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山
(重慶市巫山大昌中學校 重慶巫山 404707)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在各領域中都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在高中班級管理中進行運用,能夠為管理提供機會,同時也帶來挑戰。網絡具有即時性以及快速性的特點,這是對傳統知識的顛覆,學生只學習教材中的知識并不夠,還需要從網絡中獲取知識,然而網絡中的信息質量良莠不齊,負面、消極的信息會給學生帶去消極影響。這就需要班主任能夠正確的把握互聯網時代特點,合理的運用互聯網優勢,對班級管理進行優化,提升學生對于互聯網的認知水平,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的接班人。
班級是學生日常生活以及學習的地方,也是師生溝通交流的地方,要想讓班級能夠正常運轉,就需要加大班級管理的力度,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以往教師采取的管理手段較為單一,一般是通過召開班會、突擊到班級中檢查、選擇班干部、聽取科任教師反饋等方式,教師并不能全面的掌握他們的情況,師生間的關系不是很好?;ヂ摼W時代下,學生會收到不同的信息,這也給他們的不同方面發展帶去了影響。然而機遇和挑戰是同時存在的,也為班級管理提供了機遇[1]。在班級管理中,教師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利用互聯網隱蔽以及虛擬的特點,可以讓學生和教師之間形成小秘密,尤其是性格內向的學生,相較于直接面對面表達,他們更容易接受通過網絡表達內心,用匿名的方式征求教師的幫助。這可以幫助教師全面的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及時發現他們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在保護他們隱私的同時,對他們實施心理輔導,幫助學生及時的調整心態。另外,教師還可以運用網絡平臺給學生實施情感教育,通過不同的方式,幫助他們消除顧慮,讓學生自由的表達自己的不滿,提出班級、教師以及學校存在的問題,讓班級管理能夠得到進一步的細化,促進班級建設。教師可以匿名參與到學生中,用積極正面的方式給學生傳輸正確的價值觀念,讓他們能夠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樹立積極向上的心態。
教師要充分利用好學習軟件,建立班級群,在平臺中發布學習任務,這樣教師就能夠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提交任務之后也能夠及時的得到教師的反饋?;诮涣髌脚_,家長以及學生也能夠對教師的教學工作以及方案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及建議,監督教師的職能。教師還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將學生的家長都聚集到一起,在群內有效的溝通。教師還可建立“每周一談”小郵箱,學生若是想要尋求教師的幫助就可以通過微信、郵件等方式來實現,教師能夠及時的收到學生信息,綜合了解學生的情況,有針對性的為其提供心理輔導。這樣的方式能夠促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更好的了解對方,學生可以信任教師,為教師各項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學生需要面對高考的檢驗,這就使得學生普遍存在較大的學習壓力,很多學生因為要學習而犧牲了業余時間,壓抑了他們的天性。一些學生不知道如何調節和發泄自己的情緒,甚至還有部分學生花費很多時間在直播平臺以及手機短視頻中。移動互聯網屬于雙刃劍,為了避免學生被消極負面的內容影響,教師就可以發動學生,讓學生運用移動互聯網傳播學習到的知識以及正能量。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微信班級群和網絡中發布自己的短視頻創意,直播展示學生的才藝。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可以找到生活中的樂趣,在學習之余舒緩壓力,調整心態,積極的面對后面的學習和挑戰,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給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教師除了要給學生鼓掌吶喊之外,還要結合他們展示的內容,綜合性的進行評價,從學生的不同方面,合理的做出評價,為他們指明正確的道路,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觀。這可以調動學生的活動參與熱情,還可以幫助學生減輕學習壓力,提升他們的競爭意識,樹立積極健康的心態。
網絡傳播沒有目的性,這就會讓傳播的內容中存在不真實的信息,對此,學校要加強班級微文化的有關制度,加強對輿論信息的傳播控制。具體來說,可以通過幾種方式來實現,第一,學校要制定健全的校園網絡平臺監管制度[2]。對于傳播的信息,要加大監管力度,還需要把網絡中的熱點事件和當前產生的新的思想以及觀念進行融合,加強宣傳以及引導教育。第二,建立健全的班級微媒體平臺使用制度。班主任要正確的引導學生,讓他們嚴格的遵守相關的規定,正確使用微媒體軟件學習。第三,建立健全的學生監督制度。一些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弱,這就需要教師結合生活,制定他們可以接受的條例,讓學生可以加強自我監督以及管理,促進班級管理水平的提升。
當前已經進入到“互聯網+”時代,基于課程平臺和云課堂等方式,教師可以及時的批閱學生的作業,寫出評價語,給所有的學生提供精準的指導和評價,這對于教學效果的提升具有積極影響。另外,學生也會進一步認識自己,主動的提升自己的素質,鍛煉他們的自學能力。
綜上所述,在班級管理中,教師要明確“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趨勢,在管理工作中合理的運用互聯網的優勢,通過采取人性化管理、匿名管理、加強監督功能,完善班級管理制度、建立互動交流平臺等方式,促進班級管理質量的提升,為學生的學習以及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