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群
(重慶市武隆中學 重慶武隆 408500)
在數學科學發展的歷程中,數學的主要目標都是服務于現實生活。因此,數學并不是一門純碎的理論。教師在教學初中數學的過程中,就應該樹立起數學生活意識,通過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手段,讓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鮮活起來,以此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1]。
任何學科的學習都離不開教學目標的設計,結合教學目標進行教材知識的講解,可以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并能夠讓學生跟上教師的授課進度,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而數學教學與學生實際之間的聯系比較密切,教師需要為學生設計生活化的教學目標,以此不斷提高學生聯系實際的能力。因此,教師要積極為學生設計生活化的教學目標,以此可以讓學生有目標地進行數學學習,從而能夠避免學生浪費不必要的時間,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時間的利用率。
由于數學知識的抽象,因此,在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中,很多學生往往難以快速理解與掌握新知識,從而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效率。數學是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的一大結晶,其集化工之巧、日月之繁、星辰之妙,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皆可見數學的身影。因而,在現階段的實際教學中,教師就不應該再單純地將數學當成一種符號,而是應該通過數學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的方法,將數學規律以更直觀的形式展現到學生眼前。如在“一元二次方程”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為了加深學生對本部分知識的認識,教師就可以先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學生創設如下問題情境:A班全體師生準備趁著這個周末去鄰市博物館參觀,他們根據實際交通情況設定出了一套出行方案,即在學校附近的火車站集合,先乘坐火車走全程的75%,再轉客車走余下路程的80%,然后坐公交車行進10千米到達目的地。問題是:從學校附近的火車站到鄰市博物館的距離究竟為多遠?教師要求學生根據本課所學知識,通過自主思考的方法進行問題解答。經過思考,學生就會想到:我們可以先假設全程距離為x千米,依據題意可得到(1-75%)x×(1-80%)x=10這個一元二次方程式;然后結合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辦法,可以輕易求得x=200千米。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深奧的問題很難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像這種與學生生活較貼合的問題則更利于激發學生的解題欲望,從而就能以此提升學生的數學實踐運用能力,同時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設計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是落實生活化教學理念的重要途徑,它可以讓學生親自體驗數學教學,從而不斷提高初中數學教學實效。因此,教師要積極為學生設計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以此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進行數學學習,不斷助力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例如,以“解直角三角形及其應用”為例,在講述本節課的有關知識時,我先為學生出示了比薩斜塔的圖片,并為學生引出了生活中比薩斜塔傾斜的問題。然后,我讓學生結合已有的知識,探索了解決比薩斜塔傾斜問題的思路,并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解題思路,解決了教材當中的問題。之后,我結合上述活動,為學生講述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含義,并讓學生自主對教材當中的知識進行了探索,以此使學生全面掌握了教材當中的知識。最后,我結合生活實例,為學生講述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應用實例,并讓學生靈活運用自己掌握的教材知識,解決了生活問題,從而不斷加深了學生對自己掌握的教材知識的應用[2]。
引導學生運用數學思維解決現實問題,是教師進行數學教學的最根本目的。因此,教師在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中,就應該努力創設適宜的條件,積極引導學生將所學數學知識合理地應用到解決生活問題之中,以此增強數學的實踐性和體現數學的重要價值[3]。同時,教師還能以此培養學生更好生活的能力,鍛煉學生的生活數學視野,從而實現學生的未來可持續發展。比如,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調查本市電費的“峰電”價格、“谷電”價格與不使用峰谷電時的價格,并根據所學知識針對這些信息設計出一道數學練習題。通過調查,學生小組會得到如下信息:本市的“峰電”時間為每天早上8點到晚上9點,其價格為每度電0.56元;“谷電”時間為每天晚上9點到次日早上8點,其價格為每度電0.36元;不使用峰谷電的居民用電價格為0.53元每度電。結合相關數學知識,有的學生小組會提出的問題是:假如某家庭使用峰谷電,當月電費為84元,且其“峰電”用電總量占總用電量的60%,則該家庭當月共使用了多少度峰電與谷電?如該家庭不使用峰谷電,則會支出多少錢?有的學生小組則會提出這樣的問題:當“峰電”用電總量占當月用電量的百分之幾到百分之幾時,使用峰谷電的方法更加劃算?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中,教師不僅能以此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待生活的意識,而且能鍛煉學生用數學思維分析身邊事情的能力。
總而言之,實現初中數學教學生活化是教師進行數學教學的目標,它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熟悉的學習環境,并能夠讓學生認真進行數學學習,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因此,在今后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探索實現初中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途徑,從而能夠早日實現初中數學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