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可操
(浙江省泰順縣教育局 浙江溫州 325500)
生活化教學被很多學科的教師廣泛應用。它能降低學科的難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更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該學科的教學質量。其實,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教學資源有待發掘和利用。高中通用技術教師應該有針對性地在生活中尋找有效資源,將其滲透到教學過程中,賦予這門課程更深刻的意義。
高中通用技術這門課程,簡單來說,指的就是信息技術之外的、比較寬泛的,充分體現了基礎性及通用性的一種技術[1]。它和生活的聯系比較密切,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因此,教師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通用技術教學資源。通用技術生活化教學資源對高中生來說,主要指的是課程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在此基礎上,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都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滿足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愿望,完成教學改革目標,賦予學習活動新的意義。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生活化的教學資源還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他們良好的品德。通用技術教材中的許多內容都是從日常生活中提取出來的。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真實經歷進行講解。
為什么要在高中通用技術教學中引入生活案例呢?教師又要如何才能更好地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生活案例呢?簡單來說,就是要運用生活化教學的方法。教師要將教材涉及的內容和知識點與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采用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學生去理解和學習[2]。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案例,最重要的一個積極意義就是能將學習氛圍變得輕松、愉悅,打破以往枯燥、死板的教學理念和方式。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會更容易接受教師所講解的知識。
通用技術教材除了講述一些理論性的概念和知識外,所列舉的許多案例都是真實的。但如果學生在生活中沒有接觸過這樣的案例,那么,他們就不能真正理解和感悟案例所要表達的含義和精神。因此,教師要借助生活化的教學,在生活中尋找與教材中案例相關的內容。案例要有效貼近生活實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案例的意義。而且,很多學生對這門課程不夠重視,認為通用技術對自己今后的學習、工作并不會有什么意義。教師就要借助生活案例,著重培養、提高他們對這門課程的認識,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
比如,教師可以假設這樣一個案例:同學們,假如我們處在樓房的頂層,但突然發生了火災,我們應如何快速且有效地逃離火海呢?我們身邊可以借助的工具只有一根尼龍繩,長度是45 m,直徑為28 mm,且無法從房門逃生,只能從窗戶一個、一個地慢慢逃離到安全地帶。學生踴躍地說出自己的想法,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這樣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而且能讓他們認識到技術的重要性。
在高中階段,學生的創造力正在發展,邏輯思維能力也在逐漸提高。通用技術是立足于生活實踐的[3]。學生要憑借自己在生活中的經驗和親身經歷來學習這門課程,在學習中動手實踐,在實踐中更好地學習。針對這一情況,在日常的教學活動安排中,教師就要不斷地鼓勵學生想象、思考,不斷激勵他們發揮出自己的創造力。此外,教師還應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圍繞通用技術課程的內容,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欲望。教師可以借助系列設計和試驗等活動,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及探究能力。
比如,教師除了進行理論性的知識講解外,還可以每周另外安排一節實踐課程,將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鋸子、銼刀、鉗子等帶入課堂。學生雖然在這之前都見過這些工具,但卻沒有親自動手操作過。教師將這些東西帶到課堂后,學生就可以更加直接地了解和認識這些工具,感受這門課程的樂趣,有效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在動手的過程中,他們的創新思維也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除了以上所說的兩個措施外,高中通用技術教師還可以通過問題情境法來將生活中的教學資源引入課堂,拉近教材知識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問題情境法能有效降低學習難度,讓高中生通過問題更好地理解教師所講解的內容。
比如,教師在講解“系統的分析原則”這一內容時,可以通過提問的形式,將我們生活中的設計拿到課堂上來,對它們進行分析。“同學們,請思考一下,為什么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所有車輛的車輪都是圓形的?”教師拋出這個問題后,學生都會積極思考和判斷。有的學生覺得圓形車輪可以使車子行駛得更加平穩。有的學生覺得圓形車輪可以更好地支撐起整個車身。最后,教師結合課本中的理論知識,為學生進行更加系統的分析與講解。
綜上所述,通用技術這門課程將生活性、技術性及創新性結合在一起。高中生只有在了解、掌握這些特性的基礎上,才能學好這門課程。教師應該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秉持嚴謹、認真的態度來進行日常教學。只有這樣,高中通用技術的課堂質量才會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