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媛
(四川省江油市第一中學 四川江油 621700)
作文一直以來都是高中階段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日常教學中的重點。在每年的試卷當中都會涉及到作文,同時占據的分數比重相對比較大。由此可以看出,作文在整個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在作文教學中,創新性、實用性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要想實現創新性與實用性在高中語文作業教學中的高度融入,就要實現對寫作模式的創新和優化,同時還要提高學生們的參與積極性,這樣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語文教學活動在具體展開中,要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積極響應新課程標準改革提出的一系列要求。作文教學一直以來都是其中重中之重,但是目前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整體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仍然有很多問題需要處理。在目前的作文教學中,部分教師讓學生們對一些優美的詞句進行記憶,或者是直接將部分優秀作文記錄下來,讓學生們在自己的作文創作時直接利用。雖然這種方式在短期內可以為學生們提供一些寫作素材,但是長期以往,學生們的作文寫作模式過于單一,基本上學生們的寫作風格都是一樣的。學生們的作文當中根本沒有任何的創新性特征,優秀的作文或者是詞句,更加無法體現出實用性。因此,要想體現出創新性、實用性,就要結合現實要求,積極采取有針對性的對策,將寫作模式作為出發點,實現作文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
比如,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將《感受圣誕節》作為例子,引導學生們將創新性、實用性融入其中。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對目前現有的寫作體裁展開深入分析,比如可以利用記敘文或是議論文的方式。教師要幫助學生們發散思維,避免局限在單一的寫作方法當中,讓學生們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在實踐中逐漸培養學生們養成良好的多種寫作模式操作能力,以此來保證教學的實用性[1]。其次,教師可以對該文章內容進行適當的講解。比如,很多學生在自己的作文創作中,通常情況下都是直接圍繞圣誕節的由來進行描述或者是自己怎樣過圣誕節、過圣誕節的一些感受等。這種寫作思維模式過于僵化。教師可以在學生們的思維思路中融入創新性。比如可以將圣誕節的民俗文化融入其中,或者是將當代人對于圣誕節的看法作為出發點以此來對作文進行編輯等。教師可以將寫作模式作為出發點,引導學生們從不同的角度出發,豐富自己的作文內容,以此來體現出作文的實用性、創新性。
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活動在具體展開中,基本上每年的高考作文當中都會直接給學生們一個主題,讓學生們根據該主題進行寫作。部分學生在對題目進行分析時,很容易出現問題,比如偏離主題等,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們很難得到高分。學生們出現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日常教學時的實用性、創新性不足。因此,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將作文題目的不同層次、不同含義作為出發點,將創新性、實用性應用其中,以此來保證學生們自身的寫作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比如在某高考試卷當中,作文題目是要求學生們將“大豆”作為主題進行思考,以此來展開寫作。教師在教學時,要對該文章當中涉及到的實用性進行講解。比如在日常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們對題目的主題以及想要表達的思想進行思考,出題者想要表達的深層含義可能是“大豆在經過一系列的磨難之后,才能夠成為豆腐”。教師要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們進行積極主動的思考,緊接著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們的總結給出相對應的意見和建議,以此來達到作文教學的實用性目的[2]。其次,“大豆在經過一系列的磨難之后才能夠變成豆腐”,在日常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朝著這一思路展開思考,培養學生們逐漸形成良好的發散性思維,從多個角度出發,對出題者的思路進行適當的了解。比如大豆變成豆腐,是否可以從中體會到“變通性”的重要性等。如果將該方面作為寫作的出發點,更加具有創新性。因此,教師在整個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可以直接將題目的深意作為出發點,實現創新性、實用性教學。
眾所周知,寫作當中的很多素材其實都是來自于生活,但是目前很多教師在日常教學時,并沒有真正的認識到該問題,在日常教學時,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并沒有與實際生活進行聯系,所以作文教學活動很難有序開展,其中的實用性、創新性也很難體現出來。比如在日常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盡可能多閱讀一些報紙、書刊等各種不同類型的資料,這樣不僅有利于幫助學生們了解更多的實時新聞,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們緩解其自身的緊張學習情緒,以此來保證學生們寫作實用性的強化。教師在日常教學時,還要盡可能引導學生們利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案例,以此來將實用性、創新性融入其中,保證學生們的寫作水平有所提升。
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活動在具體展開中,教師要想將實用性、創新性融入其中,要從寫作模式以及作文題目深意等角度出發,同時還要與日常生活進行密切聯系。這樣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們逐漸養成良好的寫作思維,而且還可以保證學生們的寫作能力有所提升。教師要在日常教學時,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教學活動,總結經驗,這樣才能夠保證實用性、創新性在作文教學中的高質量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