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小娟
(陜西省延安市新區外國語學校 陜西延安 716000)
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將起著重要的作用,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把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由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任務之一,有了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學習就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了。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學生在課堂上要能抓住要點,邊聽邊想邊記。老師的講解和提問必須要認真聽,同學的發言也得仔細聽,對同學發言中的亮點和不足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一定的補充,這樣能促進自己對知識的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適時提出以下的問題引導學生注意聽, “老師的說法你認同嗎? 你的想法是怎樣的,分享給大家吧。 ”“誰和這位同學的想法一樣? 請你再來解釋一下。”“你和他的想法一樣嗎? 找找哪里有不同,來說一說。”“你對他的回答有補充嗎?”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同組的同學也可以有類似的引導,如“我的想法是這樣的,你們同意嗎?”“你們有不一樣的想法嗎?”“我們組一共想出了幾種解決辦法?”通過這些問題,激勵學生在課堂上認真傾聽和思考。聽課的過程中,學生除了要學會聽,還要學會看,看老師的眼神、動作、表情,這些都在傳遞著信息,從而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愛因斯坦說過學習知識要善于思考,數學的學習更離不開思考,養成善于思考的學習習慣,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思考的欲望,可以采用比賽的形式激勵學生積極思考,還可以形式多樣化的進行提問,除了老師提問學生,還鼓勵學生提問老師、學生互相提問。教師還要為學生創造充分的思考時間和機會,提出的問題難易應適中,難度適中的題目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解決,較難的問題可以采取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解決。在每節課結束時留幾分鐘請學生說一說本節課有哪些收獲,說說還有哪些疑問。
審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只有認真審題才能確保正確解題,所以良好的審題習慣也是學生必須要養成的。學生通過仔細審題,抓住題目中關鍵有用的信息,正確選擇合適的解題方法,才能提高解題的速度與準確率。
教學中,對審題習慣的培養也是需要長期堅持訓練的,首先要求學生仔細讀題,一字一句慢慢讀出題目,對題意有大致的了解。其次看清楚題目中究竟問什么、要我們做什么,運用畫橫線、波浪線、畫圈等對題目中的關鍵的字、詞、句做出標記,有多余的信息需要忽略的也要做好標記。最后,把題目中的信息和問題進行有效的聯結,選擇有用的條件、合適的方法進行解題。
字如其人,整潔、美觀的書寫能給人帶來愉悅感,學生的書寫也反映了他的學習態度,數學解題格式規范、解答過程完整是非常重要的。
對學生的書寫必須要求嚴格,數學書寫中數字居多,是書寫的基礎,那一年級的教學中就要讓學生養成認真書寫數字的習慣,從描紅到模仿再到獨立寫出漂亮的數字,需要教師耐心的指導,也需要孩子靜心的練習。經常舉行作業大展評對孩子的書寫也能起到你追我趕的作用,當孩子們看到老師給作業上得了小紅花、聽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時,更加樂于展示自己的書寫了,如果看到自己和別人的差距時便會對自己的書寫有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書寫規范,那我們教師平時的板書要規范,比如數字寫規范、脫式計算等號對齊、解方程要寫“解”、作圖時要用作圖工具、答語書寫完整等,給學生正確的示范作用。
學生要想正確解決問題,不僅要認真分析問題與解答,還要在解決之后對過程有一定的反思和檢驗,通過對解題過程的回顧與反思,培養學生嚴謹、細致、深刻的思維品質。
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讓學生認識到反思檢驗的重要性,其次教給學生檢驗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要長期堅持反思檢驗的訓練,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后逐步養成自覺檢驗的習慣。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也是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一個重要方面。估算能力的提高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計算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養成先估后算的習慣,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計算的準確率,不會再有與答案相差甚遠的情況。在解決問題時,我們也要選擇合適的估算技巧,四舍五入法、估大法、估小法,在不同的情境中選擇適當的策略解決問題。
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耐心引導,學生努力配合、慢慢培養,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