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 昭
(武漢鐵路橋梁高級技工學校 湖北武漢 430050)
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是中職教學中的重要基礎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地利用微課進行氛圍渲染,通過有效的方法創設問題情境,能夠激發學生在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學習中的主動性和建構性,要通過科學巧妙的微課視頻設計,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熱情,通過成熟的課堂運用,達到提高教學成效和推廣應用的目的。
微課的制作首先是選擇主題,并根據教學設計的目標和關鍵難點的要求確定制作主題。傳統教學模式自身的不足成為微課教學活動向教育體制滲透的有力推動因素。傳統教學活動忽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原則,使得教學模式、教學體制、教學內容存在保守、呆板、枯燥的特點,這種言傳身受不注重理解消化的特點,往往不利于展開學生與教師的溝通,不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以及學習積極性的培養。生動、扎實、有效的微課課堂是點燃學生學習興趣,煥發教師職業活力的主要場所。在利用微課技術展開問題情境的設計過程中應始終堅持教學規律,通過科學設計激發興趣、優化教學效果。注重教學活動實效,體現學生主體性,設置問題情境不是天馬行空,必須要突出主題,必須要圍繞教學目標設置教學問題,在教學目標的實現過程中設置問題。用職業道德與法律學科知識引導學生對學習主題進行理解。在微課創設中,為了及時明確設定學生學習的主題,教師首先就要根據教學目標,比如認知目標、情感目標、思想問題解決目標等,逐步梳理相關的知識內容,設計相關的問題或者習題從而有效地吸引學生關注力和思考力,在具體職業道德與法律的教學實踐過程中一般要包括通過微課情境的引導教育,學生要掌握什么知識和能力、會解決哪些問題、完成哪些任務以及達到哪種潛在的學習效果。每個學生掌握的,與新學內容相關的已有知識、技能和經驗背景的多少,對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課堂的知識接受效果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和影響。如何利用微課技術把每一個學生都照顧到,做到因材施教、做到激發和督促相結合,這就需要教師在微課的幫助下,在問題情境的設計中把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和學習的興趣有效地結合起來,在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同時培養好學生的能力[1]。
運用微課對信息的整合力,針對學生實際,選取趣味性的問題教學內容,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趣味性。微課一定要特別注重強化對學習問題的設計,通過設計問題逐步解決來達到教學目標。一般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的疑問、教學項目、分歧爭議、當前任務等設計教學問題,這也是整個威爾卡教學模式教學設計的關鍵。微課問題設計一般要結合學生實際,適合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要以中職生現有的職業道德與法律知識和技能為起點;要內涵豐富,利用微課的便捷性。一般要有多種思路和方法,能夠激勵學生沿著這些線索展開研究和探討;在提出問題的同時應提示學生有關的基本性的知識和標準,不斷鼓勵學生回憶整合所學的知識;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對于職業道德與法律的學習興趣,不是滿足于現有的課本知識,而是善于通過微課引導課堂知識的學習能夠舉一反三,能夠多問幾個為什么,勇于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各類問題[2]。
通過微課技術的使用,為學生提供健全和諧的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環境,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這樣一個和諧的教學環境中。與此同時,各種媒體在微課教學中的應用也開辟了學生的學習思想和將學生的創新精神提升起來。學生可以更直接地接觸學習氛圍,感受職業道德與法律的魅力,并為學生提供自然而獨立的學習平臺,讓學生積極自主地參與學習。從教學設計的角度看,創設微課對教學環境和學習情境的要求要高于一般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通過巧妙的設計將教學主體、課堂資源、教學工具的優勢和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是一項要求很高的考驗。通過把上述三方面的資源充分組合對于創設微課情境具有重要意義,這種組合實際上最終目的是要實現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教學目標的有機整合。所以微課的教學和學習環境設計要著眼創新教學模式的特點,盡可能地服務好職業道德與法律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要在教學活動設計的基礎上進行環境設計[3]。對微課設計的問題,老師不急于發表意見,而是創設體驗情境,讓同學們實際思考討論,再引導得出答案。各個學校和班級職業道德與法律微課教學環境還有很大的差距,還需要在均衡發展上做大量的工作。不同的教學活動可能需要不同的教學資源和環境,利用微課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設計者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所設計的教學和學習環境能否有效地支持當前教學模式下的教育實踐活動以及支持和服務的成效如何。此外,在職業道德與法律課堂中要善于把學生帶入真實的微課情境中,這就是微課環境下的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實踐。
總之,借助微課的應用,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有助于把課堂還給學生,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要加強微課應用的學習和思考,在微課輔助下結合問題主導和氛圍的熏陶下,促進學生對職業道德與法律的熱愛和鉆研,促進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