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瑩
(浙江省東陽市橫店鎮第三小學 浙江東陽 322118)
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語文基礎教學顯得非常關鍵,雖然說,自主構建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被普遍應用,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比如說教師忽略了小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或者說教師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缺乏求知欲望。那么針對學生綜合文化素養的提升和強化就成為如今教育開展的中心內容,小學教育作為整個學生學習階段的啟蒙時期,顯得非常重要,一些語文教師更應該抓住這個重要的階段,對學生進行充分的閱讀培養。本文探討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經典誦讀的有效途徑,旨在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并傳承優秀傳統文化[1-3]。
在高效率的閱讀教學內容中,教師要善于利用網絡資源,寓教于樂,讓學生在充分感受互聯網資源的同時,也能夠增強他們的語言創新能力,因為只有在快樂自主中獲取知識,才能夠轉化成學生內心深刻的感受,才能夠靈活運用,以至不斷創新。這樣,學生才能在未來的語文學習中事半功倍,能夠成為學生時鑄就夢想的文化動力。由于小學生年齡的限制,很難在生活中發現語文知識,教師還可以進行補充教學,完善學生的基礎知識,陶冶情操,運用視頻這個形式,就能夠克服這些問題,有助于學生輕松地掌握重點知識。
比如,在學習到《小壁虎借尾巴》的時候,我找來了有關壁虎尾巴的講解的錄像,作為資料讓學生們觀看,通過觀看視頻和課文內容一一對應,讓學生在頭腦里有一個清晰的畫面。這樣讓一些枯燥無味的文字變成了圖像,刻在學生腦子里。通過這段錄像,學生可以切身體會到大自然的奧妙,讓學生產生求知的欲望,產生閱讀的興趣。
隨著社會日新月異地發展,科技也不斷地進步,教育模式更應當與時俱進。課堂上的時間對于養成閱讀習慣的教學內容,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老師在帶領學生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不應當只局限在課堂上,應該跳出課堂時間的局限性,注重課外延伸和拓展。這樣才能有效強化和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
比如,在學到《小熊住山洞》的時候,通過課上的學習,同學們大致能夠把握住本文的思想感情:小熊爸爸本來要砍樹,但樹是小鳥的家,小熊阻止了爸爸,保護了小鳥美好的家。就這樣,森林里生活變得其樂融融,小熊也收獲了很多朋友。通過這篇課文讓同學們意識到不能砍伐樹木,因為樹木是小鳥的家,我們要善待自然,不能夠損害自然,只有愛護,才能夠得到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課下,我讓同學們走進自然,進行踏青活動:有的同學來到公園,和池塘中的魚嬉戲;有的同學來到采摘園和農民伯伯一起采摘。
古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讓學生能夠沉浸在古詩詞和經典文段的知識海洋中,在朗朗讀書聲中,他們自然而然地就受到影響,像蜜蜂勤勞的采花蜜,知識變得更加豐富,閱讀能力自然而然地能夠得到提高,仿佛春風拂面,姹紫嫣紅,只有反復地誦讀經典文段,小學生才能夠很好地體會和掌握中華傳統經典的靈魂,領悟課文和經典作品傳達的情感,并學習到不同作者表達感情的方式,更加能夠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例如,在學習到《夜色》的時候,有一些詞寫得比較擬人化,我讓同學讀了很多遍這篇課文。用心感受夜色下,花草的微笑,小鳥在月光下睡覺的樣子,還有,課文中沒有寫到的,星星在天上眨眼,月亮在天上指路。通過多次誦讀,我開展了一次誦讀的比賽,讓同學單獨朗誦課文,然后評選出最優秀的。這樣既營造了經典誦讀的氛圍,也鼓勵學生進行誦讀活動
總的來說,現今的語文閱讀教學仍然面臨著諸多問題,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合理利用經典誦讀。經典誦讀能夠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能夠發揮事半功倍的作用。那么閱讀又是語文教學的一個比較重要的環節,是小學生獲取信息的最重要的途徑,對學生的語言思維、理解能力以及推理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內容,它有著兩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要教給學生合理、科學、有效的閱讀方法,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另一方面就是要幫助學生在小學階段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從而提升學生最基本的讀寫能力,為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