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甜娟
(江蘇省東臺中等專業學校 江蘇東臺 224200)
對于數學課程而言,一直都是中職教育中的主要科目。但是普遍中職學生的自身基礎較差,學習能力不強,如果教師在授課的時候,仍然應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質量自然很難令人滿意。因此,教師便可以嘗試采用微課的形式,對重點內容進行詳細分析和講解,幫助學生們實現全面突破。
相比于高中數學,中職數學與其有著非常大的區別。教師除了需要幫助學生夯實基礎,還要對其實踐能力展開培養。然而從目前來看,教師普遍缺少實際工作經驗,因此自身實踐水平十分有限,自然很難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導致微課教學的效果無法發揮出來[1]。
中職數學屬于基礎類內容,但由于教師自身的理念十分陳舊,因此導致教學活動缺乏創新性特點。盡管看似應用了微課,但整體形式仍然和傳統課堂沒有太大區別。如此一來,教學的整體質量自然很難令人滿意,影響了實際效果。
多數學生進入中職學習,主要是為了獲取專業知識,以此更好地投入到未來的工作之中。然而一些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師的時候,僅僅只是針對基礎知識進行講解,并未和學生們的專業聯系在一起,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微課教學本身屬于一類新型教學方式,因此教師自身需要具備較強的實踐水平,從而能夠將其作用全部發揮出來。否則即便教師應用了這種教學方式,整體表現卻極為形式化,學生們仍然依靠傳統的方式完成學習,導致學習質量不佳。
例如,在進行課程教研的時候,便可以針對“微課教學”方面進行深入研究,以此共同探究實踐方式。不同教師對于微課教學的理解有所不同,而且在授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都不一樣,因此在相互交流之后,對于微課教學的認知程度變得加深。之后,學校還需要鼓勵教師積極嘗試,為其提供充足的素材,以此豐富微課的內容。長此以往,教師們的實踐水平便會有所提高,教學質量自然也會隨之上升。
對于微課教學來說,其最大的優勢便是能夠給予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其自由發揮。所以教師在進行授課的時候,理應轉變自身陳舊的基本理念,不斷嘗試新鮮事物[2]。
例如,在針對“指數函數”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便可以嘗試將基礎概念、圖像以及性質等內容全部融入微課教學之中,并設置相關問題:“細胞在進行分裂的時候,可以由1 變成2,之后再從2 變成4,由于細胞本身具備分裂能力,若我們將分裂總次數設為x,經過x 次之后,細胞的總數為多少?”學生們基于之前的視頻內容,對于指數函數有了大致理解,便可以嘗試對問題進行思考。由于問題本身附有圖片,可以直接呈現出細胞分裂的過程,因此學生們很快就能完成認知,進而做出解答。
對不同的專業學生來說,自身的學習需求有著非常大的差異。因此教師在應用微課的時候,理應將學生的專業考慮進來,以此進行內容設計。如此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同時能夠讓其明白數學知識學習和生活工作之間存在的聯系。
例如,在進行“集合”的知識內容講解時,由于面對的學生屬于旅游專業,因此在進行視頻制作的時候,就可以嘗試以“旅游”為主題。諸如:“某個旅游團共有35 人,若以年齡劃分,老人為13 人,中年為17 人,兒童為5 人;若以性別劃分,男性為18 人,女性為17 人;若以省份劃分,東北為7 人,華北為9 人,西南為11 人,東南為8 人。”由于內容和學生們的專業存在直接聯系,因此對其有著非常大的吸引力,為其未來的就業提供了多方面幫助。
對于微課教學來說,其主要可以分成三個部分,分別是課前、課中以及課后。因此,教師理應對其進行靈活運用,以此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展開培養,促使學生們的整體水平有所提高[3]。
例如,在進行“三角函數”知識教學時。在課前階段,教師可以制作一個簡短的小視頻,對知識內容進行大致講解,讓學生們自主預習,并帶著疑問進入到次日教學活動之中。而在課中教學時,教師理應將重心放在難點知識方面,主要為“正弦”和“余弦”,并嘗試將之前學過的內容串聯起來。而在課后階段,教師需要布置相關作業,以此幫助學生們進行知識鞏固,優化知識結構,提升學習水平。
綜上所述,中職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課程教學的時候,不能過于拘泥于傳統,而需要在原有基礎上不斷創新。通過優化課程方式,促使學生們有效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從而使得自身綜合水平得到提高,為其未來的社會工作提供多方面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