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智強
(甘肅省宕昌縣哈達鋪小學 甘肅宕昌 748501)
現階段,小學教學重在對學生進行德智體美勞的全面教育,德育對于小學生未來的發展和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也是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之前需要貫徹到自己行動中的道德品質。小學的德育教學中存在教師教學方法呆板的問題,教師主要采取對學生說教的方式,導致教師的教學效果比較低。并且,現在很多家庭對于孩子都是嬌生慣養,學生在學習的時候缺乏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心。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重點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讓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之下得到全面的發展。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學校接受文化知識的學習,但是他們自身的道德觀念還未形成,對于身邊事物的是非觀念也未形成。因此,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教學的時候,應該積極了解每一個學生道德水平的發展規律,通過學生的具體行為對學生進行幫助和指導。教師還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水平,為學生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讓學生能夠潛移默化地進行道德知識的學習,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認知水平。例如,教師在對學生教學“認識法律知識”的時候,可以融入道德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教學,為學生制定具體的目標,讓學生能夠明確區分出道德和法律之間的關系,同時能夠提高自己的行為準則。學生既要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又不能夠觸犯生活中的法律。教師通過教學引導,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1]
在傳統的道德知識學習過程中,教師都是對學生進行說教式教學,導致學生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道德知識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促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的氛圍中,這樣教師對學生進行道德知識的教學效果才能夠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師只有讓學生自覺主動地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才能夠提高學生的日常道德行為規范。例如,教師可以在給學生教學具體道德知識的時候,融入具體的生活場景進行教學,將抽象的、難以理解的知識具體化和形象化。這樣,學生不僅能夠拉近所學知識和生活之間的距離,還能夠提高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參與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2]
學校是學生進行學習和成長的重要場所,學生在學校不僅僅可以進行文化知識的學習,學校還能夠教會學生如何為人處世。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時候,需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學習道德知識的重要性。教師在教授學生具體文化知識的時候,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式,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要努力做到,不僅在德育課堂上對學生進行道德知識的教學,還可以將道德教學融入到其他學科知識的教學中。例如,教師在對學生教學《橋》的時候,不僅需要讓學生了解本節課學習的主旨——老黨員為了廣大人民群眾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故事,還可以借助本節課的道理對學生展開教學,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養成主動幫助其他同學的習慣,進而從內心深處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認識水平。[3]
在小學學習的過程中,學校每周都會為學生舉辦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如升國旗、舉辦社團活動等等。教師在對學生開展德育教學的時候,可以充分利用這些便利條件,在具體的活動中引導學生開展德育實踐學習,幫助學生在實踐中理解和吸收學習到的知識。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周末或者是節假日的時間組織學生去福利院參與活動,給孤寡老人講故事、表演節目等,這樣學生就能夠從自己的實際行動入手展開知識的學習,還能夠讓學生從長時間的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小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的意識。這樣,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能夠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認識水平。[4]
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德育教學容易被忽視,即使教師對學生開展了德育教學,也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效果,這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有非常不利的影響。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重點對學生進行德育知識的教學,同時通過結合文化課程的知識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能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道德品質,從而為我們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