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玲
(重慶市武隆中學 重慶武隆 408500)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涵蓋了社會活動的各個層面,對教育教學的開展產生重大影響,與此同時,新課程標準的提出引發教學模式的創新與變革。初中作為數學承上啟下的重要階段,也正是學生數學思維培養以及數學空間模型建立的重要時期。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初中數學教學改革提供了方向,作為初中數學教師如何正確地認識互聯網、應用互聯網提高教學效率成為我們共同探究的課題[1]。
第一,在新知識的講授方面,傳統的灌輸式教學仍被沿用,課堂教學的開展往往是教師照本宣科而學生照貓畫虎,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較為匱乏。此種教學方式不僅使得師生之間距離感增強,課堂氛圍嚴肅有余而活躍度不足,而且師生之間的主次地位扭曲,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受到極大的限制。第二,在知識的鞏固方面看,題海戰術仍然首當其沖,成為教師訓練學生解題效率的重要手段。題海戰術看似提升了學生的解題能力,但實際上不過是解題思路的生搬硬套,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此種背書式的教學方式所培養出來的是應試機器,而并非社會所需的應用型人才。
現階段,初中數學教學的開展立足于教材以突顯教育教學的統一規范性及可操控性,但是對于教材的過分依賴是照本宣科。許多教師對于初中數學教材內容爛熟于心,這不失為教學能力的一種表現,與此同時,依賴于教材的模式化教學也導致教師對于教材深層次的探究意識日趨疲軟,數學教材的教育價值挖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刻板的數學教學內容設置對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建立形成了桎梏。
首先,初中數學教師的信息技術知識不足,同時學校針對教學信息化技術的培養較為匱乏。因此,教師在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為“互聯網+”數學教學模式的開展造成一定的阻礙。其次,互聯網的運用主要集中于教學課件的播放,為初中數學教學的開展提供了便利,促使數學教學由靜態教學向動態教學轉變,為教學重點及難點的攻克提供了助力,其意義不可否認。但是互聯網的運用僅限于傳授的過程,而且相較于板書演示速度更快,缺乏對于學生思維的關注及引導,這就使得互聯網技術的運用產生了反效果[2]。
多媒體是互聯網下常用的教學設備之一,也逐漸成為各初中教學中的標準配置。通過多媒體教學不僅可以通過圖像、圖形的方式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還能通過情境構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所以教師在互聯網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構建教學情境,讓學生可以從中感受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合并同類項與移項”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構建相應的教學情境。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不同的圖片,讓學生為其進行分類,像文具類、水果類、書籍類等等,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熱情,并以此來導入合并同類項的課程,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微課是互聯網下衍生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其核心在于“小而微”,其目的是通過短時間的視頻來講某一個內容講解的更加具體,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認識。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微課來強化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從一個問題的多個角度來學習和探究,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勾股定理”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往往記住了勾股定理的內容但是不明白勾股定理是從何而來。那么教師就可以利用微課的形式來進行勾股定理的講解和推導,以此來加深學生對該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為學生日后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翻轉課堂也是互聯網下提倡的一種教學方式,其核心在于線上線下的相結合。首先引導學生通過線上來進行新知識的學習,并記錄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其次,教師通過線下的練習和交流來實現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和強化。通過翻轉課堂不僅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同時還能不斷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從而全面提高初中數學學習效率。
互聯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和傳統教學最大的區別是突破了傳統教學課堂的束縛,讓初中數學教學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的45分鐘。所以在互聯網應用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構建網絡化的教學平臺,將日常教學的PPT、微課等上傳其中,讓學生可以在課下根據自身的需求來進行反復觀看和學習,這樣一來,既可以讓學生實現個性化學習,同時還能將學生碎片時間更好地利用,提高學習效率[3]。
綜上所述,互聯網的發展促使教育的信息時代到來,為教育教學的創新與優化帶來了新的契機。互聯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是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初中數學教師要充分認識互聯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并充分利用互聯網中的多媒體教學、微課教學、翻轉課堂教學和網絡化教學平臺練習來進行初中數學教學全面改革,更好地促進初中數學教學有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