方式。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從最根本的意義來說,生命教育是一種全人教育,它涵蓋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和這一過程中所涉及的各個方面,既關乎人的生存與生活,也關乎人的成長與發(fā)展,更關乎人的本性與價值[1]。
教育,說到底是關于生命成長的一堂課。我希望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的學生能與社會一起成長,不向困難低頭,悅納自己,熱愛生命,勇敢地擁抱生命。向死而生,向生命致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