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川
(重慶市武隆區職業教育中心 重慶武隆 408500)
數學學科本身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瑣碎性,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相對成熟的思維能力和水平,同時能夠將題目中所給出的數學信息合理轉化為知識點,運用所學知識對相應的數學問題進行解答。而中職生剛剛初中畢業,往往還不具備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部分人在初中時期的數學成績也不太理想,數學學科的基礎知識掌握相對缺乏,對數學本身的學習興趣也不濃厚。這些問題都給中職數學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和挑戰,因此,在中職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對教授方法進行創新和改良,通過探究式學習來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使學生獲得學習的樂趣,在一次次的課堂中真正的從內心愛上數學這門學科,主動去探索和感受數學學科帶給生活的便利,進而促進自身數學成績的提升[1]。
針對數學學科本身抽象性的特點,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化抽象為具象,在了解課程要求的基礎上,根據每節課所要講授的具體內容,對解決數學問題的場景進行創設,最好選擇學生有所了解或是較為熟悉的生活化的場景,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體驗感和代入感,更好的理解和解決問題,也可以進一步的緩解學生對于數學問題產生的畏難心理,讓其更好的掌握所學的知識,以達到提升學習成績和教學質量的目的[2]。
數學學科要注重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對于一個數學問題可以擁有多種思考問題的方向,進而對問題給出不同的解決思路。教師在進行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提前對課堂教學的環節進行設計,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向對于問題作出思考和解決,通過頭腦風暴的方式,讓學生對問題展開討論,從而達到自主探究式的學習,最后由老師對內容進行總結與整理,幫助學生在腦海中構建和完善所學的知識體系。
探究式的學習方法能夠為學生思考問題提供不同的思路,使得學生在自主的思索過程中可以對問題進行反復的理解和消化,有助于學生形成對于問題解決的一種具有自身風格的思路,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提升自身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水平和運用能力,逐步提高數學成績和學習的信心[3]。
在探究式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通過對教學情境的創設給學生提供一個生活化的解決問題的環境,其實是在無形的過程中拉近了數學問題與生活實際的距離,使得數學問題不再一味的是學科問題,更像生活實際的靠近,讓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接受變得更加容易,從而也提升了他們對于數學知識探究的興趣。
由于中職生的年齡普遍比較小,對于數學學科所需要掌握的專業性的知識和所需要具備的能力還沒有形成,在知識的學習和問題的解決中就不可避免的會遇到一些難題,這就需要任課教師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通過幫助學生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以及營造生活化的氛圍,來讓學生更好的吸收相關的知識內容[4]。同時,這也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講授前,要充分的對課本知識進行鉆研和備課,選擇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生活化場景進行氛圍的營造,并在此基礎上設置在學生理解范圍內的相對難度不大的探究式問題,以便于大部分學生都能夠通過探究式學習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增強他們對于數學學習的信心。比如在學習解方程組時,老師就可以將方程中所假設的未知數變成生活中東西,在開始課程時,以生活中的買文具故事引入,將筆的單價設為x,本的單價設為y,給出各自的購買數量和總價,使學生先掌握基本解法,再對其他問題進行探究學習。
小組化的學習方式是探究式學習的一個重要類型,其更加注重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在中職數學的探究式學習中,老師應該在課堂開始前對班級學生進行一個合理的編組,讓各層次的學生在組內互助合作,共同完成探究學習任務。比如在學習數的基本知識時,就可以采用分組的方式,使組內的每個成員選擇一個數的概念進行講解,每個學生都能參與課堂,擁有自己的理解,最后老師進行知識的總結,就是成功的探究式學習的一種方式。
綜上所述,在中職的數學教學中采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是非常必要的。將這種方式引入課堂能夠提升學生的能力和成績,同時也是教師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的選擇,讓學生與老師都能夠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