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栓福
(甘肅省禮縣鹽官鎮九年制學校 甘肅隴南 742201)
對于初中數學學習來講,學生要在掌握基本數學知識的同時學會拓展應用,在其他理科學科中靈活應用、解決難題,打牢數學科目的基礎性知識。由于初中階段學習對學業發展來講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家長與學校對此階段的學生學習狀況高度重視,這也給老師和學生帶來的巨大壓力。對于此問題,老師作為課堂的引領者要改革課堂教學方式,盡最大可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數學這一學科往往是很多學生的難關,學科內容繁雜,知識點枯燥,很多學生厭煩數學這一心理狀態很多是從中學階段開始的,老師構建高效課堂,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知識的掌握效果,避免課后學生再花費大量時間研究,其次,課堂講解幫助學生加深對數學解題思路及解題步驟的理解,構建數學已學學習內容的思維導圖,鍛煉大腦的邏輯思維能力。由此可見,對于高效課堂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老師要創新課堂教學,大大調動學生積極性,不斷優化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推動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學習。
在目前全國各地中學中,一些老師存在被學生成績、家長壓力等因素影響,教學就僅牢牢抓住了書面課本內容的情況,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課堂教學的單調無聊,四十分鐘的課堂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自制力,才能避免課堂走神,而學習內容的難懂,課堂的單調,這些都會導致一些學生因此出現抵觸情緒,影響之后的學習生涯,許多學生對數學的畏難情緒就是從中學階段開始。數學作為許多學生學業中的一大難關,學科內容體系繁多,知識點較為深奧,這本就已經令很多學生“望而卻步”,而傳統的老師輸出,學生被動輸入知識的教學方式,讓老師陷入了教學改革經驗不足,學生對數學課堂沒有興趣,教學效果不如意的循環,長此已久,教學模式的弊端暴露,課堂過于低效,學生的成績也不夠理想。
眾所周知,僅僅憑借課堂上的老師熱心教學并不能讓學生具備主動學習數學知識的意識,老師要不斷創新課堂模式如互動教學,不斷激發學生對知識的熱情和渴望。新課改要求,教學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如在講授中心對稱有關內容時,老師以“什么是對稱圖形”引起學生思考并踴躍發言,老師在引導之下給出中心對稱圖形的定義,之后讓同學舉一些身邊隨處可見的中心對稱圖形,或者是動手創作,發現隨手的中心對稱圖形展示給全班同學,其他學生也要及時評判是否符合中心對稱圖形的要求,夯實數學基礎和思維模式,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之后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通過場景模擬,趣味情境激發其參與積極性,營造活躍、積極的課堂氛圍,在活動過程中積累對理論知識的應用經驗,培養其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實現全面發展,讓學生在簡單的課堂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會到成功應用知識解決難題的快樂。
數學學科非常考驗學生的能力,教師要將能力培養結合到實際課堂中來,可以把學生分組,班級內以組為單位進行活動,使其潛移默化地產生競爭意識,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之處,在合作過程中加強主動學習意識。教師可以根據中學數學課本內容,選擇靈活度較大的知識點,在課堂中增加游戲環節,讓學生被活動所吸引,憑借興趣去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如在學習圓與圓的位置關系時,分配給每個小組兩個原形,讓小組進行探索實驗,發現圓與圓間的多樣位置關系,由專門同學進行記錄,最后各組派代表發言,老師總結。通過這種模式,在讓學生們扎實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提高中學生數學能力,檢測了其數學相應能力的強弱,這也有利于教師在之后針對性教學,突破弱點。
高效課堂的建立,離不開知識的復習鞏固,只有在課堂認真學習,課下及時復習的基礎上,才能達到高效課堂的意義,而檢測反饋才能讓老師正確認識到教學效果。老師也可以將檢測過程融入課堂之中,創新測試方式,如設計課堂解題比賽,將試卷內容公開進行搶答,保持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同時讓學生看到彼此之間的差距,在參與過程中思考自己的實際學習情況,更能刺激其自主學習的動力。如在學習全等三角形時可以課上給出一道題目,讓學生在限定時間內進行證明,并盡可能探索多種證明方法。數學學科對學生的培養不僅僅在于我們熟知的計算能力、大腦開發法等,它也對學生的競爭意識、細心程度、應試能力等提出要求,需要老師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發散,根據場景所需去深入考慮題目信息,順利解出題目答案。
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努力探索正確有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好奇心驅使下充分感受到學習樂趣,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借助外界力量,使用現代化工具,增加學生興趣程度,讓師生雙方在互動之中完成教學目標,讓學生不斷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在學習的樂趣中不斷深入教學,為高年級及之后的數學學科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