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碧珍 易上榮
(中山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中山 528400)
與專業鎮(區)政府共建產業學院是中山職業技術學院的主要辦學特色,已成為越來越多高職院校的特色發展路徑選擇。根植于專業鎮(區)的產業學院正好契合了中山經濟發達的專業鎮(區) 對人才智力的需求而備受關注,而其基層黨組織也經歷著從無到有,成立支部委員會,黨建工作經歷著由零散到逐漸展開、逐漸發揮引領作用。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面對學校的改革創新,加強和改進基層黨組織的建設,堅持問題意識、突出問題導向,切實做到辦學治校的難點在哪里、基層黨建工作的重點就在哪里,把黨建工作融入到辦學治校實踐中,是產業學院刻不容緩的責任。
專業鎮產業學院是新生事物,無先例借鑒,一切在探索中。創辦初期,困難主要表現為:
產業學院由校鎮共建,故每個產業學院的背景和基礎不一樣。校內外均無可直接復制,只能立足于具體鎮(區),籌建各項機制體制。人員配置變動、崗位轉變等原因導致教師感到職業發展困惑。
全日制學生來自校本部某個專業,來往頻繁且駐留時間短,僅僅來產業學院實訓一個學期,三五個月經歷著“剛剛接觸、有點熟悉、卻要再見!”。學生黨建工作也匆匆而過,活動組織難度較大。
產業學院為當地提供的人才支持和技術服務十分有限,與地方政府和企業的期望有較大差距,產業學院所在鎮(區)的社會影響力暫時不大,使得政校企合作難以深入持久。顯然,專業鎮產業學院發展遇到瓶頸,亟需核心力量引領。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產業學院是校本部的教學延伸,也寄托著專業鎮政府和老百姓的厚望。相對于校本部各部門,專業鎮產業學院工作獨立性、自主性更多些,算是真正“獨當一方”。加強專業鎮產業學院黨組織強基建設有助于提高黨員干部、教師的行政執行能力,引領產業學院建設發展。開展校企合作是專業鎮產業學院重要的工作,頻繁的校企交往也存在一定的廉政風險和紀律風險。加強專業鎮產業學院黨組織強基建設有助于提高黨員干部、教師的防腐拒腐定力,確保產業學院發展的政治方向。專業鎮產業學院是新鮮事物,工作創新性強、挑戰大。
面對內外的變幻和困難,全體教師要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指導產業學院建設工作。提高政治站位,結合實際,逐步成立、充實、創新強基黨支部工作,充分發揮基層黨建工作在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學校發展中的重要引領作用。
黨支部是黨組織開展工作的基本單元,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團結群眾的核心、教育黨員的講壇、攻堅克難的堡壘,在社會基層黨組織中發揮引領和戰斗堡壘作用。經過審批,2017年,中山職院黨委發文成立經濟管理學院黨總支部小欖學院黨支部。黨支部的成立,讓黨員師生有了主心骨。近兩年來,黨支部對標《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要求,以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為切口建設標準化、規范化黨支部,引領學院各項工作的部署開展。制度上,按要求扎實做細黨員發展、黨員擔責、黨費收繳、黨員激勵關懷幫扶等工作。學習上,緊跟校本部黨委和院系黨總支的學習綱要,主動參加校本部學習大會。同時在產業學院里,黨支部帶領全體教師每周、每月固定時間,圍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通過書記講課、集中學習、個人匯報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和支部黨日規范。工作上,黨支部要求教師們扎根基層,分析研究專業鎮社會經濟發展的人才需求;鼓勵教師們在學校的二次創業和改革發展中,要提高政治站位、重溫入黨初心、帶頭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主動適應新環境新崗位;始終牢記做“四有”好老師,時刻謹守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推進高校黨的建設的重要載體和優勢渠道[1]。在總書記的指引下,小欖學院黨支部堅持為學生做好每學期開學第一課、書記上黨課、每月召開思政主題教育,每周黨員活動室有讀書聲、期末禮堂有學習分享會。這些“課程思政+思政課程”重要橋梁,將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貫穿于教育全過程,引導學生系統掌握黨史黨建理論知識,增強學生對黨的理解、認同和向往,把思想政治工作和黨建工作結合起來,把立德樹人、規范管理的嚴格要求和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靈活方式結合起來,構筑大思政工作格局,逐步實現育德、育知和育魂相統一。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
同時,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強化組織力陣地意識。黨支部引領教師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創新局。建立教師輪流上思政課的制度,給學生上、給同事上、給合作單位員工上,形成同向同行協同效應。建立黨員干部與教師定期座談制度,及時掌握教師思想狀況,協助他們解決“想不通、學不會、做不到”的實際困難,讓教師安心從教。建立教師爭先創優獎勵制度,激發教師的敬業精神,讓教師熱心從教。以德立身、以德施教,淬煉師能,努力造就黨和人民滿意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各級各類學校黨組織要把抓好學校黨建工作作為辦學治校的基本功,把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貫徹到學校工作各方面。由此可見,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從來都是密切聯系、高度統一。為此,黨支部做到黨建工作與產業學院中心工作同規劃、同部署、同實施,在教師職責、招生宣傳、課程建設、校企合作、對外交流等重大問題上把好政治關,把黨建運用起來、讓黨建解決問題。虛功實做、知行合一,實現黨政工作“一張皮”。
①開創“100+3”實踐育人模式
黨支部以理論武裝為立足點,以價值引領為關鍵點,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用黨建精神引領產業學院人才培養,健全實訓教學體系。實踐至今,小欖學院初步構建具產業學院特色的“100+3”實踐育人模式。(1)100系學生百分之百參加黨建下的社團活動。在校本部,雖然資源多樣化,但平均到學生個體身上,遠不及產業學院豐富。黨支部根據學生愛好特長成立了有固定的活動時間、場所和設施設備的青年社團,如勵志社、青年志愿者團隊。小而精、小而融,每一批學生都能100%參加社團,社團活動率100%。(2)3系學生實訓教學“三部曲”。首先,觀摩:走近企業—走進企業。黨支部組織每一批學生參觀本地代表性企業和小欖菊花會等傳統工商活動。讓學生感受企業在黨的支持和領導下發展壯大,更加堅定黨的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然后,礪能:學徒制—全真實戰。貫徹黨的教育理念“專業人才培養與企業崗位對接零距離”。如烹飪實訓是技藝精湛的大廚現身說“法”,師生共同品嘗“作品”,點評“作業”得失。第三步,試飛:適當兼職—自主創業。鼓勵學生課余時間到合作企業適當兼職。鍛煉學生適應工作、適應社會的能力,為創業積累經驗,為創造美好生活打基礎。
②發揮黨員標桿作用,創編特色教育課程
引導黨員教師站在第一線,統籌推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黨支部書記以身作則,年逾五旬還堅持學習并考取了國家助理社工師,帶領大家開展“書記項目”課題研究。黨員教師主持的“專業鎮產業學院特色建設實踐研究”科研課題立項成功。在優秀黨員的激勵下,全體教師參與項目培訓,把學黨章黨規、科研和教師發展三位一體化,將黨的教育方針轉化為教育教學的實際行動。2019年6月,黨支部開始思考:黨建、學工、專業、職業,如何在產業學院這個平臺上更好融合?思想碰撞的結論是:特色課程是抓手。黨員教師充分利用鄉鎮資源開發了《專業鎮旅游項目策劃》課程。課程通過教師指導學生學習黨史理論知識、學生考察體驗旅游文化、小組同學合作撰寫策劃書、全校路演競賽展現鄉村振興,記住鄉愁。特色課程拓寬基層黨建工作思路,“教學+黨建”有效融合統一,引導學生深入探尋鄉村的美,領略祖國的壯,堅定黨的政策,并由此扛起肩上的責,樹立遠大理想,明確時代使命,發揮青年作用。
①活躍校園黨建。秉承“信念鑄人、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除了緊跟上級步伐,組織師生上好黨課、開好黨會、寫好學習體會外,黨支部還積極籌建校園黨建沙龍、黨建文化走廊,組織“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讀書節、國慶70周年“我和我的祖國”快閃活動、守望相助為武漢加油、防疫衛生知識等愛國主義教育,2016年9月起每月編輯《學工教學簡報》,2018年編輯了《小欖學院以文化人的實踐探索》,2019年7月起每季編輯《欖院黨建》,使校園充滿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展現改革創新的時代風采。
②挖掘社區資源。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充分挖掘小欖鎮深厚的文化底蘊,帶領師生走社區、走民居、見工藝匠人、見革命老前輩,組織師生到烈士陵園掃墓、到小欖公益園做志愿服務,開展國情黨情社情調研、紅色文化考察與傳承等實踐活動。學生在黨建思想的引領下,以“行”應“知”,積極完成實訓任務、策劃校園科技文化節、下車間學習技術研發、參加小欖菊花會志愿服務。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服務區域發展、服務社區教育和終身學習的重要作用。
③校企黨支部結對聯動。借助產業學院的優勢,學院黨支部與校企合作單位黨支部結對,把產業學院黨建與當地精神文明建設結合起來,逐步實現了“黨建引領、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校企合作創新模式。黨建組織力得到了拓展與提升,產業學院產教融合得到了進一步落實,發揮了基層黨組織在服務中小微企業的重要作用。
④打造線上移動黨建。鼓勵黨員教師學習和把握新媒體時代高校黨建工作規律,因勢而進、因時而新。每天學習“學習強國”,評選學習達人。站穩站好“互聯網+”基層黨建和學院建設新平臺。線上黨會、移動黨課、處處知識庫,整合線上線下有效資源,打通黨建“微通道”,擴充學院“內存”。通過黨建工作和新媒體新技術的結合,推進實現黨員行為數據化、黨務工作互聯化,有效解決黨建工作的及時性、轉化性和有效性問題,引領學院建設發展。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要求“高等職業學校要培養服務區域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重點服務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加強社區教育和終身學習服務”(簡稱“三服務”)[2]。“三服務”是國家對高等職業學校的辦學要求,區域性高職院校責無旁貸。而“三服務”主要是通過校政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來實現,如產教融合的現代學徒制、訂單班、共建實訓基地。黨員干部在頻繁的外聯調研、洽談、決策、簽約、履約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廉政風險和紀律風險,因此,黨支部經常開展廉政教育,組織黨員教師到小欖鎮廉政教育基地學習,教育黨員嚴守紀律底線。具體做到:(1)堅持政治學習,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經驗凈化靈魂,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2)提高合作決策可行性和科學性,建立合作責任包括業務流程執行可追溯和懲戒機制,增強風險管理意識、能力和責任感。(3)廉潔從教、廉潔入企、廉潔合作,時刻接受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的監督檢查,逐步構建和完善黨內監督和群眾監督機制,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與業務上的能手人。
黨建就是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專業鎮產業學院作為高等職業院校母體的延伸,根植于專業鎮(區),肩負著服務區域發展的天然責任,任重道遠。黨建作為學院發展的“引擎”和“方向盤”,肩負著為學院發展注入源頭活水、保證辦學方向的天然使命,事關重大。基層黨建工作既要高屋建瓴、又要深入民心,貫穿到辦學治校全過程,引領產業學院建設,辦老百姓滿意的高等職業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