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海燕
(廣西博白縣博白鎮第六初級中學 廣西博白 537600)
初中時期,學生第一次接觸生物這門課程,也是他們第一次懂得生物中的很多知識,而生物這門學科剛好揭示了一些生物的生活環境,生存條件以及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因此我認為教師剛好可以利用這個學科的特點培養中學生的環保意識,讓環保理念貫徹到每一名中學生的心中。近年來,雖然我國經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惡劣的環境也隨之而來,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各個相關部門都應該提倡并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對初中生進行環保意識的培養也迫在眉睫。生物這個學科與我們環境的保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教師應該在生物課堂中對學生進行環保意識的培養。本文針對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進行了簡單的闡述,僅供參考。
在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生物的方法最直接的途徑就是看生物課本,而生物教師對學生進行生物教學時,大部分也是根據課本內容來講解的。比如,學生在學習有關生態平衡這部分時,可以給他們講解要想維持當前的生態環境,我們應該怎樣做,讓他們在聽課的過程中,懂得如何進行環境保護。當他們在學習植物光合作用這部分相關內容時,可以給他們講解植物對大自然的作用,也可以融入進行環境保護的意義。通過生物教師根據教材對學生的授課,并結合保護環境的意義,讓學生可以將這門課程學習得更加透徹,對這門學科有著更深的理解,當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基本知識有了大概的了解之后,就能懂得如何去保護環境,以及保護環境有什么作用。這樣的話,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就會對環境保護這方面多一些關注,多一些環保意識,自然而然地保護起環境來。在他們進行環境保護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影響著其他同學,從而達到對中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這一目標。
目前初中生物教師進行生物教學時,不僅只給他們傳授教材中的理論知識,還包括了生物中的實驗教學。這樣學生可以在生物理論課堂中認真學習生物的知識,然后在上生物實驗課時,學生可以利用做實驗的辦法檢測自己生物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通過自己動手做實驗,親眼看到實驗過程中的一些變化,加深自己對這些理論知識的了解。比如,教師帶領學生做一個模擬生態環境的實驗,讓他們可以親身體會到生態的過程,知道怎樣才可以維持生態的平衡關系,哪些物質是必不可少的。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做一些實驗,讓學生可以親眼看到汽車尾氣會帶來怎樣的影響,生活中的垃圾污水可以帶來怎樣的后果,美好環境的恢復需要怎樣的過程,親自動手做些小盆景等。通過他們的親自實踐,既能培養他們學習生物的興趣,也能讓他們懂得保護環境是多么重要,多么迫在眉睫,從而養成環保意識。由此看來,生物實驗也能夠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學生養成環保意識僅僅只是口頭說是不行的,應該讓他們把這種意識付諸到實際行動中來。因此,教師應該積極開展一些有關環保的活動,讓學生可以真正地落實保護環境的意識。比如說,教師可以邀請一些有關環境保護的專家來進行以保護環境為主題的相關講座,讓學生可以將生物知識與環保知識緊密的聯系起來。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帶著學生去一些生態園或者公園進行參觀,讓他們在參觀的過程中,通過教師的科普,增強環保意識。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親自進行一些調查,比如將他們分成各個小組,給他們劃分調查的范圍,讓他們分別去自己的小范圍中調查當前的環境,通過他們自身的體驗,促進環保意識的養成。
一件事情的嚴重程度僅僅靠說是沒有作用的,如果有了數據的支撐,就顯得更為重要。比如說,由于環境污染,多地區產生酸雨現象,而酸雨直接導致農民糧食作物的減產。僅僅從字面上來看,學生往往體會不到環境污染的嚴重性,如果換個說法的話,由于環境污染,三分之一的地區產生酸雨現象,一些莊稼糧食作物減產幾萬畝甚至上千萬畝,這樣加上數據的支撐,學生一聽,就會感受到事情的嚴重性。與此同時,學生就會認識到環境污染的速度,以及對人類所產生的危害性,他們就會知道環境污染就在身邊,為了自己不受傷害,他們就會樹立起環保意識。所以說,教師在對初中生進行生物教學時,將目前環境的污染程度用數字表現出來,就可以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
總而言之,培養中學生環保意識是非常必要的,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當今環境的污染程度,還可以讓他們積極參與到保護環境的隊列中。生物教師應該在生物教學中積極滲透環保意識,從而促使每一名學生養成保護環境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