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燕
(江蘇省昆山市裕元實驗幼兒園 江蘇昆山 215300)
植物是天然資源,色彩豐富、形態各異,幼兒對植物有著本能的興趣,無論是色彩還是形態都對幼兒有很強的吸引力。在傳統幼兒美術教學中,美術材料的選擇多局限于常規范圍,植物材料的運用非常少,即使偶爾涉及也是一帶而過,很少有專門以植物材料為主題的美術活動。近年來,隨著幼兒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創意美術、探究課堂理念已深入人心,植物也作為創意材料走進幼兒美術活動中,不但豐富了美術活動內容,同時也使活動形式更加有趣新穎。
觀察是美術活動中的重要步驟,是幼兒認識世界、認識事物、認識美術活動的基礎。教師可以利用植物來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比如:觀察兩種葉子的形狀有什么不同?幼兒會發現楊樹的葉子是心形的,柳樹的葉子是長條狀的,而松樹的葉子則是針狀的,這樣的觀察能夠幫助幼兒認識事物的基本形態,從而懂得如何分辨事物之間的相同或者不同點。
還有對色彩的觀察,一般情況下,幼兒對色彩的認識比較籠統,比如樹葉是綠色的,花朵是紅色的。其實,大自然的色彩參差錯落,通過觀察植物能夠發現神奇的色彩變化。比如同樣都是綠色的樹葉,柳樹葉是翠綠色的,而松樹葉是墨綠色的,槐樹葉是淺綠色的……通過色彩的對比分析,能夠幫幼兒建立基本的色彩觀,為后續美術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想象能夠讓幼兒美術活動充滿活力,通過植物來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能夠實現潛移默化的無痕引導效果。植物就像一個充滿奇思妙想的世界,可以無限包容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讓美術活動充滿創意和活力,同時也有利于促進幼兒創造力的發展。
例如在“樹葉變變變”活動中,教師可以和孩子們一起收集樹葉,一起制作“樹葉拼貼畫”。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只要起到示范作用即可,在活動過程中鼓勵幼兒自主發揮,不要過多地介入和干預,讓幼兒在自主發揮中展開想象,并把自己的想法變成美術作品。比如有的孩子把三片柳樹葉拼在一起,作為小金魚的尾巴;有的孩子把五片冬青葉拼接在一起,做成了美麗的梅花;還有孩子在銀杏葉片上畫上圖畫,就是一把栩栩如生的小扇子……孩子們的想象力往往令人驚喜,而低結構的植物材料更讓孩子們有了發揮想象的空間。
在幼兒創意美術活動中,植物材料的組合讓活動形式更豐富多樣,擴展幼兒的自主發揮空間。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活動內容,增加活動創意,通過植物材料的組合打造全新的美術活動課堂,激發幼兒的創意靈感,讓幼兒更好地參與到活動過程中,讓美術活動內容與幼兒的創意更貼近。
例如在創意美術拼貼活動中,教師可以為幼兒準備不同的植物材料,如樹葉、枝條、果實、糧食、蔬菜等,這些植物資源都可以作為美術活動素材。幼兒可以根據自己想完成的主題選擇相應的植物材料,在活動過程中,幼兒可以獨立選擇,也可以組成美術小組一起動手合作。從幼兒完成的植物美術作品來看,五花八門,充滿了奇趣和創意。比如有的孩子在楊樹葉上畫上五官,用銀杏葉做帽子,用玉米須做胡子,做出了一個老爺爺的形象;而有的孩子則用銀杏葉做成小裙子,一個活潑美麗的小女孩形象呼之欲出。豐富的植物材料組合能夠激發幼兒的無限創意,同時也會讓幼兒美術活動更有活力。
在以植物為材料的幼兒美術活動中,雖然形式靈活,幼兒有很大的自主發揮空間,但是由于低結構材料處于相對無序狀態,所以幼兒很容易偏離預期思路,也就是在活動中會“跑題”。比如有孩子計劃要作“樹枝點畫”,但是看到其他小朋友在做樹葉剪紙,他就放棄了樹枝選擇了剪紙,最后哪一樣也沒做好。所以,教師要重視植物低結構材料運用的有效性,在活動之前設計具體主題,比如人物主題、動物主題、風景主題”等,在開展美術相關主題的引導下開展活動,才不會出現偏題、跑題問題,因為幼兒的自主發揮是有限度的,自主發揮不代表隨意發揮,設計美術活動主題后,才能保證美術活動的有效性,提高幼兒的材料應用能力。
“大自然千變萬化,這是自然給予生活最美的饋贈。”在幼兒美術活動中,植物作為自然材料充滿了無窮趣味,通過對植物的觀察,能夠提高幼兒的美術觀察能力,尤其是細節觀察能力,通過植物材料和其他美術材料的組合,能夠讓美術活動形式更豐富,從而實現美術活動的目標。“親近植物、熱愛自然、發現生活”,這是植物應用于幼兒美術活動的最大價值,同時也是幼兒美術教學創新發展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