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 佳
(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江西南昌 330013)
中職院校的辦學特色就是培養技能型人才,即便是這樣,也需要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讓學生可以實現全面發展。美術學科本就是需要思維發散的藝術性學科,學生需要通過創意和創新創造出更多的優質作品,基于自我主觀意識的創新,提升綜合創新能力。所以,教師在美術教學中需要構建健全的教學體制以及課程體系,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升美術教學的有效性。
要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就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需要具備較強的創新意識與能力,進而有效的引導學生創新,但是當前很多美術教師的教學理念都比較滯后,在平日教學中,缺乏創新的理念、意識以及方法。另外,國內教育資源分配不夠平衡,中職教育資源相對來說比較薄弱,師資力量也存在不足,很多教師都是依據教材進行教學,并未結合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內容進行啟發式教學,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和發展,對美術教學效果也具有消極影響。
美術學科對于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學生要具備主觀判斷能力。美術教學重視表達創作者的主體思想,要是學生的美術賞析能力較弱,就無法進行有效的創新。很多學生在面對抽象美術作品時都存在無法理解的情況,開放性思維能力較弱,且審美能力不足,使得學生在理解時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并未理解作品的深層含義,限制了教學的效果[1]。
教師的教學觀念會影響到教學的效果,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要提升美術教學的效果,教師就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發揮出榜樣作用影響和感染學生,培養學生成為合格的藝術人才,不僅要具備美術知識和能力,還需要具備創新意識和能力。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的減少對課堂教學的干預,促進學生間的交流,給學生提供繪畫空間,對限制學生美術創作的各方面內容進行消除,保證學生可以創作出具有創造性、藝術性和思想性的作品。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學生不實際的想象力進行鼓勵和認可,讓教師、學生和美術作品在情感表達上實現統一,在繪畫技巧教學中要多和學生交流,認真的聽取他們對于自己創作出的美術作品的意見,避免出現學生美術作品相似的情況,應該讓每個學生都體現出自己的個性和創意。
教師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給學生布置美術作業,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將情感表達出來,促進學生想象力的發揮,對他們的創新思維進行培養。課堂教學是美術教學的主要陣地,但并非是全部,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多參與有關的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指導學生收集繪畫素材時,還要對學生的繪畫欣賞能力和創造能力進行培養[2]。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戶外寫生,刺激學生的視覺,調動學生創造的積極性,通過自然環境給學生的創作提供靈感。戶外練習的創作方式還可以讓學生自主思考,獨立的創造美術作品,自己選擇相應的繪畫方法。
美術學科教學中除了要教授學生理論知識,還要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培養,教師要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以學生為核心開展教學活動,在實踐中鍛煉和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比如,在鑒賞“清明上河圖”時,學生可以通過畫中的信息了解當時的經濟和政治情況,如,人物神情、衣著和集市上的活動。這幅畫的結構疏密有致,筆法巧妙,是時代的重要產物。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欣賞的過程中,要讓學生自己探討,說出自己對于作品的見解,讓他們在欣賞中發展自主思考以及創新能力。
欣賞能力培養是中職美術教學中的內容,教師要加強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比如,在欣賞梵高的“向日葵”時,梵高把向日葵的輪廓與色彩描繪的很好,基于色塊結合,提升了畫面的層次。這幅畫會讓人感覺到生生不息,學生可以了解畫家對于當時社會的失望,感受作者內心的不滿,這些和畫面之間有顯著的變化。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畫家的內心想法,學習畫家的創新精神,在學習中應用繪畫手法,提升他們的創新能力。
以往中職美術教學在學生創新能力方面的培養效果并不理想,這和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間的設置比例不協調有很大關系,學校對于美術課程設置方面存在不足,所以,教師就需要注重整合相關的學科,促進各學科間的結合。美術不只是一門藝術,還是一門形象的藝術,就該學科來說,形象思維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數學與物理課程會對美術的雕塑、建筑、工藝等帶去重要的影響,學生創作出的美術作品對學生其他學科學習具有重要影響。所以,教師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通過學科間的融合,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鼓勵學生在美術作品中進行展示。
綜上所述,當前中職美術教學中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存在不足,限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對此,教師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