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萍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橫涇實驗小學附屬幼兒園新齊分園 江蘇蘇州 215103)
健康教育是幼兒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幼兒教育穩定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幼兒園教育中健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內容,幼兒園要結合幼兒的需求和年齡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健康教育活動,從而實現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
健康是一種身體、心理、社會適應的健全性狀態,而不僅僅局限于身體沒有疾病或虛弱的情況。對幼兒而言,健康是指身心健康,同時具備積極、樂觀、主動、無所畏懼的良好心態和行為習慣。幼兒階段作為習慣養成、性格塑造的關鍵階段,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幼兒園教育中常常只關注到幼兒的身體健康,而忽略了幼兒的心理成長,導致幼兒由于環境或周圍人群的影響而形成了孤僻、自卑、暴躁、自私、懶惰、自我等多種心理問題和不良習慣,影響了幼兒身心健康地成長。
幼兒園一直都將幼兒的安全放在幼兒教育的首位,為了避免幼兒出現安全問題,很多幼兒園會限制甚至禁止幼兒進行戶外活動,認為少活動就會少出事,但是一味地進行室內活動幼兒身體鍛煉的機會大大減少,不利于幼兒身體素質的培養,同時由于幼兒對危險性事物缺乏足夠的防范能力,再加上好奇就容易導致各類安全事故。
在幼兒園健康教育中很多老師認為只要在園內做好幼兒的健康教育就已足夠,忽略了家庭教育對幼兒健康的重要影響,導致幼兒園和家庭相互脫離的現象非常突出,家園合作不夠,幼兒的健康教育出現脫節,給幼兒的健康帶來了威脅。
在幼兒園開展健康教育首先老師要對健康教育擁有科學的認知,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教育的同時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提高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在幼兒的身體、心理、社會適應力方面構建起健康教育體系,然后結合幼兒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幼兒健康教育,避免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
在幼兒園開展健康教育活動需要老師有意識地進行滲透,將健康教育內容落實到幼兒的日常活動中,涉及幼兒的日常生活、游戲、交流等多個方面,使幼兒得到多維度的健康指導。
1.關于身體保健和生活自理活動
在幼兒園健康教育中幼兒的身體保健和生活自理教育是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提高幼兒對身體的科學認知、使用和養護能力,是幼兒健康教育中的重要內容。老師可以組織幼兒了解眼、齒、耳、鼻、皮膚的相關知識內容,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同時對幼兒的進餐、睡眠中的行為習慣進行糾正和培養,使幼兒具備基本的生活能力和社會行為規范。
2.關于幼兒的日常安全教育方面
在幼兒園健康教育中日常的安全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幼兒年齡小、好奇心強,很容易由于缺乏安全知識而造成不必要的身體、心理健康損傷。因此,老師可以在每節課中專門抽出一部分時間來對幼兒開展日常安全教育,比如尖銳物品不能放入口中,不能夠刺傷他人;在奔跑玩耍時避開危險物品;不可觸摸帶電的物品;禁止在危險場所玩耍,比如河邊、馬路上等等,使幼兒具有基本的安全意識,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同時老師也要提高幼兒的求救和自救能力,使幼兒能夠在遇到問題時懂得求助他人或進行簡單的自救,比如老師創設生活情境針對“陌生人敲門”“著火”“生病”等常見問題進行指導。
3.關于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
幼兒處于思想和意識發展的啟蒙階段,很容易受周邊環境的影響,常常由于他人的動作、語言、事件,對幼兒的健康成長和未來發展造成非常深遠的影響。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兒園健康教育中的重要內容,需要老師針對幼兒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比如有的幼兒性格孤僻、自卑,老師要引導幼兒發現自己身上的閃光點,并鼓勵其他幼兒來一同玩耍,幫助幼兒樹立起自信心,形成積極樂觀的心態。
幼兒園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使家長認識到家庭教育對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性,使家長積極地與幼兒園聯合起來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共同關注幼兒的身心健康。幼兒園可以制作一些科學健康教育知識手冊,提高家長的科學健康知識水平,使幼兒不論在園內還是家庭生活中都能夠得到科學合理、全方位的健康指導,從而實現幼兒積極樂觀、健康活潑茁壯成長。
綜上所述,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要打破傳統的健康認知,從幼兒的身體素質、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力等多個角度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同時加強家園合作,使幼兒得到全方位的健康指導,促進幼兒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