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文聚
(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第八中學 甘肅蘭州 730300)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睂W校文化的核心是學校的精神文化,即學校辦學理念。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代,它更是校園文化的最高層面,是一所學校的靈魂。學校要以新時代的核心文化精神引導人,以優美的環境文化熏陶人,以規范的行為文化培養人??偨Y和提煉學校校訓,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運作水平,走內涵發展之路,創建特色學校,高質量、高品位、富有特色的開展素質教育活動,全面提升學校的教育質量和辦學品位,才能取得優秀的成績。下面從如下四個方面談談如何打造學校新時代先進文化以促進學校內涵發展。
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最高層面,更是一個學校發展的靈魂性內容,因此,精神文化的成敗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整個學校文化建設。學校在精神文化建設方面,一定要從總結提煉學校的校訓入手,加強教風、學風、校風的建設。
例如校訓:厚德博學。
“厚德”,出自《周易》:“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指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寓意學校校風淳厚,立德樹人,師生以崇高道德修養為立學為人之本。
“博學”,出自《論語·子張》:“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指廣博地獲取知識。寓意學校育人學有專長,百科兼納,師生以博學為立學成才之基。
學校通過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的實踐,讓師生感受到學校精神文化的熏陶和激勵,形成師生自覺實踐,共同學習的核心價值觀,逐漸融入師生的言行舉止,并轉化為對工作、對事業、對學習的不懈追求,從而濃厚了學風、改善了教風、優化了校風。師生在長期相互悅納、相互勉勵、相互涌動、共同發展、共享快樂的過程中,形成學校精神文化,把學校打造成師生共享和諧的精神家園。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物質文化的承載者是校園環境建設和文化教育設施建設。例如,學校校緊緊圍繞“厚德博學”這一學校文化建設核心,群策群力,在學校環境建設和文化教育設施方面下功夫,做文章。
優美的校園生態環境,有助于師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并強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境意識。因此學校一定要把生態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日常工作抓緊抓實。
例如,學校緊緊圍繞“厚德博學”這一學校文化建設核心,成立學校廣播站,創辦校報,建放(如孔子、雷鋒)雕像,精心布置名人字畫的懸掛和創建心理咨詢室等文化教育設施。這些設施體現著鮮明的時代特色,承載著文化,傳遞著信息,綻放著思維的火花。其中,要創建校園文化亮點,以彰顯特色,并堅持每學期更新內容。其內容可以集合以勵志修身、開闊視野為目的的中國傳統文化、時政要聞、藝術體育、科學技術、風土人情、地方文化以及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精彩瞬間等。學校從總體布局和核心要求出發,讓學校的每一處都營造出濃郁的育人氛圍,真正發揮校園文化的約束功能、導向功能、激勵功能、審美功能。
師德師風建設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因為“師德是教師之魂”,它關系著一個學校的形象,關系著一個學校的社會聲譽。在競爭激烈的今天,也關系著學校的興衰。因而,學校在師德師風建設方面明確提出教師要以德立行、以德立人,要求教師成為學生的精神關懷者,關懷學生的精神發展,關懷學生的道德生命的成長,把學校及其課堂教學、課外教育系統等各方面的教育影響都轉化為學生個人發展的因素,使校園真正成為師生的精神家園。為此,學校注重師德師風建設、著力打造一流的教師隊伍尤為重要。為學校師德師風建設注入了強大動力。
促進人的發展是基礎教育永恒的主題,教會學生做人,教會學生學習,培養學生各種基本能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是學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學校行為文化的重要體現。
學校要提高以德育人的實效,把握時機,采取多種形式,創新活動載體,豐富德育內容。例如組織教育月活動,包括“文明禮儀伴我成長”教育月、“青春旋律”藝術展示月、“崇尚國學”經典詩文誦讀月、“繼承革命傳統,博出青春風采”活動月等等。還可以開展特色德育活動。
學校可以每年四月份開展“文明禮儀伴我成長”、“青春旋律”藝術展示月、教育月等等。學校向學生印發自編的新生入學教育材料,心理輔導、學校一日常規、禮儀常規等相關學習材料,通過主題班會,師生座談、知識競賽等活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禮儀習慣,并不斷強化。引導學校文化向健康高雅方向發展。
學校還可以堅持開展的特色活動如“農村一日留學”活動和“走進大學校園”活動等等。主題教育月活動和特色教育活動,不僅展示了學生文化藝術才能,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而且培養了學生健康文明和諧團結的優良品德,提高了學生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以上都是拋磚引玉,每所學??梢愿鶕拘嶋H情況確定教育活動。
總之,學校文化建設必須樹立全員共建的意識,全面統籌、系統安排、科學規劃,以精神文化建設為核心,協調建設物質文化、教師文化、行為文化,促進學校內涵發展,不斷繼承,不斷創新,要為打造富有地域特色適應新時代文化要求的優秀學校品牌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