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嬌
(重慶市武隆區職業教育中心 重慶武隆 408500)
農村中職學校電子專業課堂的改革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還能提高學校的口碑,吸引更多優秀的生源。實踐證明,經過改革之后,部分農村中職學校的電子專業課堂優勢已經凸顯,但是仍然面臨著一些問題,需要相關人員加強重視。
現階段很多農村中職學校的電子專業課堂依然以教師單向灌輸知識為主,由于中職學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礎比較薄弱,對理論知識缺少理解的現象,若教師仍然使用傳統方式,那么學生更難于理解,久而久之會對電子專業失去興趣。另外在實訓方面也缺少練習,學生應當通過實訓真是了解電子專業的原理以及詳細使用,但是很多學生在實訓過后只是了解了理論知識,并不明白如何進行具體的操作。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現階段的課堂隨處可見電腦、投影儀等多媒體設備,而電子專業教師也在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不斷創新使用教輔工具,使電子專業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但是有些教師過分依賴于多媒體課件,上課經常使用圖片和音頻,使得學生仍然感受不到系統的知識。另外,學校或者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考核時仍然是以成績為主,這樣的評價機制顯然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因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則會被忽視,長期下去,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逐漸降低[1]。
國家在不斷發展,社會在不斷進步,科學技術也在不斷創新。電子專業已經從某種程度上成為了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因此,為了相應國家的號召,貫徹國家的教育政策,農村中職學校要不斷改善電子專業課堂的教學模式,在改革過程中,要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得電子專業課堂能夠不斷培養優秀的職業人才。另外,社會對電子信息產業的需求也帶動了電子專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學生加入到了中職學校的電子專業課堂,希望將來能夠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由此可見,農村中職學校電子專業課堂教學進行改革是國家的需求,社會的需要以及人才發展的趨勢。
一個國家在發展過程中必然會有產業結構的變化。現階段中國的產業結構已經和傳統的結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電子專業的學生要想緊跟時代,必須要了解先進的電子技術,這樣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在將來的社會中貢獻自己的力量。但是由于現階段社會對電子專業人才的需求與學習電子專業的人才數量之間的矛盾導致了電子專業人才供不應求的現象。因此,在這種發展背景下,農村中職學校一定要根據社會要求,引進專業的電子專業教材,培養一批綜合素質能力較高的電子專業師資隊伍,最大程度提高畢業生的質量,滿足國家對人才的需求。
農村中職學校中的電子專業課堂教學仍然偏向于理論,這樣就造成了很多學生高分低能的現象。為了滿足社會的發展以及市場的需求,中職學校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對課程進行整合,促使課程向項目化教學發展。項目化是指將教學內容分成幾個項目,讓學生學習完理論知識之后,再提高動手能力。首先可以將教材分成幾個獨立的項目,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對項目直接進行研究。其次,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將教學方法變得項目化,這樣能夠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最后,教師要認真結合多媒體手段以及具體的實訓器材,讓學生將理論與實踐達到完美結合,這樣才能促進教學效果有效化[2]。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教師的專業水平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效果。由于教學改革會對電子專業的課程有些影響,因此,教師也要參與到課程改革中,接受新型培訓來提高自身的專業水準和授課能力。學校可以通過教研或者邀請名師來校講座,參加網上集體培訓等方式提高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師在熟悉課本的同時,也要緊跟時代的發展要求,對學生的學習成果以及實踐能力做好把控,提高課堂的有效性,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另外,農村中職學生普遍有向師性的特點,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當以身作則,把自己的學識和人格魅力展現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模仿自己,跟隨自己的節奏完成學習任務。
綜上所述,未來的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應當是多樣的,為了提高農村中職學校畢業生的競爭能力,學校以及教師也應當不斷改良教育方法,實現多方共贏。因此,中職學校要加快推進教學改革的步伐,促進教師隊伍和學生隊伍的不斷壯大,為電子信息產業不斷輸送大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