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捷聰
(山東省膠州市第十七中學 山東青島 266300)
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學科,學生在學習時,應注意區別其與語文的學習方式。教師要利用好信息化教學方式,為學生搭建一個高效的英語課堂,切實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性,充分保證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1]。
在英語閱讀課堂上,教師應注意讓學生產生閱讀聯想,充分讓學生完成英語閱讀,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利用好英語文本閱讀的方式,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和聯想,深化學生的英語閱讀體驗。在現代化背景下,引入信息技術的方式,能有效提高閱讀教學效果,切實保證學生的英語閱讀體驗[2]。
例如,學習“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這一課時,教師可在教學時,以“festivals”為基本話題,讓學生圍繞節日進行交流和溝通。這樣的方式能夠切實發揮出英語學科的具體價值。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展示一些節日的相關圖片,如節日的名稱、和節日文化有關的專屬用詞和描述性詞語。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看著圖片進行學習,讓學生認識我國的一些傳統節日。
傳統教育背景下,很多學生都不重視深入理解文章,學生也很難形成良好的文化品質。在現代化教育背景下,利用好信息技術方式,對英語學科進行深入拓展,重現英語閱讀場景,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英語知識,切實增強學生的英語閱讀體驗,讓英語閱讀具備一定的趣味性和生動性,可促進學生對英語的深入理解。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的形式,展示相應的閱讀教學情境,將課本上的教學內容以一個有趣性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眼前,幫助學生理解英語知識。
例如,學習“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s are?”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方式,為學生展現一些英語閱讀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如利用圖片的形式為學生展示恐怖樂園的圖片,看著圖片,教師可以說出英語句子:Are you excited to try these in the fun park?向學生提出相關問題。接下來,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交通工具,接著向學生進行提問:How do you think the ride? Is it fun or scary? Do you want to have a try?教師可以通過這樣的教學形式,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
初中階段的學生詞匯量缺不足,在英語閱讀過程中,學生很容易理解困難,這對英語閱讀的有效開展會有一定的限制。對此,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幫助學生突破英語閱讀難點,將信息技術的學習價值發揮到最大化。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將英語閱讀中的重點知識呈現在學生面前,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所學內容,發揮英語課堂的實際效果[3]。
例如,學習“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時,在本節課的學習中,“used to do/be”句型是其中的重要學習內容。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總結其中的知識點,讓學生掌握其中的知識點:used to do sth.過去常常做某事,表示過去經常性或習慣性的動作或狀態,暗指現在已經不存了,強調過去與現在的對比。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切實發揮出信息技術的教學價值,將關于used to do/be句型的知識為學生總結出來。
在英語閱讀課堂上,教師應充分重視學生的英語閱讀體驗,切實保證學生的英語閱讀發揮出一定的效果,讓學生喜歡上英語閱讀,認識到英語閱讀的價值和作用。切實利用好信息技術,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所收獲。切實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為學生建設一個高效化的英語課堂,引導學生對英語知識進行深入學習,增強學生對英語學科的認識。
例如,學習“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時,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他們熟悉的帶有歌詞或歌手圖片的流行歌曲,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充滿學習興趣,快速引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深化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為學生構建一個高效的英語課堂。
綜上所述,在信息化背景下,學生的課堂學習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教師應利用好信息技術,推動英語學科的教學改革,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上有更多的進步空間,將信息技術的作用發揮到最大,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